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舒,高彩萍,秦佳文,顧欽赟,顧明明,張偉英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上海 200120)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以下簡稱“新冠肺炎”)是一種新型急性傳染性疾病,其發病率高、傳染性強、傳播范圍廣,具有一定死亡率[1-2],確診病例中以輕癥病例為主(80.9%)[3]。2020年2月,作為新冠肺炎疫情重災區的湖北省武漢市通過方艙醫院收治大批量新冠肺炎輕癥患者。因患者需要集中隔離治療、病情變化快、新發病毒陌生等原因,此類患者具有不同于一般患者的疾病及心理特點[4]。有研究顯示,患者的心理狀態與其對治療護理的依從性和配合程度密切相關,故深入了解患者的疾病不同階段的心理體驗顯得尤為重要[5]。Cameron等[6]于2008年提出時機理論,將疾病過程分為診斷期、穩定期、準備期、實施期和適應期5個階段,該理論在國外廣泛運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腦卒中等人群的研究中[7]。時機理論強調的是適時干預,關注患者及其照顧者在疾病不同階段的動態需求,從而為患者提供更專業的疾病指導和信息支持[8]。本研究以時機理論為框架,采用質性研究中的現象學研究方法,深入了解新冠肺炎輕癥患者在疾病不同階段的動態心理體驗,為醫護人員制訂有針對性的工作方案、更好地踐行新冠肺炎患者護理提供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對象采用目的抽樣法,選取2020年2月11日至3月5日湖北省武漢市客廳方艙醫院收治的新冠肺炎輕癥患者11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第五版)》確診為新冠肺炎輕癥患者[9];入住方艙醫院≥48 h;年齡18~65歲;病情趨于穩定,意識清楚且能正確回答問題;愿意參加本研究。排除聾啞等不便接受訪談者。訪談以確定無新信息出現為終止,即為樣本量飽和。受訪者一般資料見表1。

表1 受訪者一般資料 (N=11)
1.2 方法
1.2.1 確定訪談提綱本研究以為時機理論為框架,結合當前新冠肺炎病情發展及臨床治療特點,經相關咨詢專家后對各階段稍做調整,最終確定為診斷期、隔離治療期、出院準備期3個階段。診斷期是指從患者懷疑被感染到明確診斷,受患者對疾病認知的影響及當時條件的限制,該時期為3~30 d;隔離治療期是指從確診后收治入院到病情好轉并符合出院指征,該時期為15~25 d;出院準備期是指從患者即將結束治療到出院,該時期為1~2 d。研究團隊據此確定訪談提綱如下:①您是如何發現和確診新冠肺炎的?在此期間您的感受是什么?②在隔離治療期間,您的感受是怎樣的?③您對后續的治療和護理有什么想法?④患病以來,您主要的顧慮/面臨的困難是什么?⑤準備出院了,您的感受如何?
1.2.2 資料收集方法以質性研究中的現象學研究方法為指導,資料收集采用半結構式深入訪談法[10]。訪談前,研究者與擬訪談對象溝通,告知其用編碼代替姓名,向其解釋其權利并簽訂知情同意書。訪談在相對獨立、安靜的環境中進行。訪談過程中,研究者全神貫注聆聽受訪者的講述,注意觀察受訪者的表情、動作、情緒反應,并鼓勵受訪者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做適當地追問,直至無新問題出現。每例受訪者訪談1~2次,在隔離治療期、出院前進行,每次訪談30~40 min。以現場錄音及筆錄的方式收集資料,訪談結束后24 h內研究者將錄音轉錄成文字,及時返回受訪者處求證。
1.2.3 資料分析方法訪談結束后,采用Colaizzi[11]七步分析法對資料進行分析:仔細閱讀所有訪談內容;提取有代表性的陳述;對有意義的、反復出現的觀點進行編碼;編碼后的觀點進行匯集;寫出詳細、無遺漏的描述;辨別相似的觀點,升華為主題;研究者按照一定的順序和主題進行重構,并穿插研究者的見解和反思,使最終形成的主題間具有一定的關聯性。
1.2.4 質量控制方法研究者在訪談中保持中立,不主動發表自己的看法;在訪談中對于不明確的觀點要求受訪者再次澄清,確保真實、正確記錄受訪者的觀點;整理資料發現不確定的內容時,再次向受訪者求證;研究過程采用多人核對,以確認原始資料、譯碼及解釋正確無誤。
