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綜合
8月20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俄羅斯總統普京(左)歡迎來訪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圖片來源:新華社)
德國總理默克爾日前訪問俄羅斯、烏克蘭兩國,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舉行會晤。默克爾訪俄期間表示,這是她的“告別訪問”。
烏克蘭危機爆發后,俄烏反目成仇,俄德關系趨冷。近期因“北溪-2”天然氣管道問題,俄烏德三邊關系愈發微妙。默克爾的“告別訪問”選擇俄烏這對冤家,可謂煞費苦心。
默克爾此前宣布她不會參加下一任總理競選,將于今年9月下旬德國聯邦議院選舉后卸任。此訪是默克爾最后一次以德國總理身份訪問俄烏兩國。
8月20日在克里姆林宮公開會面時,默克爾所穿上衣是她最喜歡的顏色“矢車菊藍”,藍色矢車菊是德國國花;普京向默克爾獻上一捧粉白相間的鮮花。普京在會談中表示,默克爾理所當然躋身于歐洲乃至世界最權威的領導人之列,這“讓人不能不尊重”。這一場面讓人回想起2018年5月默克爾訪俄的時刻。那是一次正式訪問,普京在索契用一束粉白鮮花迎接默克爾,卻被一家德國媒體解讀為“侮辱”,認為這是有意強調默克爾的女性身份。當時因為美國政府強硬要求德國放棄“北溪-2”項目,以及克里米亞等問題,兩人也有許多不愉快的“正事”要談。
普京與默克爾的友好往來廣受關注。兩人經歷頗有共同點,默克爾在東德長大,會說俄語;普京則曾在東德工作,掌握德語。默克爾和普京彼此都能流利運用對方的母語,無需翻譯即可交流,但兩國在諸多事務上立場卻相去甚遠,時常談不攏。
兩人在莫斯科的會見持續將近3小時,默克爾在會后告訴媒體記者,她再次向普京要求釋放俄羅斯反對派人士阿列克謝·納瓦利內。普京斷然拒絕,說納瓦利內被關押是因為違法而非因為其政治活動。納瓦利內去年乘坐飛機時身體不適,一些西方國家稱他遭俄方“下毒”,俄羅斯予以否認。納瓦利內今年年初回國后因詐騙罪名被判監禁。
就阿富汗問題,普京表明俄羅斯不打算幫美國收拾“爛攤子”,希望與阿富汗建立睦鄰友好關系,同時鞭撻美國等西方國家“將價值觀和民主模式強加于他國”。至于烏克蘭問題,普京質疑烏方無意和平解決烏東部沖突。不過,俄方打算充分履行與烏克蘭簽訂的“輸氣中轉”協議,也愿意在協議于2024年到期后延長,但表示需要考慮更多細節。
盡管分歧常在,按照英國《衛報》的概括,默克爾出任德國總理以來,德俄關系“雖然很緊張,但從未破裂”。
烏克蘭危機后,俄羅斯與西方關系跌入谷底,俄德之間也出現種種分歧。默克爾政府對俄采取比較務實的外交政策,兩國在“北溪-2”項目、烏克蘭問題、伊核協議等問題上保持對話與合作。
普京表示,德國是俄羅斯在政治和經濟領域的優先伙伴之一。兩國多年來建立了良好關系,保持定期接觸,坦誠溝通,求同存異。默克爾表示,很高興看到德俄兩國政府保持建設性對話,兩國關系中有些積極因素值得一提,如“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
今年6月,美俄總統在日內瓦會晤后,默克爾主張歐盟領導人與普京會晤,通過對話推動沖突降級,確保歐洲穩定。不過這一主張遭到波蘭等國反對。
