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蕾
摘要:在當今時代背景下,經濟高速發展,科學技術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質量也隨之改善。人們對農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最初的追求數量以解決溫飽問題到對質量品質的追求,這要求農業發展要不斷地改善,追求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國政府重視生態農業的發展,本文以山合易生態農業公司為例。從農業可持續發展中農業問題、指出影響生態農業的各種因素,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農業可持續發展;生態農業;問題對策
1 ?農業發展問題
1.1 ?環境污染
1.1.1 ?土地污染
隨著現代農業的不斷發展,糧食生產與自然的矛盾激化,人們追求單位面積土地上更高的產量。因此在生產過程中大量的農藥、化肥、機械和飼料等無機物質的投入,農家肥使用減少縮短了食物鏈,使得土地肥力下降以及土地污染加劇。現代農業的生產方式改變了傳統農業在一定的方面留存的農業系統內部的自我不斷調節,造成土地污染嚴重。
1.1.2 ?地下水污染
環境污染中突出表現為化肥,農藥的不當使用造成地下水的污染,現已有20多種農藥殘留在許多國家的地下水中檢測出。發展中國家每年因農藥中毒死亡1萬人以上,受傷害高達40萬人以上。使得農業在生產過程中存在化肥殘留超標、對其試驗田造成污染、地下水檢測中出現多種農藥殘留物等。
1.2 ?自然資源缺乏
目前農業所面臨土地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對人與自然相互協調的忽視,造成了人與自然的過度分離。在農業發展過程中水資源缺乏,農業由于技術落后,對于地下水的過度不合理的使用,使得在農業發展過程中水資源缺乏。該公司所在地地下水被過度開發使得農業用水稀缺。地下水水位下降,監管的缺乏使得現在土地、水這些生態農業發展所必須的自然資源缺乏。
2 ?影響生態農業發展的因素
2.1 ?人口的因素
我國作為現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解決人們的溫飽問題是一個重要任務。人口因素主要包括人口過多和人力資本儲備不足。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人口的增長對環境、資源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實行“栽培源泉到戶,科技結果直接到田、技術方式直接到人”的重要人力資本投資方式,為公司帶來了利益。意識到人力資源是貫徹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支配因素。
2.2 ?資源因素
原始自然資源對于農業來說意義重大。例如土地、水資源、生物資源等。土地資源本身具有稀缺性也加大了其相對重要性。得出原始資源的永續使用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在農業生產中不能只顧眼前的利益,也要考慮子孫后代。要實現農業資源可持續利用要遵守一定的原則。
2.3 ?科學技術
技術的不斷進步提高了對資源的利用效率,這對農業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通過引進現代的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環境保護技術。從產品的數量和質量兩方面著手,提高了對資源利用效率。與之前的傳統生產相比,利潤不斷上升。意識到農業可持續發展與技術進步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該公司明確提出沒有化肥使用,園區運用科學技術,通過生物方法來進行防治。
3 ?對策建議
3.1 ?農業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
現代農業在技術等方面的不斷進步下取得了快速的發展,但不當使用化肥、農藥等對環境產生了不可避免的污染,我們追求的農業可持續發展就要求形成一種人與自然界相互協調的友好局面。該公司全面提高農民科學用藥用肥的意識,減少生產中化學農藥的投入使用,實現農產品產量與質量安全。農業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促進農業節本增效。要做到既造福現代人,又不損害后代人的利益。
3.2 ?增加資源的使用效率
農業的發展離不開必要的資源,例如土地、水、勞動力等。該公司通過生態會員制度,打造出生物防治加物理防蟲,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對農民進行技術培訓,采用先進的農業作業機械。在生態農業發展過程中不斷的提高各種資源的利用效率,使定量的資源生產出更多的優質農產品以滿足人們不斷提高的需要。
3.3 ?發展循環經濟
形成一種“自然資源-產品和用品-再生資源”的流程模式,強化農業生產中各個環節的聯系。實現物質的優化配置和循環利用,從而減少物質投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實現農業經濟、社會和生態的協調發展。
3.4 ?引用最新技術
在現在的發展狀態下,廣泛應用現代高新技術才能保持其的發展速度,在生產過程中對有害物質使用量會不斷地控制,而替代相關有機物質的投入使用。企業重視技術,不斷提高對自己產品品質的要求。先進的科學技術的引入,對于農業企業可持續發展過程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只有技術提高,才能提高資源使用效率。更好發展農業可持續發展,實現生態農業。
參考文獻
[1] 張明芳.文登區農村分散式地下水源地保護對策[J].山東水利,2020(12):30-31.
[2] 魏春葉.有機蔬菜種植模式及生態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J].糧食科技與經濟,2020,45(12):105-106.
[3] 韓晉仙,李二玲,班鳳梅.常規農業村土壤重金屬污染及潛在生態風險評價——山西壽陽縣為例[J].中國土壤與肥料,2020(6):246-253.
[4] 李治兵,沈濤,肖怡然,等.西北地區農業生態和經濟系統協調發展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0,41(12):237-244.
[5] 劉薇.綠色金融支持農業發展的著力點與實踐路徑——以北京生態涵養區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23):120-121.
[6] 馬吉巍.農業循環經濟生態產業鏈建設研究[J].山西農經,2020(23):47-48.
[7] 白雪晶,張林.利用信息技術改進農村生態環境促進生態農業經濟發展[J].農業工程技術,2020,40(33):65-66.
[8] 江瑾,羅琳.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問題與對策[J].農村實用技術,2020(10):41-42.
[9] 王雷,郝磊.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 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J].農機使用與維修,2020(10):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