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昊雨 石潔
摘要:基于對情感化設計的理論探究,對兒童聽診器進行再設計,降低醫院就診對患病兒童造成心理壓力,保護兒童的心理健康。深入分析兒童群體的用戶需求,以唐納德·諾曼的情感化設計理論為基礎,將情感化理論與醫療用品設計的現狀結合,進行設計應用的方法分析。設計出一款新型兒童聽診器。通過對兒童聽診器的設計實踐與對情感化設計的理論的分析整合,闡釋了在兒童醫療用品設計領域關懷用戶心理的設計方式,為當下的設計者如何將情感化設計應用到兒童醫療產品中提供參考。
關鍵詞:情感化設計兒童心理醫療產品用戶需求關懷方式
中圖分類號:J0-0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1)09-0008-03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of emotional design,redesigned the children's stethoscope to reduce th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on sick children and protect children's mental health.To analyzes the user needs of children group deeply,and combines the emotional theory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edical suppliesdesign to analyze the design application method based on Donald Norman's emotional design theory. A new type of stethoscope for children is designed.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integration of the design practice of children's stethoscope and the theory of emotional design,this paper explains the design method of caring for the user's psychology in the field of design methods of children's medical supplies,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current designers on how to apply emotional design to children's medical products.
Keywords: Emotional designChildren's psychologyMedical productsUser needsCaring way
引言
在19世紀,包豪斯提出了以人為中心的設計理念,認為以人為本、探索用戶的需求進行設計是設計的根基。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人們審美意識的進步,設計經過了歷史的檢驗和嘗試,時至今日,設計的標準越來越趨向于融合理性與情感、既不過度裝飾也不完全機械化的平衡點。產品的情感化設計理念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情感化設計旨在扭轉功能主義設計觀中技術凌駕于用戶情感之上的局面,使以產品為中心的設計(Product-centered Design)回到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Usercentered Design)。因此,情感化設計其實是進一步分析和發掘用戶需求的理論。
