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軍 楊雯



摘要:在水稻生產中使用緩控釋一次性施肥技術,操作簡單方便、節(jié)能環(huán)保、省時省工、減少勞動強度,經濟效益提升顯著。緩控釋肥料能較好地滿足水稻不同生育期對養(yǎng)分的需求,是實現化肥減量增效的重要措施。但由于緩控釋肥料價格偏高,致使水稻增產顯著而增效不佳,通過田間肥效試驗掌握緩控釋肥料合理使用量,為大面積推廣應用奠定基礎。
關鍵詞:水稻;緩控釋肥;用量
1 ?試驗目的
通過開展水稻緩控釋肥料田間肥效試驗,探索新型緩控釋肥料不同使用量對我區(qū)水稻生長發(fā)育和產量的影響,促進化肥減量增效,引導農民合理施用化肥,為水稻緩控釋肥料的推廣應用提供科學依據。
2 ?試驗材料與方法
2.1 ?供試土壤的理化性質
供試地點在在漢中市漢臺區(qū)河東店鎮(zhèn)青禾田專業(yè)合作社,田塊面積0.1hm2,土壤類型為水稻土,土壤肥力中等,耕作層15~20cm,前茬作物是油菜,產180kg/667m2。試驗前取土化驗結果為:有機質含量23.6g/kg,堿解氮127mg/kg、有效磷23.2mg/kg、速效鉀106mg/kg、pH值6.9。
2.2 ?供試肥料
供試肥料為江蘇“華昌牌”緩控釋肥料(26-10-15)、陜西田野測土配方施肥“理想牌”水稻配方肥(20-8-12)、云南“三環(huán)牌”尿素(46%)。
2.3 ?供試作物
供試水稻品種:黃花占。
2.4 ?試驗設計與處理
該試驗共設五個處理,三次重復;小區(qū)隨機排列,小區(qū)面積33m2(3.3m×10m);小區(qū)間隔0.4m,區(qū)組間隔0.7m;小區(qū)間筑田埂隔離,田埂用農膜包裹,確保單排單灌并防止?jié)B漏、串灌;保護行2m以上。
五個處理分別為:
處理①:不施肥(對照)。
處理②配方施肥:基施40kg/667m2水稻配方肥、插秧后7d追施7.5kg/667m2尿素。
處理③:基施40kg/667m2緩控釋肥料。
處理④:基施50kg/667m2緩控釋肥料。
處理⑤:基施60kg/667m2緩控釋肥料。
該試驗4月17日浸種,4月20日催芽播種,溫棚育秧,5月23日大田移栽,行株距為0.3m×0.17m,1.3萬穴/667m2,6月25日試驗田退水曬田,7月6日復水;病蟲草害防治等管理措施同于一般大田。
3 ? 試驗結果與分析
3.1 ?水稻農藝性狀調查及相關系數統(tǒng)計分析(見表1、2)
通過農藝性狀調查表得知①、②、③、④、⑤畝最高苗分別為22.8、26.5、25.8、26.4、28.6,畝有效穗分別為15.2、19.4、18.7、19.2、20.4,成穗率為66.7%、73.2%、72.4%、72.7%、71.5%;處理①(對照區(qū))植株矮小,色黃綠,莖稈細,株高按降序排列⑤、④、②、③、①,分別比處理①高5.6cm、4.8cm、3.1cm、2.9m;穗總粒分別為125.3、149.6、135.7、148.5、147.9,穗實粒分別為115.4、128.2、122.4、131.7、127.8,結實率為94%、85.7%、90%、88.7%、86.4%,排序為①、③、④、⑤、②,空秕率為8.6%、16.7%、10.9%、12.8%、15.7%;千粒重處理③最高,排序為③、⑤、④、②、①,分別比對照高3.1g、2.3 g、2 g、1.8 g;處理⑤施60kg/667m2緩控釋肥料病蟲害發(fā)生較重,成熟期晚3~5d左右,處理①、③病蟲害輕度發(fā)生,處理②、④病蟲害中度發(fā)生。
3.2 ?產量結果分析(見表3)
