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霞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業現代化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糧食作物增產增收技術逐漸興起,并且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成果,其中小麥作為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小麥的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技術一經興起,便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并且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
關鍵詞:小麥;化肥農藥減量增效
1 ?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成果分析
隨著科技進步和時代發展,我國農業領域創新改革迎來重大機遇,為進一步提高糧食產量并滿足我國廣大人口的糧食需求,更是要加強農作物增產增效方面的研發,與此同時,還要積極響應國家所制定的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戰略,將環境保護放在首位,盡量在注重產量提升的同時,控制農藥的使用,促進農業生態良性發展,我國相關部門工作人員也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遵循農業持續性發展的一些要求。自改革開放以后,糧食產量從當年的3000億kg到達了當前的0.7萬億kg作為科技進步成果,化肥為植物生長提供了所需要的元素,并且發揮了其應有的價值。但具體來講,在新時期基于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生態的角度,糧食的增產增收也需要依靠政策,科學和機械作用,并減少外部不良因素的影響,因此良種的增產需要放在第一位,但考慮到一些化肥,農藥實施的過程中,雖然會短期提高產量,但是對于土地所造成的危害卻長期無法磨滅,不利于生態環境的循環發展,針對這一問題,我國農業部也在積極推出農藥化肥使用零增長的行動,希望能夠在嚴格控制農藥化肥用量的同時,保持原有的增長效率,并且逐步的提升糧食產量,且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此外,還要注重綠色防控與生物防治技術,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提高化肥農藥使用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2 ?小麥化肥減量增效技術分析
首先,要積極推廣小麥測土配方施肥的項目,不僅要加速成果轉化和應用,更要注重提升其項目的整體效益,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還要通過各類項目地實施來不斷提升其土壤的養分供應以及耕地基礎的產出。其次,更要引進并加速新型肥料品種的推廣,其目的是減少不必要養分的投入,并提高肥料的當季利用效率,推進水肥一體化的施肥技術深度貫徹落實,實施水肥一體化的施肥技術,能夠得到充分的應用。除此之外,更要大力推廣水旱輪作種養的新型生態種植制度,統籌上下兩茬的作物養分呈現出平衡管理的良好模式,要求小麥養分能夠實現循環利用。并且以此來減少不必要的花費和農藥使用,以減少資源浪費保護生態環境。而小麥化肥減量增效的技術推廣更有利于提升農民對于減少化肥使用方面的客觀認知,也有利于扎實推動基層實施化肥減量技術并且落實到具體的農戶上,制定成熟完善的以小麥等一些農作物為主的養分科學配方體系并做好新時期專用費推廣等一系列的培訓工作,更能夠形成良性的水肥一體化等先進技術的應用,并擴大其范圍形成良性循環。
3 ?小麥農藥減量增效技術分析
對于小麥農藥減量增效技術的集成和推廣而言,需要從提升其病蟲害監測和預警方面入手,對于病蟲害的防范至關重要,因此要引進先進的信息技術,通過加強田間檢查,并且及早提出小麥病蟲害防治的信息預警機制,為后續的科學合理防控提供明確思路依據,還要推進全面的防治,促使小麥病蟲害的防治系統更加專業科學,能夠通過示范帶動典型引路,最終形成區域之間的聯防聯控,制定成熟完善的綠色防控配套技術,形成防治效果好、操作簡單、成本適當的防控模式,推進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的融合性發展。對于小麥農藥減量增效技術的推廣,也需要從加速信息化建設方面入手,特別是一些城鄉地區更是需要引進先進的技術手段來加速監測預警,打造數字化在線監督平臺,做到早檢測早預防,特別是對于一些廣大散戶服務的統防統治,需要形成良好的培育模式。還要加大機械投入力度,扎實推進農藥減量控害示范區方面的建設,提高機械化施工運轉水平、科學安全用藥常識和綠色防控技術相結合,來不斷強化農藥經營者或農業生產者的安全使用農藥的意識,提升服務組織的病蟲害防治技術水平。
4 ?結論
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應積極推進化肥農藥的減量增效,在節約成本投入以及減少環境危害的同時,實現產量的增收。一些大型的農業機構帶頭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加速技術的推廣和創新,提升農業耕作的現代化和機械化水平,推動我國綠色農業又好又快的發展,真正形成現代農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 張帥.化肥減量提效與農藥減量控害的小麥高產栽培技術[J].種業導刊,2019(8):69-70.
[2] 王獻,朱漢清,孫進,等.鹽城地區小麥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技術[J].大麥與谷類科學,2018(8):52.
[3] 熊扣華.小麥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技術集成與推廣[J].農家參謀,2018(2):138-140.
[4] 尹建國,劉巧,陸其通,等.東海縣小麥化肥農藥減量技術模式初探[J].中國農業信息,2017(7):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