在新醫改的大背景下,國家大力支持醫療產品領域的發展,隨著近年來智能醫療的逐漸普及,各種新技術也開始應用到醫療產品中,不斷加速著醫療產品的革新。醫療產品的智能化、人性化也成為重要的發展趨勢。在這一趨勢下,醫療產品的發展方向與情感化設計“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不謀而合,產生了跨領域創新的可能性。而在2021年的兩會中,提到了醫患矛盾問題以及兒科醫生短缺的問題,更體現出醫院環境中人們普遍壓力較大的現狀,尤其對于人數短缺、需要面對兒童患者的兒科醫生來說更是如此。要解決這些問題任重道遠,這其中也需要情感化設計的參與。
一、兒童醫療產品的情感化設計現狀
醫療產品作為一種專業性較強的產品,主要以實現診療功能為第一優先級,雖然近年來不斷有例如醫療機器人等創新的醫療器械出現,這些新的醫療器械依托于新技術,也實現了情感化設計,但當下更為常見的傳統醫療產品如聽診器、注射器、血壓計等,其設計風格仍然普遍偏向于理性、簡潔、工業化,從兒童患者的角度來看,大部分兒童醫院的常用醫療器械依然是成人適用的尺寸和材質,具有嚴肅、冰冷,重視功能主義且缺少情感化關懷的特點,而這些醫療產品在治療過程中往往是直接接觸兒童,更容易為他們帶來感官上的不適。
本課題針對醫院中用于服務兒童患者的聽診器這一醫療產品進行情感化設計,主要面向的人群是0歲到10歲之間的兒童患者。根據前期調研結果,可得知這一階段的兒童在生理、心理兩個方面都比成人更加敏感和脆弱,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具有情緒多變、交流難度高、對疾病缺乏了解、對陌生的醫院環境和醫護人員具有一定程度的抵觸心理等特點。
事實證明,醫院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的關注、貼心的服務,都能夠對兒童產生良好的康復效果,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2]。因此,從醫療產品改良的方面滿足兒童的情感需要,不僅有利于兒童心理的健康成長,還可以為當下的年輕父母減輕一定程度的負擔、節省時間和精力,同時能為醫生的診斷和治療工作保駕護航。
二、目標人群的需求層次分析
唐納德·諾曼在《設計心理學III》中寫道,“認知賦予事物以意義,而情感賦予其價值”。情感是認知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是最能表達對用戶群體的關懷、體現文化附加值的重要環節。在實際設計中,他將參與在設計中的情感因素分為本能層、行為層、反思層三個層次,書中稱其為“設計的三個層次”,也被稱為“用戶需求三層次”,是情感化設計領域被廣泛認同的經典理論,這三個層次可被概括為與生俱來的本能、身體運作的行為和大腦經驗的反思三方面。
(一)本能層
本能層的情感來自于人們最直觀的感知,這種情感沒有文化背景的限制,而是植根于人們與生俱來的生理特征。從這一層面分析,兒童感知事物的主要方式主要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等手段[3]。
這一方面已經有設計師作出了情感化的嘗試,例如紐約Presbyterian Morgan Stanley兒童醫院的CT掃描儀,這一醫療用品設計以“海盜船”為主題,通過一系列裝飾手法,把半封閉的掃描儀改造成具有童話風格的形態,迅速引發兒童的興趣,使其對醫療產品產生認同感,從而達到消除兒童的恐懼心理的目的,如圖1。
又例如針對兒童設計的Buzzy玩具注射器,這是一種醫療輔助止痛器械,其外觀被設計成小動物的形態,能夠發出震動和嗡嗡聲,除了一定程度上掩蓋注射器針頭、轉移兒童對注射的恐懼之外,在注射完畢之后,它還可以發出冷氣減輕注射處的疼痛感。設計師主要抓住視覺、觸覺兩個基準點來滿足兒童的情感需求。
(二)行為層
行為層的設計主要通過對產品功能的設計使人感受到互動情感,從產品的易用性、用戶與產品進行交互的過程中產生的感受出發,而需要注意的是,在醫療用品的行為層設計中,產品所面向的使用者和被使用者都是人[4],因此這一層面的設計有兩個方向可以考慮:1.從使用者(醫生)的互動方式上進行改良設計;2.以被使用者(兒童)的互動方式為主要設計點。
