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冬明
摘要:玉米作為我國所有糧食作物中的一個高產量品種,比其他糧食作物更加耐寒、耐旱,在生產的過程中,玉米對該地區的環境要求較低,適應性較強,因此它更加符合我國部分地區對農作物的種植需求。而且玉米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運用方面較為廣泛,常言道玉米全身都是寶,玉米的秸稈是很多畜牧業的主要飼料來源,從上述對玉米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出玉米的價值是極其高的。
關鍵詞:玉米;節水抗旱栽培技術;措施
0 ?引言
玉米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被加工成各種各樣的美食,也可以作為飼養動物的飼料。民以食為天這句話從來都不只是簡單的說說而已,食物在我們的生產生活過程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玉米在糧食產物中更占據著較大的比例。吉林地區氣候較為溫和因此很適合種植玉米,但是近些年來由于全球變暖的影響,該地區的玉米種植工作面臨的很大的難題,我們需要不斷對玉米進行研究,這樣才可以讓玉米在吉林地區更好地進行種植。
1 ?我國玉米種植現狀
1.1 ?種子中可能存在劣質種子
好的種子是保證收獲果實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部分農戶在選擇種子時過于求成,并沒有對包裝上的生產許可編號、質量標準進行研究,不同地區的種子是存在很大不同之處,如果選擇了與該地區不符合的種子,很有可能讓產量遭受到巨大的打擊,而且在發展的過程中部分生產者可能為了自身的利益摻入一些劣質的種子,這就導致在種植的過程中種子質量得不到保障,如果大多數種子都是劣質的,就會對這一年的收成造成影響,給農民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用劣質的種子種出來的玉米質量本來就存在很大風險一旦流入市場,很有可能對人們的身體安全也產生一定的影響。
1.2 ?受地理環境影響較為嚴重
吉林地區在種植玉米的過程中受地理位置的影響,從播種到豐收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進行等待,如果這個時間段出現一些意外現象,就會影響玉米的產量,給當地的玉米種植帶來很大的打擊。吉林地區地理位置偏北氣候條件對玉米的影響較大,在生產的過程中,如果無法克制地理環境,給玉米帶來的影響就會影響該地區玉米的生長。
1.3 ?種植技術存在問題
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吉林很多農村地區依舊沒有實現機械化種植手段,很多農戶依舊用我國傳統作物方式進行種植,這會影響播種速度以及質量。而且在種植的過程中玉米種植戶大多數都沒有接受過專業的種植訓練,傳統的種植方式是由一代又一代流傳下來的,這種方式種植存在很大問題不夠科學,在遇到病蟲害問題時,大多數都是采用用農藥的方式去驅除災害,這會給玉米的生長帶來很大的阻礙。
2 ?增強玉米節水抗旱栽培技術的措施
2.1 ?玉米選種方面
在進行玉米種植之前,種植者需要對當地的氣候進行合理的研究,這樣所選取的玉米種子才能更加符合該地區的生長需求。不同地區的氣候、降水量都會對玉米的生長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在進行玉米種植之前,我們應該根據氣候去對玉米種子進行調節處,使玉米更好的適應該地區的生長需求。在發展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對種子的質量進行嚴格的把控,排除劣質種子之后再去進行播種,這樣才可以降低損失率。決定地區再選擇玉米種植板塊時,盡量選擇一些肥力較強的地區,還要保障該地區具有足夠的水資源。總之的選擇也是極其重要的,要選擇一些抗寒、抗病毒能力較強的雜交玉米品種。
根據調查研究顯示,吉林地區的耕地類型是旱地,因此在進行玉米栽培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對玉米的需求進行嚴格的管理,從根本上提高種植質量和效率,這樣才可以促進玉米的生長。種植者在種植的過程中盡量選取一些肥力較強的地塊兒進行玉米的種植。
2.2 ?播種方面
吉林地區的玉米生長周期較長,因此要選擇合適的月份進行種植。其實玉米在種植的過程中并沒有過于嚴格的要求,我們只需要按照當地的雨水情況進行播種,就可以保證玉米的收成。在播種的過程中我們要避免漏播的現象,在發現這種現象是一定要第一時間進行補播,讓種子吸收充分的陽光和水分,這樣才可以保證種子的營養。
2.3 ?選肥和后期管理
想要保持玉米土壤的水分需要選取合適的肥料,這樣才可以讓土壤中的有機質發展更加穩定。如果想要讓玉米的產量更高,我們需要進行后期管理工作。在幼苗后期管理過程中,要想讓每一個幼苗都有發展的空間,就需要避免幼苗之間擁擠的現象,這樣才可以給每一個擁有充足的水分和陽光,讓它們可以更好的生長。
3 ?結語
對玉米種植技術進行創新可以為我們提供更多優質的食材,玉米的產量關系著我們的生活,隨著全球變暖的影響,各個地區的地理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此我們應該不斷加大玉米節水抗旱栽培技術,這樣才可以讓玉米更加符合各個地區的種植條件。保障我們對玉米的需求量。吉林省產業結構在發展的過程中應該對各項栽培工作落實到位,在發展的過程中,應該不斷健全完善玉米種植體系,這樣才可以讓玉米節水抗旱能力有名和鮮的提高,為我國玉米的發展提升一個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 阿力馬古力·沙提巴力德.玉米節水抗旱栽培技術措施[J].農機使用與維修,2020(5):102.
[2] 劉彩宏.玉米節水抗旱栽培技術措施[J].農家參謀,2019(20):55.
[3] 盤杰青,劉海燕,羅俊.玉米節水抗旱栽培技術措施[J].云南農業,2017(7):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