通過對11例新冠肺炎輕癥患者訪談資料的分析發現,患者的心理體驗主要因病情進展、對疾病的認知、家人的健康狀況、家庭社會支持系統、患者性格、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因素影響而復雜多樣,是一個復雜、動態的過程。但也有規律可循,即診斷期以消極心理體驗為主、隔離治療期以不穩定心理體驗為主、出院準備期以積極心理體驗為主。
2.1 主題1:診斷期以消極心理體驗為主
2.1.1 僥幸心理因冬季流感等高發,半數以上受訪者表示疾病初期抱有僥幸心理,以為是普通感冒。F:“大年30(除夕)的時候,(我)突然發現自己低燒(體溫)37℃多,先不以為然嘛,以為是普通的感冒發燒,就自行在家吃感冒藥。”H:“我自己不相信(我被感染了新冠肺炎),出去那一次就會感染嗎?(我)就把它當成普通感冒。”
2.1.2 擔心被感染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各類新聞媒體上出現大量關于新冠肺炎的信息,患者出于保護自己、不被別人感染的心理,存在不敢及時就醫的情況。H:“因為醫院里面正是疫情暴發期,我都不敢去看(病),萬一被別人感染了(新冠肺炎)怎么辦。”E:“我想等這個風波(新冠肺炎疫情)過了以后再去醫院看,(我想)再忍忍(的),后來燒(體溫高)起來了,我想趁著夜里人最少的時候,(就)特意(在)半夜起來到醫院(看病)。”
2.1.3 焦慮與恐慌隨著疾病的進展,初步治療后癥狀不見好轉或不輕反重,患者開始出現焦慮;加之湖北省武漢市宣布了封城等政策、新冠肺炎確診患者人數激增、家人相繼感染及媒體的眾多報道等,部分患者出現恐慌、害怕、無助等心理;還有一些患者在確診后甚至出現了幾乎崩潰的現象。F:“(我)吃了(醫師開的)藥也沒有退燒(體溫降低),(我)那幾天反正(出現)心慌,看手機呀什么的(時候)就很恐慌、很害怕。”H:“(我)當時一看(診斷)結果,我心里就慌了,因為從電視上、手機上看到那些(新冠肺炎)患者很多越來越嚴重,(好多患者)都沒治好,我說(我)完了,我會不會也這個樣子?”
2.2 主題2:隔離治療期以不穩定心理體驗為主
2.2.1 安心治療患者收治入方艙醫院后在醫護人員的精心照顧下,病情趨于平穩,焦慮、恐慌等情緒逐漸減輕,開始呼吁親戚、朋友等不必緊張;部分有宗教信仰的患者在疾病隔離治療期間心態相對平和。H:“我一看,哎喲,(方艙醫院)條件比較艱苦,住這么多人。然后再看到這么多醫護人員都精心照顧(我們),我看每個人還蠻自由、蠻悠閑的,心情就慢慢平靜下來了。”G:“(剛剛)確診(為新冠肺炎)進來(方艙醫院治療)后(我)就不斷去問,為什么不給我采集咽拭子啊?這些焦慮情況現在也緩解一些了,因為大家都知道,如果能住進來(接受治療),其實算是幸福的。”D:“現在我狀態挺好,還天天跳廣場舞啥的,那個(新型冠狀)病毒感覺也沒那么恐怖,所以大家不要慌。”E:“我剛還在拍這里的視頻告訴他們(親戚朋友們)說,(新冠肺炎)疫情雖然(傳播)范圍很大,但是輕癥的(患者)很多,(大家)不要那么驚慌。”C:“我們信上帝的人都知道,這是上帝安排我們到這里來,這是一場瘟疫,并不是說得了這個病(新冠肺炎),怪這個怪那個。”
2.2.2 牽掛家人大多數受訪者提到被隔離以后對家人的牽掛,擔心家人被感染、被隔離、出意外,不想增加親屬的心理負擔,對不能照料父母、陪伴孩子耿耿于懷。F:“現在要求(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人員要隔離,我還是有些擔心。因為老人(父母)年紀比較大,都70多歲了,又(患)有高血壓,(如果)集中到酒店去(進行)隔離,(酒店里)人那么多,被感染了怎么辦?”H:“(家里)小孩子還這么年輕,我就怕他感染了。后來他給我打電話說核酸檢測結果是陰性的,我心里(就)好受很多。”J:“其實我倒不擔心我自己,我就擔心我姑娘(女兒),她6月份就要(參加)高考了,現在還剩不到100 d的時間,昨天(還剩)95 d,今天(還剩)94 d了,這是我現在最擔心的事情(皺眉)。”G:“我最困難的就是有一段時間我發燒(體溫升高)在(靜脈)輸液(用藥)的時候,(我)爸媽是不知道的,(我)不想讓他們擔心。我就強裝著跟他們有說有笑的,甚至有時候還發脾氣說我正在忙。”
2.2.3 期待出院患者從入方艙醫院后,必須達到相關出院標準解除隔離后才可以離開方艙醫院[9]。雖然在方艙醫院住院治療免費、衣食有人照料,但患者還是表示非常期待早日能夠達到出院標準,離開方艙醫院并回歸正常生活。F:“我雖然核酸(檢測顯示)陰性了,但是片子(胸片)沒有好轉,也不知道這幾天肺部恢復地怎么樣了,(我)想跟醫師說去做新一輪的(核酸)檢測看看。”J:“我現在感覺沒什么不舒服了,好想出去,能盡快再安排我進行核酸(檢測)和CT檢查嗎?”