例如PediSedate,這是一款由牙科醫生設計的兒童麻醉游戲機,其形態如同游戲頭盔與氧氣面罩的結合,能夠讓孩子在玩游戲、聽音樂的愉悅狀態中接受麻醉,能夠避免麻醉過程中逐漸失控的恐慌感,這是一種引導兒童注意力轉移的設計方式,如圖2。
類似的注意力轉移與替代設計還有以色列設計師ido abulafia設計的Pick,這是一個由針筒組成的彩蛋玩具,兒童參與到彩蛋玩具拆裝的過程中,當玩具組裝成針筒時,兒童也對這一醫療產品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知,以此來消除兒童的對醫療器械的陌生感,激發兒童探索和嘗試的意愿。
這兩例的設計主要針對被使用者與產品之間的互動,往往面向4-10歲的兒童,這一階段的兒童處于學齡前與學齡中,認知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對事物的認識已經擺脫了完全由本能判斷的階段,在與客觀事物接觸的過程中,會逐漸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5],能夠通過與產品的互動提升參與感。
(三)反思層
反思層根植于目標人群的思想文化背景,所觸發的情感是人們被一件產品引申的記憶或感悟。這一層次的情感與本能層與生俱來的情感來源不同,反思層的大腦活動來自于生活中重新認識某一事物并形成印象的過程。相對于兒童,成人更有意愿去探索那些違反本能的事物,例如人們并不會生來就喜歡冰冷的醫用器械,但成人經過思考,迅速理解產品的意義之后,為了滿足治愈疾病這一更迫切的需求,成人可以依靠自制力克服自身的抗拒。《設計心理學III》中提到這種現象,認為這是一種在本能層次上負面、反思層上正面的情況。兒童由于閱歷相對于成人較為淺顯,其思維的成熟尚且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他們能否做到讓反思層情感壓過本能層是不確定的。由此可以得知,相比于理性的思考,感性的印象將成為更容易打動他們的因素,因此針對兒童群體的情感化設計會更加偏向對感性的印象的發掘。
例如設計師Kong Duck Young設計的兒童體外觸碰式體溫計Lunar Baby Thermometer,這種溫度計的操作方式需要家長把體溫計夾在手指中間,然后放在兒童的額頭上,這樣的操作方式會喚起兒童對于家長的愛撫所具有的記憶,對兒童的心理起到關懷作用,如圖3。
用戶需求的三層次有著相互作用、相互調節的關系。理論上說,往往是基于本能層的設計元素最先刺激到用戶的情感,其后用戶會從產品的功能層出發考慮自身需要,而當反思層的情感占據用戶的內心時,前兩個層面的設計優良與否都不再重要。因此有反思層高于行為層、行為層高于本能層的結論。但在實際設計中,由于兒童群體的特殊性,這三個方面的層級不再分明,任一方面的側重都能夠引發不同的關懷體驗,因此在后續設計中,需要在三者之間尋求一種新的平衡。
三、兒童聽診器的情感化設計實踐
本課題將以行為層的功能改進為基礎,對聽診器的外觀從視覺(形態、色彩)和觸覺(材質)兩個方面統一改良,最后加入引導情感的細節設計,從而對聽診器進行設計創新。
(一)產品功能的改進
由于醫療聽診器的專業性,在功能方面的改進將主要從使用者(醫生)角度進行考慮,通過對產品功能進行改良,優化使用者的操作模式、提高使用效率,令被使用者擁有更好的用戶體驗的同時,也減輕使用者的負擔。
目前最常見的傳統聽診器主要由金屬耳件、聽頭,以及連接兩者的導管組成,其工作原理是將聽頭貼近患者的心臟位置,由心音引發聽頭膜片振動,再經過導管將心音傳遞到耳件,醫生依據聽診器直接傳達的心音信息進行診療。這種傳統聽診器存在的問題有:1.整體形態復雜累贅;2.接觸皮膚的拾音部分材質主要采用金屬,不僅聽頭的冰冷感會刺激患者,聽音部分的耳件對于醫生來說也非常堅硬,入耳感受并不舒適;3.只能把心音信號傳遞給一人,不能進行聲音信號的保存,診斷主要依靠醫生現場判斷,無法共享,不利于數據收集和客觀評價。
但由于傳統聽診器的各個部件各有必要的功能,如果不將其基礎功能進行改造升級,很難改變其現有的形態。因此,本產品將基于功能改進的前提下,對聽診器的外觀進行統一的改造。
