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彬
唐代劉禹錫在《傳信方》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唐代有一位官員叫崔抗,他的女兒得了奇怪的心痛病,每次心痛發作時,痛苦不堪。家人心急如焚,決定將面粉摻入生地汁做成一種叫冷淘的面食喂給女兒吃。堅持吃了幾天,有一天女兒突然又難受起來,吐得滿地都是,地上還發現有只形狀像蛤蟆的怪物,而女兒這次大吐之后不再那么難受了。后來他女兒的心痛病徹底痊愈了,再也沒有復發。
地黃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新鮮或干燥塊根。秋季采挖,鮮用或將地黃烘焙至八成干。前者習稱“鮮地黃”,后者習稱“生地黃”。
中醫認為生地黃味甘、性寒,歸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用于熱入營血,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熱病傷陰,舌絳煩渴,津傷便秘,陰虛發熱,骨蒸勞熱,內熱消渴。地黃經酒蒸或酒燉炮制后由寒轉溫,味由苦轉甘,功效由清轉補,多用于滋陰補血、填精益髓。
食療藥膳
地黃不僅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也有良好的食療保健作用。這里介紹幾則地黃食療藥膳方,不妨一試。
地黃生姜粥
生地黃汁15克,生姜汁10毫升,粳米50克,紅糖適量。粳米煮粥將熟時加入地黃汁、生姜汁,攪勻即可。食時,加紅糖少許。該粥養陰血,溫中益沖脈,適用于初產血脈空虛,氣弱而腹中惡血不下之腹部作痛等病癥。
地黃汁
鮮地黃500克,冰糖適量。將鮮地黃洗凈,榨汁,加冰糖適量溫服。本汁治療血熱妄行、陰虛發熱非常有效,適用于肺結核咯血。
地黃雞
烏骨雞1只,生地黃250克,飴糖150克。烏骨雞宰殺處理干凈。生地黃切成細絲,與飴糖拌勻后同放雞腹內,放入碗內,上籠蒸至熟透,不加調料,單食其肉。功效填精補髓,益氣止汗。適用于腎虛腰背疼痛、不能久立、乏力少氣、身重盜汗等癥。
生地黃精粥
生地黃、黃精(制)、粳米各30克。生地黃、黃精水煎去渣取汁后,入粳米同煮為粥。功效滋陰補腎。適用于腎陰不足,絕經前后頭目暈眩、心煩易怒、情志失常、手足心發熱等癥。
地黃粥
粳米50克,鮮地黃30克,酥油、白蜜各適量。鮮地黃切片,待水沸與米同煮,粥將熟再入酥油、白蜜,煮熟即成。功效養陰清熱,和中益胃。適用于虛勞羸弱、咳嗽吐血、寒熱時作者,也可作為早晨的滋補品。
地黃棗仁粥
生地黃30克,酸棗仁30克,大米50克。先煮生地黃、酸棗仁取汁,用汁煮米做粥,食時可加糖少許。功效滋陰清熱,養血安神。凡因虛勞體弱而致骨蒸煩熱、羸瘦乏力、失眠多夢者可輔食此粥。
生地核桃粥
生地黃15克,核桃仁30克,玉米須30克,粳米100 克。將生地黃、玉米須煎煮取汁250毫升,與粳米、核桃仁同煮成粥食用。功效滋陰補腎。適用于腎氣虛損,治療慢性腎盂腎炎。
地黃桑葚膏
生地黃80克,桑葚400克,蜂蜜30克。鍋置小火上,入水適量,放入洗凈的生地黃、桑葚煎煮,每20分鐘取煎液1次,加水再煎,共取煎液兩次,合并煎液,煎至黏稠,加入蜂蜜,煮沸后?;?,待冷裝瓶。食前用沸水沖化,每次15克,每日2次。功效養陰清熱、潤腸通便。適用于肝腎精血虧損引起的身體消瘦、腰膝酸軟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