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日曼
摘要:森林資源在自然資源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森林不僅能夠對生態環境和氣候條件起到變化調節作用,還是野生動植物的主要棲息場所。保護野生動植物不僅能夠維持和發展物種的多樣性,還能夠對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促進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以新疆庫爾勒市的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工作為主要研究對象,著重對林業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的管理工作進行分析。
關鍵詞:林業野生動植物保護;自然保護區;保護管理工作
在現代社會的發展過程中,人類的生產生活在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破壞的同時,也對自然資源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野生動植物在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遭到人類活動的破壞之后,日益面臨著瀕危的狀況。對野生動植物的綜合保護,是現階段我國環境保護和生物多樣化管理的主要工作內容。
1 ?我國為保護野生動植物所做的努力
1.1 ?出臺專門的法律法規
近年來,隨著整個社會思想觀念的轉變和文化素養的提高,我國越來越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問題和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問題。針對我國現階段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和物種瀕危問題,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1]。這些制度和規定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規范人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行為,還能夠提高人們環境保護的意識。
1.2 ?改進和完善自然保護區管理體系的建設
為了更好地規范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我國在一些自然生態環境破壞較輕的地區建立了自然保護區,用以達到保護物種的多樣性、維持生態系統平衡的目的。而在對自然保護區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會遇到眾多問題[2]。為了能夠讓自然保護區的建設促進物種多樣性保護工作的開展,我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改進和完善自然保護區的管理體系。
2 ?加強林業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的措施分析
我國從進入21世紀以來,在野生動植物的保護方面開啟了一系列的拯救工程。伴隨著野生動植物相關法律法規的頒布,近年來,大熊貓拯救工程、揚子鱷拯救工程、野馬拯救工程等都是我國為保護瀕危野生動物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新疆庫爾勒市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旅游資源,阿爾金山是庫爾勒市最著名的自然保護區之一。對該地的林業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和自然保護區的管理工作進行分析,對促進我國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工程具有重要的作用。
2.1 ?提高自然保護區的管理建設水平
自然保護區作為我國開展野生動植物的主要工作之一,近些年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自然保護區的數量和規模都在不斷增大。截止到2018年,我國的自然保護區已經多達2750個。為了能夠讓自然保護區對野生動植物的保護起到更大的作用,就要不斷擴大和完善現有的自然保護區的規模和管理體系,并增設新的自然保護區。這樣不僅能夠有效的保護野生動植物的數量,還能夠督促全國各地積極改善生態環境,為保護物種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平衡貢獻自己的力量。
2.2 ?提高對瀕危物種保護的重視程度
要想加強林業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的管理工作,還要提高對瀕危物種保護的重視程度。瀕危物種產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人類利益活動的驅使而對其進行肆意的捕殺,現階段我國已經明令禁止各種打獵和危害野生動植物的行為。在這種情況下,林業和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在依法開展管理工作時,一方面需要對自然保護區內的瀕危物種進行保護,另一方面,為了增加瀕危物種的數量,相關的科研人員要加大對瀕危物種的人工培育力度,在保護瀕危物種的同時,擴大其物種的規模。
2.3 ?加大對自然保護區疫病防控工作的投入力度
自然保護區建立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更好地規劃和保護野生動植物的發展和繁衍。野生動植物與飼養和培育的動植物相比本身數量和規模就比較稀缺,而在自然環境中生存的野生動植物一方面會受到來自人類誘捕的威脅,另一方面還主要會受到各種疫病的影響而瀕臨滅絕。雖然野生動物與飼養動物相比具有更高的抵抗力,但相應的各種疫病的種類也比飼養動物多。在這種情況下,相關的科研人員就要更加重視對于自然保護區可能出現的動植物疫病的防控工作。
2.4 ?加強依法保護野生動植物和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的執法力度
雖然現階段我國針對林區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已經出臺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但由于林區和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在對其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對一些傷害和捕殺野生動物的人員不能夠及時發現并制止,這樣就會導致管理工作存在疏忽和漏洞。在這種情況下,就要嚴格依照法律的相關規定來開展管理工作,并重點加強對于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的執法力度,用以達到保護我國生態環境和物種的多樣性、建設生態文明社會的目的。
3 ?結論
綜上所述,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工作一直是我國重點關注的工作之一。近年來,我國的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在未來的社會發展過程中,我國要更加重視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工作和自然保護區的管理建設工作,讓生態環境在恢復往日的生機的同時,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參考文獻
[1] 陳德燕.林業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探討[J].花卉,2020(12):289-290.
[2] 徐炳權.林業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保護管理分析[J].南方農業,2020,14(5):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