2.2.4 感恩感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后,全國各地醫護人員援馳武漢,訪談中幾乎所有患者都對醫護人員的辛苦、擔當和大愛表示感謝與感恩,也表示經歷過這次疫情后更加能夠理解、尊重及關愛醫護人員了。同時,部分患者表達了對政府及社會各界支持的感恩,并表示會將感恩的心轉化為實際行動去主動幫助他人。D:“我真的特別感動,我覺得你們(醫護人員)太了不起了,幾乎都是冒著生命危險在救我們這些無親無故的人(眼中含著淚花)。”G:“我覺得醫護人員太不容易了,他們(醫護人員)是全能的,所以我用手機記錄了一些身邊的感人事情,想讓更多的人知道這些醫護人員的不容易。”E:“我特別感謝我們祖國、我們黨對這次疫情的高度重視,將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這個(決策)絕對下了很大的工夫。”C:“你們(醫護人員)的愛和付出讓我們(患者)好感動,所以我也有這樣的(感恩)心情,(我)也要付出(我的感恩),(我準備去)當一個自愿者。”D:“在我隔離好之后,我希望能出來捐(獻)我的血漿,去救更多的患者。”
2.3 出院準備期積極心理體驗為主
2.3.1 尋求支持在即將出院的時候,除了疾病康復的喜悅,有患者擔心出院以后如何恢復正常生活,也有患者擔心被周圍人歧視、孤立,希望繼續得到醫護人員的幫助和指導,大部分患者也會主動與醫護人員溝通,尋求疾病相關的健康知識及醫療支持。J:“我擔心的是比如說我們從隔離點(方艙醫院)回家以后,家里會不會還有(新冠)病毒啊?(新冠)病毒在食物上面會不會存活?我家里該扔的東西應該也都扔掉了。”K:“我們得了這病(新冠肺炎)將來要回去的時候,面對別人,就比如說鄰居……(欲言又止,苦笑)不能說歧視,起碼有點距離感,畢竟社區都通報了。但是我也理解,畢竟是個新型的傳染病嘛,怎么辦呢。”
2.3.2 耐心康復隨著醫學界對新冠肺炎疾病認識的不斷深入,加上隔離治療期間的宣教,患者對傳染性疾病的警惕性有所提高,大部分患者表示能夠耐心等待新冠肺炎康復。B:“我希望我也能早日康復,當然了,(我)要保證自己絕對健康才可以回去。因為(家里)孩子還太小了,不能再傳染給他們(家人),也不能把(新冠)病毒帶到工廠里面去傳染給同事。”K:“再急也要自己完全恢復了再出去,我都這把年紀了,這點社會責任感還是有的。”
2.3.3 主動健康疾病對患者來講是一次洗禮,這次新冠肺炎患病經歷讓患者對以往的生活進行了反思,多數患者表示將會用更加積極的心態去維護健康。B:“(我發現)有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很多年輕、身體好的人沒有被感染(新冠肺炎),我卻被感染(新冠肺炎)了。看來,健康在我們這個家庭當中以后要放在首位。”E:“(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生活(保持)規律,跑步更加多些。”B:“(我們)一家四口均被感染了,(我)妻子還在(重癥)監護室接受治療,等到(新冠肺炎)疫情結束后,(我)會組織全家一起鍛煉身體。”
3.1 診斷期應加強新冠肺炎輕癥患者的心理疏導訪談中,部分受訪者時常嘆氣,“擔心”“慌”“焦慮”等詞反復出現。尤其是家人也被感染后住進重癥監護室搶救、家人因感染新冠肺炎而死亡、自己癥狀一直未減輕的患者,非常缺乏安全感,表現出明顯的緊張、焦慮情緒,這與量性研究調查的結果一致[12-13]。新冠肺炎診斷期患者心理壓力較大,除了加強對患者疾病知識的宣教外,還建議在發熱門診設置專業人員對重點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幫助其建立良好的心理防御機制;或通過已經治愈患者的同伴教育,給患者傳遞戰勝疾病和困難的信心,將消極心理體驗轉變為積極心理體驗[14]。在訪談中發現,部分患者因擔心就醫過程中被感染而延遲就醫。針對此心理顧慮,建議在發熱門診設置特殊診區和一般診區,以降低醫療機構內感染的風險[15],也有助于減輕患者的焦慮,避免延誤病情及造成更大范圍的病毒傳播。
