武鳳珠
9月1日,雄安新區首部綜合性地方法規《河北雄安新區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正式施行。
大力發展高端高新產業,建設創新型雄安;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建立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選人用人機制;構建有利于增強對優質北京非首都功能吸引力、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和未來發展方向的制度體系……根據《條例》,雄安新區將在規劃引領與法治保障下、在守住生態環境保護底線基礎上,完善體制機制、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繼續引進優質公共服務資源、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力求建設為推動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的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新材料、高端現代服務業、綠色生態農業……《條例》將雄安新區重點發展的高端高新產業逐項列出。高端高新產業,是雄安新區高質量發展的產業支撐。《條例》要求,強化創新驅動,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雄安新區是在新時代經濟發展從要素驅動、規模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經濟循環從以國際市場為主導轉向以國內市場為支撐,科技創新??從引進、消化、再創新為主轉向以自主創新為主,以及為迎接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經濟增長??從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的產物。??雄安新區的創新驅動發展,順應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勢。”中國區域科學協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黨委書記楊開忠說。
“一個地區發展新產業,有兩個主要途徑:一是依靠內生動力,在現有產業基礎上發展與現有產業相關的產業;二是從外部引進,‘植入產業。”浙江大學雄安發展中心副主任王琛表示。
王琛認為,由于當前雄安??新區經濟發展水平仍然相對較低,產業基礎相對薄弱,因此發展高端高新產業有賴于政府的支持和引導。“一方面要??吸引一批企業進入雄安新區,另一方面要注重雄安新區產業發展內生動力的培育。”
發展高端高新產業,離不開營商環境的優化。《條例》提出的推動金融基礎設施在雄安新區布局、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推動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等,都有助于高端高新產業的發展。“對接大型金融機構、引導金融創新產品為中小微企業??或新創企業融資,可以幫助企業解決部分資金問題。建立健全知識產權執法機制,為高新技術企業的培育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一網通辦、一窗核發等新型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可以為企業運行提供更便捷優質的服務。”王琛說。
在王琛看來,搭建創新合作平臺、完善創新??成果轉化體系,也是將雄安新區打造為創新發展高地的有效途徑。“比如以《京津冀協同創新發展戰略研究和基礎研究合作框架協議》為指導,通過建立雄安創新研究院等方式搭建創新合作平臺,推動科技創新資源在京津冀三地之間流動和共享;構建雄安新區的技術市場,通過制度安排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的收益分配機制等。其中,要特別注重政府引導與市場機制的有效融合、創新能力與產業成長的協同關系。”
合理安排產業空間布局,將優勢產業向周邊地區拓展形成產業集群,是《條例》對雄安新區產業集群發展的部署。王琛建議,通過“集群式”招商建立起雄安新區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緊密關聯。“不只引進一個企業,??而是要引進一個‘鏈條,特別是要針對產業鏈的薄弱環節進行項目的重點招商。可以借鑒‘鏈長制制度,以便全面掌握產業鏈發展現狀,統籌推進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發展。”
“創新驅動的本質是人才驅動。”楊開忠說。
根據《條例》,未來雄安新區既要建立健全選人用人機制,引進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五湖四海”人才,又將通過體制改革與“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平臺等開放平臺建設,引進優秀境外人才。
“人才引領發展,創新驅動發展最重要的要素是人才要素。”浙江省人才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浙江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所長陳麗君表示,就雄安新區高端高新產業的部署與創新驅動發展的目標而言,需要與之匹配的科研人才、高新技術人才等創業創新人才。
“當前正處于建設起步階段,謀劃新區建設、改革體制機制等需要一系列人才,規劃設計、勘探環境、統計人口等都需要相關人才。此外,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領域人才也是現階段需要的。”陳麗君說。
《條例》明確,雄安新區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優化就業創業、成長成才環境。“黨中央、國務院賦予雄安新區先行先試的發展機會,行政優勢、體制機制優勢是雄安新區最大的優勢。”陳麗君認為,雄安的人才引進與培育應當以政策驅動為主,以市場機制為輔。
建設中的雄安新區塔吊林立。
“經濟因素,基礎設施、文化教育等環境性因素,都是影響人才集聚的重要因素。”陳麗君表示,這要求雄安新區通過政策的系統謀劃來推動人才的引進和培育。“遷移和建設科技創新平臺、構建全鏈條式產業創新系統等,便是在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
優質公共服務環境,則為引進人才提供了基本保障。《條例》要求,高標準配套建設公共服務設施,提升雄安新區公共服務水平;推進現代教育體系建設,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模式,建設多層次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公共服務供給營造的良好生態也是一種保障。??人才集聚,最重要的是保障因素和激勵因素。”陳麗君說。
《條例》明確,建立高層次人才引進與激勵政策體系。“??激勵性政策的關鍵是使引進、培育的人才找到發展的載體,因此這一類政策與平臺建設密切相關。”陳麗君認為,對創新創業企業提供金融支持、以小鎮模式運營??特色產業等,都是激勵性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根據《條例》,擴大開放的雄安新區還將優化境外人才引進和服務管理,為境外人才創新創業提供便利。“形成國際人才集聚的創新高地是雄安新區的建設目標,這涉及境外人才出入境制度領域的改革與突破,雄安新區應當在管理體制方面先行先試。”陳麗君表示。
當前,雄安新區引進的部分黨政人才是以掛職、借調等方式參與新區建設的黨員干部。陳麗君認為,這種柔性引進模式也是可行的人才引進培育舉措。“此外,對雄安新區建設的美好愿景也是雄安吸引人才的優勢之一,這要求雄安新區加快建設,以行政手段推進創新要素快速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