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華麗
摘要:受農業機械化收割跨區作業、頻繁的小麥種子調運等因素影響,小麥腥黑穗病在我國部分地區存在蔓延之勢。基于此,本文將簡單分析小麥腥黑穗病的發生原因,并深入探討小麥腥黑穗病的防治措施,希望研究內容能夠給小麥種植戶提供一定幫助。
關鍵詞:小麥;腥黑穗病;土壤處理
0 ?引言
結合實際調研可以發現,農戶自留和互換種子、聯合收割機跨區作業、土壤處理和藥劑拌種缺失均可能引發小麥腥黑穗病。為盡可能降低腥黑穗病對小麥種植帶來的威脅,正是本文圍繞該課題開展具體研究的原因所在。
1 ?小麥腥黑穗病的發生原因
1.1 ?農戶自留和互換種子
部分地區的小麥種植戶存在自留和互換種子行為,如互換使用多年的陳種子且未能做好藥劑拌種等處理,小麥腥黑穗病的出現幾率將大幅提升。此外,部分農戶購買流動小商販手中的散裝種子也可能導致小麥腥黑穗病發生,種子質量問題帶來的影響較為深遠[1]。
1.2 ?聯合收割機跨區作業
隨著我國農業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升,聯合收割機跨區作業在小麥領域愈發常見,但如果聯合收割機對出現腥黑穗病的小麥進行收割,小麥腥黑穗病孢子將遺落在收割機中,進而導致小麥腥黑穗病的傳播。此外,盛裝小麥的容器、運輸小麥的車輛也可能因工具帶菌傳播小麥腥黑穗病。
1.3 ?土壤處理和藥劑拌種缺失
如小麥種植過程中未能做好土壤處理和藥劑拌種工作,土壤中病菌孢子很可能通過雨水侵染對小麥生長造成危害,帶菌的種子也可能引發小麥腥黑穗病。此外,糞便帶菌帶來的影響也需要得到重視,這是由于病菌的冬孢子很多時候不會在牲畜的腸胃中死亡,隨著糞便排出的病菌仍可能引發小麥腥黑穗病。
2 ?小麥腥黑穗病的防治措施
2.1 ?優選種子
為有效防治小麥腥黑穗病,需首先從無病的合格種子優選入手,各地應嚴禁農戶使用出現小麥腥黑穗病地區的小麥作為種子,農戶互換或自留種子的行為也需要設法消除,只有真正消滅串換麥種、自行留種等行為,使用檢疫合格、三證齊全的種子,才能夠有效預防小麥腥黑穗病。此外,小麥品種的選擇也需要得到重視,應設法優選抗病能力較為出色和產量較高的品種,這一過程中需結合地區氣候環境和土壤情況,以此更好預防小麥腥黑穗病。
2.2 ?輪作倒茬
如出現嚴重的小麥腥黑穗病,種植戶應開展合理的輪作倒茬,如改種油菜、棉花、花生等作物,這種輪種一般應持續5年以上時間。在其他作物輪種期間,底肥充足必須得到保障,以此實現土壤環境的徹底改善,同時避免過多覆土情況出現,否則出苗困難會因過深的覆土出現,不利于輪種工作開展。
2.3 ?土壤處理
土壤處理同樣能夠用于小麥腥黑穗病的防治,可采用五氯硝基苯、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如采用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70%),可將675~750kg/km2細干土與15.0~22.5kg/km2粉劑混合制成毒土,并在犁地后將毒土于地面上均勻撒布,隨后進行耙地處理即可完成土壤消毒。
2.4 ?栽培管理
為防治小麥腥黑穗病可適時早播,以此保證幼苗早出土,降低病菌侵染幾率。結合相關研究可以發現,小麥幼苗出土的各類影響因素與病害發生存在密切關聯,如小麥播種時間不當,不適合的土溫可能導致較為嚴重的小麥腥黑穗病出現。對于病菌孢子來說,40%左右的土壤含水量更利于其萌發和侵染,過深的播種覆土也能夠為小麥腥黑穗病的發生創造有利條件,因此小麥播種不應過深并需要適時進行,以此降低發病率。此外,小麥種植還需要每隔3~5年更換品種,這對于完全根除小麥腥黑穗病極為重要。
2.5 ?藥劑拌種
在小麥腥黑穗病的預防實踐中,藥劑拌種屬于較為經濟、簡便且有效的方法,如采用10~15g立克秀拌種劑(2%)進行拌種,這種拌種適用于小麥腥黑穗病常年發病嚴重區域,需將麥種10kg與調成糊狀液體的拌種劑混勻,在將麥種晾干后即可用于播種。也可以采用三唑酮、多菌靈、萎銹靈、甲基硫菌靈等藥劑進行拌種和悶種,合理的藥劑拌種能夠有效預防小麥腥黑穗病。
2.6 ?糞肥處理
結合上文研究能夠發現,糞便帶菌同樣可能引發小麥腥黑穗病,為更好預防小麥腥黑穗病,本文建議采用腐熟的有機肥或酵素菌漚制的堆肥,不得采用帶腥黑穗病穗的麥糠、麥秸等病殘體作為農家肥的原料。帶菌肥可加入青草或花生餅、豆餅等油粕保持濕潤,堆積30d后施用,也可以將種子與帶菌肥隔離施用。
2.7 ?染病處理
在發現小麥腥黑穗病后,需首先對染病情況進行分析,如小麥腥黑穗病零星出現需將病株徹底清除,同時需要清除病株周邊麥苗,并集中銷毀清理出來的植株,應遠離麥田選擇銷毀地點。對于染病的種子田,不得繼續使用病株作為種子,否則將導致小麥腥黑穗病大面積擴散,只有嚴格避免種子受到病菌污染,大面積病害的預防才能夠順利實現。
3 ?結論
綜上所述,小麥腥黑穗病的防治需關注多方面因素影響。在此基礎上,本文涉及的優選種子、土壤處理、糞肥處理等內容則提供了可行性較高的防治路徑。為更好實現小麥腥黑穗病的防治,小麥腥黑穗病發生規律的研究同樣需要得到相關人員重視。
參考文獻
[1] 張菡,劉太國,陳萬權.不同濃度氟環·咯·甲苯拌種對小麥萌發及光腥黑穗病防效的影響[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51(1):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