3.2 隔離治療期應穩定新冠肺炎輕癥患者的情緒訪談過程中,處于新冠肺炎隔離治療期的部分受訪者表現為積極的情緒,幾乎所有受訪者都流露出對醫護人員的感恩,醫護人員的辛苦付出對其行為也產生了正性影響,患者也表示將以實際行動回饋他人。部分患者思慮較多,常用“生怕”“不敢”“牽掛”表達其對家人的擔心,有些甚至超過對自己健康狀況的擔心,且隨自己病情變化或家人狀況變化而出現情緒波動。這種不穩定的心理體驗在中青年男性患者身上表現更為明顯,可能與中青年男性患者是家里的頂梁柱、責任心強、想得長遠有關。部分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有限,尤其是老年人,其通過智能設備獲取疫情防控、健康宣教的能力不足,需要給予直觀的宣傳方式讓其了解疾病的相關信息,如觀看視頻、紙質文字、口頭講解等。部分患者擔心家屬在隔離期間被感染,針對此類患者,向其解釋密切接觸者隔離觀察的重要性、安全性,可促使其積極配合各部門做好聯防聯控工作。因此,對于處于隔離治療期的新冠肺炎輕癥患者,要明確其心理體驗不穩定的真實原因,給予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如提供心理指導、強化健康宣教,加強與社區、志愿者服務等的聯動,重點幫扶有困難的家庭。
3.3 出院準備期應鼓勵新冠肺炎輕癥患者維持正性心態出院準備期的訪談中發現,部分患者對健康出院信心十足,開始規劃出院后要積極鍛煉身體等,主要與患者疾病康復順利、家庭社會支持系統完善、無償治療讓患者沒有經濟負擔等有關。但部分患者在意出院后旁人的眼光,為不確定或未發生的事情而憂慮。畢竟新型冠狀病毒為一種全新的病毒,部分患者出院后甚至出現核酸檢測轉陽的現象[16-17]。護理人員可開展正念療法等以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18];也可設置專門的隨訪人員,通過相應的信息支持系統,對出院后的患者進行專業的隨訪與指導,及時解決患者出院后面臨的困擾[19]。同時,通過對新冠肺炎相關知識的廣泛宣傳,提高患者與大眾對疾病的認知度等,促進社會尤其是社區居民對新冠肺炎患者的理解和關愛,可以減少或避免不必要的偏見[20]。總之,護理人員應重視新冠肺炎輕癥患者出院準備期的心理狀況,維持患者正性心態的同時,也應積極探究降低其病恥感的方法。
本研究通過對11例新冠肺炎輕癥患者患病期間心理體驗的描述性分析,將其疾病體驗按照就醫3個階段歸納為10個主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在診斷期提供專業心理干預,在隔離治療期、出院準備期提供個性化健康指導、構建出院后隨訪機制、構建社會支持途徑等相關建議,以期通過心理指導、健康教育、行為干預、社會支持等措施促進新冠肺炎輕癥患者的身心健康。由于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需要繼續集中隔離或居家隔離,本研究中患者出院后的心理體驗未覆蓋到,在后期的研究中需要給予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