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蕙君



一百歲,對于一個人的生命歷程來說,是漫長的,但生于1920年的李潘氏卻并不顯得老態龍鐘。回憶往事,老人飽經風霜的臉上始終掛著笑容,那些曾經的滄桑似乎都被她付諸一笑,隨風而散……
從不把苦累掛在嘴邊
如今已是101歲高齡的李潘氏,住在朝陽市喀左縣利州街道山咀村,從小下地干活,吃過很多苦。老人的三兒子李洪寶說:“我的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農民,老母親一生哺育了七個子女,那個時候上有公公婆婆,下有7個兒女,可想當年的日子有多苦!”。
李洪寶說,好在父母都很勤勞,母親身體好,無論是下田做農活,上山砍柴禾,還是做家務,燒菜弄飯,養豬喂雞,什么都能做,樣樣拿得起,放得下,幾十年來含辛茹苦,拉扯大了我們兄弟姊妹7人。談到過去的苦日子,老人始終面帶微笑。李洪寶告訴記者,老母親不善言談,很少把苦累掛在嘴邊,因為在老母親的心目中,日子就是要在勞作中才能越過越好。現在老人也閑不住,平常總要找點事來做,每天都幫著家里做點家務活,只要能插得上手的,她都幫著做,趕上農忙或秋收的時候也能干一些農活兒。
兒孫就是老人的驕傲
苦盡甘來,如今家里已是四世同堂,兒女們的孝順就是李潘氏老人快樂的源泉。老人說,她雖然沒讀過書,不識字,但她卻希望后代能多讀書,能為國家做貢獻。李洪寶告訴記者,自己的家里出了兩名軍人,“我大哥參過軍,我兒子也參軍了,還榮立了三等功!立了軍功的孫子就是老人最大的驕傲!”李洪寶不無驕傲地說。
李洪寶說,老母親不太愛說話,但在他兒時的記憶中,老母親說得最多的就是“共產黨好”,說解放了,能吃飽肚子了,日子越過越好。這可能就是老母親鼓勵兒子、孫子響應國家號召參軍的原因。尤其是現在,兒孫們都能養家了,老母親的滿足更是寫在臉上,整天樂呵呵的。“老媽心地善良,會過日子,性格也好,心里不藏事兒,跟誰都笑呵呵的。”老人的三兒媳說道。
享受最普通的平淡生活
談到老母親的長壽經,李洪寶說其實沒有太特別的,最主要的就是老母親平時起居規律,數十年如一日堅持每天5點起床梳洗、打掃衛生,中午一般不午睡,晚上會跟兒孫們一起看會兒電視,但8、9點鐘就睡了。吃東西從不暴飲暴食,最愛吃鄉下自家地里種的瓜果蔬菜,魚、肉偶爾吃點。“老媽吃東西不挑,上年紀后牙口不太好,我們就盡量給做的軟爛些。”兒媳說,一般早晨都是粥、雞蛋、小咸菜,中午最愛吃的是西紅柿打鹵面,晚上也是吃點稀的,饅頭切薄片蒸一下。
李洪寶介紹,老母親就是最最普通的、在農村生活了一輩子的農村老人,不懂什么保健養生,但特別愛干凈,最喜歡用熱水擦身、泡腳,還特別喜歡梳頭,每天把自己梳洗整齊后,就會到院子里坐坐、曬太陽,跟鄰居搭搭話、看看熱鬧。李洪寶說,可能是從小受母親影響,兄弟姊妹幾個也都不善表達,對母親表達情感的方式就是陪伴,而母親也很享受這種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