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 程琳 段小霞 周仲芳
摘要:護理工作模式是根據工作水平和護理人員的數量制定的人員工作方式和人員分配方式,以便醫院等醫療機構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醫院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提高醫院醫務人員的工作效率,可以確保患者得到最好的護理。傳統的護理模式具有耗時、費力、時間安排不合理的弊端,只有協調患者的護理工作,才能保護患者和醫院的利益,提高工作效率。本文采用總結和指導的方法,希望對護理事業的發展提供一些有效的見解和分析。
關鍵詞:護理質量;護理過程;臨床護理
引言
在開發護理模式的過程中也看到了持續的改進,功能性護理模式在1950年代成為主流,此后美國醫學科學家LydiaHall提出了一種負責任的護理模型,在1980年代,Planetree提出了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模型。隨著醫療改革的深入和城鄉醫療保險的全面覆蓋,我國人民對醫療保健消費越來越感興趣。作為一名護士,加快從現有護理模式向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的過渡是當前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務。以下是根據一些醫院的實踐和經驗對這兩種護理模式進行的分析。
1我國現行護理模式的概況
1.1傳統護理模式缺乏人力資源開發
隨著時間的流逝,由于客觀條件,例如經濟發展水平和歷史因素的限制,實施責任制的有效性不佳。通過歸納分析與實踐反饋相結合,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缺乏優質的護理技能,許多醫院缺乏優質的護士以及應對緊急情況可以輕松處理的年輕人,這反映出護士缺乏應急能力,缺乏服務和專業精神。由于護理教育的改革尚未開始,因此在人力資源開發目標與規劃醫院之間沒有達成共識。當前醫院護士的資格水平不是很高,而且大多數人缺乏有計劃的職前培訓,技能和基礎知識的掌握還不夠成熟,影響了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其次,尚未了解醫院負責任的護理理論和功能性護理模式的理念,醫院對護理人員的質量培訓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進一步的研究和培訓工作也無法趕上時代的步伐。
1.2傳統護理模式缺乏科學的管理模式
護理管理是指有效利用材料和人員來協助和提升護理人員,以便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的過程。醫療過程中產生的大量護理信息是護理業務管理的基礎,護理管理與患者生命的安全和健康直接相關,并反映了醫院管理的水平和質量。由于管理的松散,雖然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理論已經足夠深入,但是對護理理念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上,整體相對而言已經過時了。此外,管理模式缺乏科學性,臨床護士缺乏專業的技能知識,護理監督機制也不完善,因此護士的工作評估缺乏實用性以及應對考試的能力不足。不同的教育背景下不同資歷的護士被賦予相同的任務和職責,并且沒有進行任何臨床安排,搭配與分工之間存在很大的區別。
2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工作的概述
2.1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責任關懷模式
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基于以患者為中心的工作原理,并且已在世界范圍內實踐了很多年,并且是我國醫學會推薦并認可的護理模式。其特點是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組建一支積極的護理隊伍。該隊伍主要包括主治醫師,臨床護理經理,負責任的護士,藥劑師,醫療技術人員,營養師,物理治療師,感染監測員和社區服務人員。成員最大程度地治療患者并提供全面的護理服務,每天都會整合整個護理服務的各個方面。同時,該方法可用于最大程度地減少住院時間并減少患者的住院費用。
2.2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服務的含義
護理服務不僅包括日常護理,還包括患者健康教育,飲食預防措施以及出院后與生活有關的事項。患者的家人及時了解相關知識并配合患者的康復治療、心理護理以及與患者的心與心溝通以及面對面的溝通,跟蹤患者病情的最新進展,及時向相關部門提供反饋,幫助主治醫生解決患者存在的問題,在家人與醫院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并解決的實際問題,贏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