由上表可以看出:各處理產量由高到低排序為⑤、④、②、③、①,產量分別為573.7kg/667m2、560.2kg/667m2、550.1kg/667m2、542.0kg/667m2、362.6kg/667m2;處理⑤、④、②、③分別比處理①增產211.1kg/667m2、197.6 kg/667m2、187.5kg/667m2、179.4kg/667m2,增幅分別為58.2%、54.5%、51.7%、49.5%。
3.3 ?水稻產量方差分析(見表4)
經計算,處理間F值>F0.01,說明處理間產量差異極顯著;區(qū)組間F值 以上數據分析表明,處理①與處理②、③、④、⑤均存在極顯著性差異;處理③與處理②產量差異不顯著,但與處理④、⑤產量差異都達極顯著水平;處理②與處理④產量差異不顯著,但與處理⑤產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處理④與處理⑤產量差異顯著但未達到極顯著水平。 3.4 ?經濟效益分析(見表6) 由水稻濟效益分析表可以看出:處理②、③、④、⑤都比處理①產值增加,分別增值562.5元/667m2、538.2元/667m2、592.8元/667m2、633.3元/667m2;除去肥料成本和追肥工本外,各處理產值由高到低排序為②、⑤、④、③、①,產值分別為1501.3元/667m2、1499.1元/667m2、1495.6元/667m2、1478元/667m2、1087.8元/667m2;肥料投入方面由于緩控釋肥料價格高,處理⑤、④比處理②高73元、36元。處理②、③、④、⑤產投比以降序排列,其產投比分別為1:2.78、1:2.64、1:2.20、1:1.85。 4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施用緩控釋肥料與配方施肥處理產量明顯高于對照區(qū),但緩控釋肥料與配方施肥處理增產效果不顯著,效益相當。緩控釋肥料肥效較長,養(yǎng)分釋放緩慢,一次施肥就能滿足水稻整個生育期對養(yǎng)分的需求,減少了養(yǎng)分流失及對環(huán)境的污染,從而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使用緩控釋肥料后水稻“換衣”較輕,沒有“燒苗”現象,植株健壯、成熟度整齊、籽粒飽滿、產量較高。 不同施肥量的緩控釋肥料,其產量差異極顯著。通過試驗得知: 處理⑤(施60kg/667m2緩控釋肥料)比處理④(施50kg/667m2緩控釋肥料)和處理③(施40kg/667m2緩控釋肥料)667m2產值分別高40.5元、95.1元,但肥料投入成本高于處理④、處理③,產投比差異也較大,因此從我區(qū)水稻生產實際出發(fā),綜合考慮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建議該緩控釋肥料用量為50kg/667m2左右較宜。 水稻施用緩控釋肥料減少了施肥次數,節(jié)約了配方施肥追肥成本投入及人工費用,既能減輕勞動強度,又能達到增產效果,解決了目前農村勞動力極度缺乏的問題,是實現化肥減量增效的重要措施。但目前其價格較高,致使水稻增產而不增效,同時緩控釋肥料作為一種新型肥料,在我區(qū)能否大面積推廣還有待以進一步試驗驗證。 參考文獻 [1] 茅錦國,劉榮根,王志建.緩控釋肥在水稻上應用試驗初報[J].上海農業(yè)科技,2011(3):100-101. [2] 屈發(fā)科,張萬春,馬曉麗,等.漢中水稻產業(yè)發(fā)展現狀及對策[J].陜西農業(yè)科學,2016,62(9):82-84. [3] 蘭英.雜交水稻Ⅱ優(yōu)1259及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種業(yè),2008(6):57-58. [4] 郭智慧,關紹華,郭繼輝,等.緩控釋肥料在水稻上的應用效果[J].中國農技推廣,2014,30(8):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