默克爾在9月選舉后將結束她第四個總理任期,執政16年,是執政時間最長的歐洲大國領導人之一。雖然她已經宣布不再謀求連任,但她的政治遺產或許將影響德國對外政策路線相當長時間。她扛住美國的頻繁施壓,對德俄關系發展保持相對務實的立場,典型例子就是堅持推進“北溪-2”。這一項目利好德俄能源貿易合作,美國卻視之為俄羅斯的“地緣政治武器”,雖然美國政府7月答應德國,不會再因為“北溪-2”制裁德國企業,但強調要采取各種辦法“降低風險”。德國大選選情目前尚不明朗,這為“北溪-2”項目、德俄關系等帶來變數。美國《國家利益》雜志網站評論說,隨著默克爾卸任,德國將失去“與俄羅斯的關鍵對話者”。
專家認為,默克爾卸任前訪問俄羅斯,是希望鞏固外交遺產,為“后默克爾時代”的德俄乃至歐俄關系作鋪墊。她希望其繼任者繼續對俄羅斯奉行務實外交,與俄羅斯在有共同利益的領域保持對話合作,繼續推進“北溪-2”項目。
據德國《明鏡》周刊報道,今年5月的一項調查顯示,3/4的德國人支持“北溪-2”完工。德國能源匱乏,石油、天然氣等能源消費高度依賴進口,“北溪-2”建成后,每年將有約550億立方米俄羅斯天然氣輸往德國。
烏克蘭最近對西方國家很失望。輿論認為,默克爾此訪的重要目的,是在“北溪-2”等問題上安撫烏克蘭。
德美7月下旬就“北溪-2”項目達成協議,此舉對烏克蘭來說可謂沉重打擊。根據德美協議,美國將允許“北溪-2”項目繼續建設,德國則承諾在俄羅斯利用“北溪-2”作為“地緣政治武器”的情況下對其制裁,并就“北溪-2”管道繞過烏克蘭給予一定補償。
無論是從安全還是經濟視角,烏克蘭都將“北溪-2”視為威脅。澤連斯基與默克爾會晤時表示,烏克蘭認為“北溪-2”是克里姆林宮“危險的地緣政治武器”。他此前還表示,“北溪-2”完工或致使烏克蘭每年損失30億美元。
俄烏現有的天然氣過境協議將于2024年到期。默克爾與普京會談后表示,同意2024年后繼續通過烏克蘭輸氣,維護烏克蘭天然氣過境國地位。但普京要求歐洲各國給出輸送天然氣的具體購買需求數量,在此之前不能簽合同。
俄媒認為,鑒于默克爾將離任,她對烏克蘭的任何承諾都顯得蒼白無力。2024年以后,俄羅斯是否還過境烏克蘭運輸天然氣、運輸多少,一切都是未知數。
與會見普京時的告別氣氛相比,默克爾與澤連斯基的會晤更像例行公事。結束與澤連斯基的會晤后,默克爾匆匆離開烏克蘭,未參加8月23日在基輔舉辦的“克里米亞平臺”論壇。該論壇旨在讓國際社會重新討論克里米亞議題,多國派代表出席。
俄羅斯《消息報》刊文指出,默克爾沒能說服烏克蘭相信西方,她與澤連斯基的會晤并未展現德烏兩國的友好關系。正如澤連斯基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的那樣:“默克爾真心想幫烏克蘭,但又想與俄羅斯保持友好關系。這就像坐在兩把越來越遠的椅子上一樣,是不可能實現的。”
烏克蘭仍將美方視為最后的“救命稻草”,澤連斯基于8月底訪美。據烏克蘭媒體報道,澤連斯基此訪將呼吁拜登干預“北溪-2”項目。
“北溪-2”管道還有15公里要鋪,預計9月初完工,但前提是美國不會再設障;而9月選舉以后,默克爾不再掌權,新總理能否延續務實風格,頂住美國的壓力,在德國及歐洲的“價值觀”與“利益”之間取得平衡,與俄羅斯保持接觸與對話,加深合作而非對抗,仍有不少懸念。這15公里,至少不會是鮮花鋪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