3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的要求
3.1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轉變
以患者為中心是一種傳統的護理模式,主要由日常護理工作處理。在當前的新形勢下,醫學模式逐漸轉變為“生物學-心理-社會”的三種模式,護理工作側重于患者康復與身體健康,護理人員和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了解護理過程的主線,并在護理過程中強化主題的理念,患者的康復和健康離不開優質的護理工作。改變醫療保健專業人員服務觀念的核心思想和含義是,一切都為患者服務,一切都為患者健康為基礎。在實施中,醫院有關部門要增強護理人員的責任心,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水平,并根據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社會狀況尊重患者的個性,并且基于“護理職業道德”,樹立價值觀念,平等醫療,以足夠的熱情和細致的服務態度贏得患者的信任,使獲得精神上的尊重和人格的平等。
3.2提高護理質量,改變護理模式
在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的言行會影響患者的心理以及康復過程的其他方面。在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應注意其外表,以美化天使的形象。在護理方法中,傳統被動執行醫療命令已轉變為一種積極熱情地為患者提供服務的方式。與患者溝通時,要注意第一印象,使用適當的語言,給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與患者進行禮貌的交流,并與患者的狀況(包括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保持聯系。牢牢掌握護理人員的基本技能,在評估理論時放寬對實踐的要求,并確保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考試,增加患者的安全性。此外,熱情而富有同情心的服務也是贏得患者信任的好方法,重點在于發展護理人員的責任感,訓練觀察技能以及提高對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
3.3嚴格執行整體責任制,轉變工作方式
護理人員必須以患者為中心,執行從入院到出院的全過程護理措施,主管護士應根據患者的病情制定詳細的住院護理計劃。通過實施全面的責任制和嚴格的初步詢問責任制,將在入院時歡迎患者,在出院時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疾病,努力面對生活,以陽關的心態進行康復治療,并且提高醫院的服務水平,以及滿足患者護理的需求,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3.3.1實施連續按需原則并采用分層質量控制
護理人員的安排不同于傳統的護理模式。根據連續按需原則,逐級使用護理人員,并實施三個層次的質量控制模式,以履行分級管的職責。床邊護士負責一級自檢查管理,在職護士指導進行二級管理檢查,而護士長則進行全面檢查和三級質量控制。APN的分層管理執行責任合同,即分組和劃分,實行小組責任制,根據護士的級別將護士分為幾個護理小組。每個小組的成員包括高級責任護士,初級責任護士和助理護士,將護士和部門內特定數量的患者分配給每個組,小組負責治療患者所需的所有護理工作,并完成持續的服務模式。
3.3.2加強護理人員的逐步建設,改變時間表
一線護理人員實施APN調度模式。在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中,傳統的調度模型和APN調度模型之間存在顯著差異。首先,傳統計劃模式的基于時間和工作計劃是每天24小時。日常工作時間表分為五個時段:上午,中午,下午,午夜和2:00。APN調度模式以患者為中心,主要分為上午,下午和整個,晚上三班,這顯著減少了輪班次數和輪班時間段內因緊急情況而引起的患者混亂。其次,夜班通常分為午夜上下班,只有一名護士,在緊急情況下,不可避免地影響正常的護理實踐,而APN連續調度解決了這個問題。因此,APN調度模式還增加了在護理人員中協調和建立層次結構的同事數量。
4護理的臨床應用
4.1護理計劃
4.1.1制定護理實施計劃 制定一項護理實施計劃,以應對患者的各種情況,仔細評估實施效果,使患者能夠安全地通過手術,并提供有效而適當的康復指導,以及優質的服務。
4.1.2手術前的相應心理護理 通過與家人的初步接觸,了解患者的性格,文化結局,工作狀況,嗜好,對疾病的了解,并樹立積極健康的心理,可以開闊自己的眼界。以便尊重和理解患者,贏得患者的信任,消除對手術的恐懼,并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使患者可以自由的表達內心的感受,及時為患者提供滿意的服務和幫助,消除患者的精神焦慮因素,打消患者的顧慮,并積極與醫生合作執行各種術前程序,鼓勵做好術前準備。此外,當進行手術時會根據患者的不同精神狀態和反應方式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
