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寶
摘要:本文在基地選擇及水稻生產全過程集成優質、綠色、節肥、節藥、節水技術,以達到水稻提質增效的目的。
關鍵詞:水稻;提質增效
吉林省位于北緯41°~46°,處于世界黃金水稻帶上,土壤肥沃,氣候適宜,水源清潔,擁有得天獨厚的優質稻米生產的產地條件。農藝措施對稻米品質具有重要影響,水稻提質增效生產技術近年來在省內大面積推廣,為吉林大米品牌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1 ?優質水稻生產地的選擇
水稻提質增效生產技術要求生產基地應選擇在生態環境優良,而且盡量要距離城區、工礦區、交通主干線的地方,并且要求無工業污染源的地塊。
2 ?技術要點
2.1 ?品種選擇
選擇適合當地土壤、氣候條件種植的優質水稻新品種,推薦優先選擇經吉林省優質食味水稻品種鑒評活動評選出的品種,或農業部頒2級m以上品種。
2.2 ?培育好的秧苗
俗話說秧好半年糧,要想產出高產的優質水稻,首先要育好秧苗,而要育壯苗,播種時間要選擇適宜,水稻的播種期的確定要根據自家的移栽時間和移栽時葉齡來確定,一般水稻3.5~4葉期移栽最合適,而我區水稻的最佳插秧時間是5月15~20日左右,水稻長到3.5~4葉需要的時間是35d左右,所以我區水稻的最佳播種時間為4月10~15日,而且我區這個時間段的日平均氣溫都能穩定通過5℃,保證了水稻種子生長條件。
培育壯苗不僅要選擇適宜的播種時間,還選擇適宜的播種量,一般機插平盤育苗每盤需播芽種1.8~2.0倆左右,缽盤機插每盤需芽種1.2~1.6倆左右。
想要培育壯苗,還做好苗床管理工作,在苗床管理上首先就是要控制好苗床的溫度和水份管理。在溫度管理上主要注意下面幾個時期:首先在出苗前播種,棚內溫度不能超過30℃,如果超過30℃就要及時進行通風,一定要先小通風,然后一點點加大通風力度,以免傷害苗;在出苗到3葉期之前,溫度最好控制在25℃以內;3葉期以后,溫度要控制在20℃左右。在水分管理上,播種前要澆足底水,出苗前最好不澆水。出苗后澆水遵循的原則是早上看苗上是否有露珠,如果有就不用澆,如果沒有露珠,中午秧苗打蔫時再澆水,要盡量減少棚內的濕度,防止水稻立枯病的發生。其次,要做好水稻苗期病蟲害防治工作。水稻苗期的病害主要就是水稻惡苗病和立枯病。防治水稻惡苗病主要是通過水稻藥劑浸種來完成的,用的藥劑主要是咪鮮胺,在藥劑浸種過程中,一定將藥攪拌均勻,以免影響藥效。水稻立枯病防治主要靠種子、床土消毒及水稻1葉1心期葉面噴施殺菌劑來完成的。第三,就是在插秧前做好苗期三帶工作,即要保證秧苗帶藥、帶肥、帶菌下地,保證秧苗早緩苗、早防蟲。
2.3 ?全耕層土壤培肥
通過稻草還田、施用有機肥、生物菌肥和耕作措施,培肥土壤,活化耕層,創造肥沃通氣的土壤環境。秋收時,機收留茬30cm,結合深翻埋入耕層。春季旋耕前施用生物有機肥1~2t/hm2或充分腐熟的農家肥5000~6000kg/hm2。
2.4 ?大田耕整栽插
建議秋翻,如果上年秋季雨水較多,也可在當年4月15日前春翻。泡田前旱旋整平,5月上中旬泡田,淹沒垡塊,一次泡透。耙地要達到上細下粗。寬行稀植,行距30cm、株距13~11.7cm,基本苗6萬株/m2為宜。
2.5 ?肥料運籌
肥料對品質的影響分兩個方面,一是肥料品種,二是施肥時間。采用全生育期平衡施肥技術,即純氮100~
110kg/hm2。氮肥按底肥:蘗肥:補肥:穗肥:粒肥=3.5:1:2.5:2:1的比例施入;蘗肥以硫銨形式為主。純磷50~70kg作底肥;氧化鉀60~80kg分兩次施用,即底肥60%,孕穗期結合穗肥施40%。在水稻破口期、抽穗期或齊穗后結合病蟲防治增施1~3次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提質增收效果較好。
2.6 ?水份管理
移栽后3cm左右淺水,促進緩苗和低節位分蘗;分蘗后期分蘗過多,長勢繁茂的地塊適當曬田控制無效分蘗;稻草還田腐爛分解會釋放出硫化氫、有機酸等物質,分蘗期至少露田3次以上,增氧透氣,以防毒害根系。孕穗期間歇灌溉,即水干后,灌一次3cm水,干了再灌。出穗后15d左右保持3cm水層。撤水時間根據田塊決定,撤水越晚越好,撤水時間最低應在齊穗期35d以后,進入成熟期應保持土壤水分為飽和狀態,有利于優質稻米形成。
2.7 ?病蟲害防治
水稻提質增效栽培在病蟲害防治上要遵循節藥減害的綠色防控原則,采用物理、生物、農業防治措施,盡量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配套使用殺蟲燈、性誘劑物理防治水稻二化螟技術,利用赤田間投放赤眼蜂球方法生物防治水稻二螟技術,利用枯草芽孢稈菌生物防治稻瘟病技術、利用蘇云金稈菌生物防治水稻二化螟技術,來完成水稻綠色防控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魯增發.水稻機械化生產技術與應用[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3(9):87.
[2] 呂雪松.水稻機械化生產技術[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5(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