在功能方面,本產品將舍棄傳聲膠管這一部分,采用近年來逐步完善的無線藍牙聽診技術,通過藍牙技術取代膠管來傳遞心音信號,經過前期文獻查閱,實驗證明基于藍牙技術的無線聽診器信號清晰,能為更多復雜的工作提供有效的幫助[6]。相比傳統聽診器,藍牙聽診器具有以下優越的特性:1.實現了無線傳輸功能;2.通過主控芯片,可以實時記錄醫生聽到的心音信號,避免了醫生反復確認一段心音的麻煩;3.能夠進行設備之間的數據傳輸,實現與電腦端、手機端設備同步數據的功能,同時借助主機軟件,能夠實現進一步的數據可視化以及數據共享等操作。這些特性可以更好地幫助醫生捕捉心音、獲取數據,有效提高診療效率,減少治療花費的時間,降低約束兒童配合治療的難度。同時,數據可視化、多臺設備共享數據的功能,也方便家長了解和保存孩子的診療信息。
(二)產品形態與色彩設計:關懷用戶需求的“減法”
產品設計中最直接體現情感化應用的方面就是產品的外觀設計。現有研究證明,人的認知經驗信息80%都來自視覺[7],而在產品外觀設計中,形態、色彩兩個元素是影響用戶視覺感受的首要因素。
1.形態。諾曼認為,比起理性的思考,情感更能夠幫助人們快速做出決定,越簡單、純粹的設計,越能激發人們單純的情感。復雜的形態不僅對于兒童來說難以迅速理解,也難以傳達設計師想要表達的情感和關懷。大部分兒童缺乏足夠的生活經驗和認知能力,成人可以理解的治療手段、醫療器械對兒童來說更多屬于未知事物,難以讓兒童從現有的知識儲備中尋求到理解和認同。當兒童對某個事物沒有概念時,只有在家人多次告知后才逐漸認識某事物[1]。然而對于生病中情緒低落的兒童,進行理性交流的難度較大。
此時,與自身定位相近的事物更容易給予兒童親切感,例如兒童與兒童之間進行交流往往比兒童與成人之間交流更加容易,兒童也更容易對同齡人、對符合其年齡的物品產生信任和親近。這種信任來自于一種尋求同類的心理,不僅適用于人與人之間,同樣適用于人與產品之間。在醫院這樣的陌生環境中,具有柔和色彩、可愛造型等特質的物品,更容易被兒童劃分為“同類”,納入到他們所認可的范疇。
同時,醫療產品面向的并不只有兒童這一被使用者,醫生作為使用者,也是本產品服務的對象之一。而醫生群體具有工作強度較高、工作態度嚴謹整潔的特點,因此產品在形態上可愛的同時,又不宜過于卡通化,過于復雜的形態和鮮艷的顏色雖然能引起兒童一時的興趣,但對于長時間使用該產品的醫生來說,則容易引起視覺疲勞。此時,通過對產品形態的簡約化設計,能夠有效縮減他們的負擔,這是一種在情感上做“減法”的關懷方式。
因此,本產品在功能改進的基礎上,經過草圖推敲,將聽診器的主體外觀形態縮減為一個整體,該整體由拾音部分、聽音部分兩個部分組合而成。
(1)拾音部分。拾音部分作為產品的主體,其整體形態類似于圓滑的三角棱柱體,邊角均采用柔和圓潤的形態,避免尖銳和狹長等易引起兒童的緊張感的視覺效果,起到傳達給兒童親切感和引導其適應產品的作用,同時近似三角的形態使產品邊緣的弧度有曲有直,方便醫生抓握,如圖4。拾音部分的正面設置彈簧按鈕,按下按鈕時兩側耳機彈出,模擬小動物耳朵一樣的視覺效果激發兒童新奇的感受,達到從視覺方面引起其興趣的目的,如圖5;其底面安置拾取心音的聽診膜,內部為心音傳輸裝置。
(2)聽音部分。聽音部分的藍牙耳機的形態與拾音部分的主體完美契合,使兩部分能夠合并為一個渾然一體的整體形態,既起到簡化產品外觀的作用,又能方便有效地實現收納藍牙耳機的功能。
2.色彩。美國視覺藝術心理學家布魯墨認為,“色彩喚起各種情緒,表達感情,甚至影響我們正常的生理感受”。產品色彩所體現的藝術效果更加直白和炫目,在視覺上占據更大的比重,比起形態來說對用戶的吸引力更加直接和強烈。兒童會天生偏愛明快鮮艷的色彩,但當兒童在成長到6歲左右,對色彩的敏感性逐漸增強,對色彩的認知也會越來越成熟[8]。因此,用“減法”的方式進行設計,而不是以唯獨兒童可以理解的卡通形象為主,更有利于找到兒童與成人之間共同認可的度,引導兒童迅速成長的認知和審美觀念。
因此本產品的情感化色彩設計需要依附于整體造型予以合理搭配。根據色彩搭配規律,彩色更能體現明快的感情,而偏灰的顏色更能體現溫和的感情色彩和品質感。本課題中設計的這款兒童聽診器的形態較為圓潤、溫和,既需要活潑輕松的色彩元素,同時又要與醫療環境整潔的特點達到和諧統一的效果,因此采用飽和度較低、明度稍高的粉色、藍色、綠色和黃色,如圖6。
(三)產品材質的設計:關懷用戶需求的配合設計
