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婷 王偉佳 魯欣怡
摘要:隨著兩個一百年,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提出,經濟的發展得到了有一次的重視,所以給城市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更多的資金和機會。然而對于為城市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農民來說,無法在就業中找到合適的崗位或者自身權益無法得到有效保證,對城市經濟的發展也是不利的。但在農民工在就業過程中因為其群體的弱勢,無論是就業方式,還是自身的合法權益保障都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本文對此進行研究也用來支持“助業通”APP項目課題。
關鍵字:農民工;就業;問題
1 ?前言
就業是國家大計,民生之本,關系著全社會的經濟發展,政治穩定,社會的和諧發展,是國家和黨的目標。研究農民工就業有利于城市的經濟發展,擴大農民工就業為城市經濟的發展提供助力。故本文借項目,推動“助業通”APP項目的開展。
2 ?農民工就業現狀
筆者在設計“助業通”APP的過程中,通過走訪城區各個就業中心,人力資源部門、勞務公司進行訪談,得出以下農民工就業的現狀。
2.1 ?就業分布
我國農民工在三大產業中的就業情況是逐漸變化的。在1990年以前我國農民工未脫離第一產業主要從事農業生產,在1990年以后隨著我國制造業的騰飛,我國農民工的主要就業方向轉向了第二產業的制造業和建筑業。而近年來隨著我國服務業的發展,農民工的就業方向轉向了住宿酒店服務業、快遞業等行業。但是綜合來說,我國農民工的就業主要集中的勞動密集型行業,技術含量低,流動性較大。
2.2 ?就業性質
我國城市勞動力人口多,城市農民工大部分是外來人口。主要包括的是普工和農民工。由于這部分人口的知識匱乏和綜合素質低,導致就業的崗位選擇空間少,再加上現在國企和集體企業的下崗人數的增加。由于下崗的職工大部分都是能力一般,且不是技術人員,無法從事一些技術類的工作。導致現在很多工作,都沒人干,而這些農民工也有很多會找不到工作,導致有人沒工作。造成了弄明工勞動力結構性矛盾突出。
3 ?農民工就業主要問題
3.1 ?被動性流動就業
農民工從城市轉向農村使工作和生活方式發生轉變,會使許多農村出來的勞動力難以適應,從而找不到工作,而面對農村勞動力的沖擊,城鎮的勞動力也會受到波及,使得城鎮出現了農村失業人口和城鎮失業人口。而制造業企業開始走向智能后,普通工人的需求量就開始慢慢減少,而具備高技術水平的技能工人的需求量變得越來越多。這些技術是普通農民工本身并不具備的,所以導致技術工人的需求量雖然不多,但是其功能性讓他們有著更高的競爭力,所以導致技術工人們供不應求,而普通農民工的就業只能向更低端的崗位上流動。
3.2 ?基本權益難以保障
農民工進入城市工作后,由于戶籍及相應從事行業的用工模式的限制,一般不簽訂勞動合同,各項城市社保福利也不享受。農民工在發生欠薪、工傷等不公平的待遇時候經常不知道如何解決,同時相關社會部門的關系和幫扶也不夠,造成很多社會問題的出現,也使農民就業出現很多不穩定因素。
4 ?農民工就業對策
4.1 ?創新農民工相關就業制度
政府要發布建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鼓勵政策,以及對現在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進行補貼。人力資源機構的增加,有效的解決目前勞動力市場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過少的問題。增加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可以緩解現在勞動力市場里面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工作的壓力,可以迅速的讓勞動者找到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節省雙方的時間等成本。有利于企業找到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發布信息。對勞動力市場消化勞動力有很大的幫助。建立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要專業,要大型,一方面勞動者可以快速的找到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另一方面人力資源機構大型,它的工作者就多,這樣工作人員多就可以服務更多的勞動者。從而解決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對勞動者相對過多,和給勞動者和企業雙方供需信息匹配過慢的問題。
4.2 ?加大農民工權益保障
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保證農民工就業環境的穩定,通過社會保障制度來維持就業環境的穩定和為農民工打下就業的基礎。要按《勞動法》及其配套的規定,使每個農民工都能夠享受到勞動權益和社會保障權益,使其在脫離公有制企業后再加入非公有制企業解決后顧之憂,為農民工之后的再就業打下基礎,使再就業能夠在社會的保障下進行。同時鼓勵中小企業的發展,增加非國有企業的數量,使其能夠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接收更多農民工人員。
5 ?結論
通過以上問題研究,建立一個合理有效的信息交流網絡就變得十分重要了。所以推動“助業通”APP項目有重要實際意義,這不僅可以讓再就業者能夠及時發現有效的就業信息,從而對自身進行針對性的培訓,提高自身的競爭力,也會讓企業招聘到更有能力的人才,信息交流網絡變成再就業者和企業之間的橋梁,達到雙方共贏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閆妍.智能制造背景下農民工的就業出路[J].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學報,2020,30(3):64-68.
[2] 李國.疫情后,青年農民工就業觀變了[J].決策探索(上),2020(10):32-33.
[3] 劉丹,雷洪.就業質量、相對剝奪感與農民工的地位層級認同[J].學習與實踐,2020(9):85-97.
[4] 董峻.國家將創造更多條件促進農民工創業就業[J].勞動保障世界,2014(25):20.
[5] 趙明霏,馮婧.農民工就業質量的微觀影響因素分析[J].學術交流,2020(9):102-111.
[6] 楊李喆.為農民工就業創業打好服務“組合牌”[J].工會博覽,2020(25):14.
[7] 楊正雄.最低工資對農民工工資的影響[D].吉林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