材質是表現產品設計情感化的另一重要因素,它的特點在于,材質對人的影響很大程度上是與人們對產品的觸覺體驗的相互聯系的,另有一部分來自視覺感受。材質傳達的觸覺和視覺交融的感受,讓人們在接觸和使用產品的過程中產生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與此同時,材質也是滿足產品功能的重要部分。
常見的適用于醫療產品的材質有金屬、玻璃、塑料等現代材質,這些材質往往會令人產生簡潔利落、高檔、理性的感覺,在這其中,塑料材質比起其他兩種材質具有導熱慢、散熱慢的特點,最有潛力讓人們感受到溫暖的情感。因此,本產品中與用戶接觸的部分均采用塑料ABS樹脂作為防寒外殼,接觸皮膚的面安置聽診膜。除此之外的內部結構則主要服從于產品的功能,采用不銹鋼材質作為傳導載體,內部設置主控芯片,處理接收到的心音信息,如圖7。
(四)產品的細節設計:關懷用戶需求的“加法”
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具體操作方面,除了情感上做“減法”,還有一種“加法”的思考方式。這種“加法”常見于對用戶細節處的關懷,例如有的外賣商家會在包裹中放入一些減壓小玩具,當用戶忙碌到只能選擇點外賣的情況下,用一個外觀可愛、可以揉捏的小東西來引人一笑。這種“加法”或者說“多一點點”的關懷,是基于不改變人們慣有生活習慣、不打破人們自身的舒適區的前提下,在日常生活里加入有趣的小插曲的行為,而這種出乎意料的關懷方式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為最貼近用戶生活、最關注其生活細節的設計更容易讓用戶產生被關懷的感受。
因此本產品在不影響產品整體造型的前提下,加入了兩個創新性的細節設計:1.在打開耳機的按鈕部位加上了笑臉圖案,除了為產品增加趣味性之外,也能一定程度引導兒童的情緒、解決他們患病時的低落狀態,同時也作為本產品的醒目標識,在整體造型簡約的產品中安置一個明確的視覺焦點,賦予產品一個適中的辨識度,保證用戶的注意力有處安放,同時給他們留下一個親切的印象;2.在主體表面設計了圍繞主體一周的指示光帶,當按下按鈕,耳機被取出,聽診器開始運作時,光帶會亮起,使產品具有生動活潑的視覺效果,賦予產品虛擬的生命力,更有利于它與兒童之間的情感交互。
結語
通過以上設計實踐,可以得出在兒童醫療產品領域進行情感化設計的方法:由于醫療產品的專業性和特殊性,其功能層的改進需要有相應的技術支持作為基礎、保證其醫療作用,對于更容易注重感性因素的兒童群體而言,本能層的設計是向他們傳達情感關懷的主要方式,而反思層的聯想與感悟則融入產品的細微之處,自然而然地豐富產品的內涵。
設計是交流的媒介,設計師通過產品,能夠向用戶傳達對自然、生活、審美等各方面的理解,好的產品設計既要適應時代,又要聚焦于產品引發的用戶情感體驗和情感需求,同時結合并改進產品必不可少的功能性和使用方式,在醫療產品的情感化設計領域,優秀的情感化設計能夠成為醫患之間溝通的橋梁,讓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加舒適和溫馨,使得產品在服務于用戶的同時,又能創造充滿美好情感體驗的生活。這就是好的設計能夠營造良好的社會生活環境的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1]曹春燕,楊剛俊.提升兒童家具情感化設計初探[J].林產工業,2021,58(02):65-67.
[2]彭柏鑫.兒童環境行為心理學對兒童醫院就診空間設計的影響[J].建筑與文化,2020(09):213-214.
[3]龐廣風,陳健.兒童電子交互類產品設計中的用戶研究與應用[J].西部皮革,2020,42(24):57-58.
[4]許繼瑩,韋雪艷.六角軸模型視域下小學智慧教室的情感化色彩設計[J].設計,2021,34(07):99-101.
[5]宋立婷.基于情感化的兒童醫療輔助產品設計[D].大連理工大學,2019.
[6]孫陳杰,楊澄,朱智超.分體式藍牙無線聽診器設計[J].北京生物醫學工程,2021,40(01):62-67.
[7]孫義蘇,游宇翔.淺談情感化設計的家用兒童額溫槍產品研究[J].河北農機,2020(08):98+100.
[8]賀貝加.兒童醫療器械情感化設計研究[D].北方工業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