4.1.3各種嚴格的規章制度和各種護理程序 都強調“嚴格”一詞,強調“精細”一詞,貫徹“準確”一詞,追求完美。提高服務質量,解決患者的實際問題,以卓越的技術獲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應對患者的各種需求,疾病的痛苦,醫生和護理人員應給予患者足夠的安全感,努力緩解精神需求,自我價值,人格尊嚴,使得患者的身心處于最佳的治療狀態,從而以盡可能高的水平獲得高質量、滿意的服務。
4.2健康教育
4.2.1健康教育的意義 了解疾病及其病因,預防和治療以及患者康復的新認識不僅是藥物和治療的進步,也是提高護理質量的基礎。因此,在整體護理工作中提供健康教育是現代護理人員的重要職責。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幫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病理學和康復知識,使患者能夠積極地合作,改變不良習慣并最大程度地減少心理壓力。
4.2.2內容和形式 作為護理人員,首先扎實的理論基礎可以了解疾病的發作和后果。然后,在進行家庭護理(如護理各種管道)后,發現并教給患者如何避免一些有害因素,以及相關注意事項。這樣,可以改善治療效果并減少醫療費用。其次,為了獲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有必要密切注意良好的溝通技巧和非語言溝通技巧。
4.2.3做好醫院患者教育工作 護士要熱情的歡迎患者,根據病情安排床位,帶到床邊,提供優良的住院環境,以及住院指導,同時進行,日常生活,飲食,衛生系統和來訪陪伴管理系統,將以真誠和友善的方式介紹自己,并介紹首席護士,科室經理,主管醫生等。患者家屬也應做好家庭教育,以使患者感到安全和自信,并共同努力以最佳的身心條件接受治療。
4.2.4醫院的健康教育 根據患者的年齡特點,不同的疾病,不同的教育水平,不同的疾病和病變的發展階段,采用易于理解的語言對患者進行相應的健康教育,選擇合適的方式與患者進行深層的對話,包括:日常飲食,運動,安全,個人衛生,吸煙和酗酒風險知識以及手術準備等日常衛生習慣,并按照醫生的指示告知患者合理的飲食習慣,藥物知識和各種測試知識。在護理工作中,通過與患者的密切接觸,可以及時了解患者的反應,并提供適當的心理護理,以便患者可以積極地治療疾病,消除緊張和焦慮情緒以及保護性藥物的原則,并且與患者的家人保持良好的溝通。
4.2.5出院指南 向患者說明出院后的注意事項,例如術后恢復期間的切口愈合和飲食安排,適當的運動,定期復查和其他相關信息。及時回答患者及其家人提出的各種與健康有關的問題,以消除患者的疑惑和困惑,幫助患者正確地了解自己的疾病,樹立良好的態度,并樹立對抗疾病的信心,為患者提供正確的指導。同時,將征求醫護人員的意見,并及時改善護理方式。
結果和討論
護理是醫療保健的重要組成部分,護士既是醫療保健提供者又是醫療保健協調員。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工作模式已成為患者護理的中心,并已成為指導護理工作的主要方法。實踐證明,通過轉變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并提高服務質量,可以顯著提高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與傳統的護理模式相比,這種護理模式體現在護理團隊的建設和完整性上,有效地提高了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并確保了較高的護理質量。而且APN模型被廣泛地應用,科學的護理管理實施薪酬機制,對在職護理人員進行分級管理,并協調和優化相應的項目和任務。獎勵機制是獎金的分配將傾向于工作量和高風險工作,加強護理隊伍的人才培養,增強護理人員的理論知識和基礎素養,提供專業技能培訓,護理咨詢和案例討論,使得護理人員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護理管理理念不斷更新,監督評估機制不斷完善,護理內涵不斷豐富,并探索護理模式的無限發展空間。
結束語
總之,推廣和應用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將顯著提高醫院護理質量,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并消除患者的負面心理和精神狀態。
參考文獻:
[1]陳永紅.以患者為中心的優質護理在門診分診護理中的作用和效果觀察[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2,06(6):760-761.
[2]李加寧,耿麗華,穆宗昭,等.實行“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質量評價”的探討[J].解放軍護理雜志,1997(2):46-48.
[3]郭書慧.以患者為中心的優質護理在門診分診護理中的應用[J].醫療裝備,2015,;28(5):126-127.
[4]葉志弘.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工作模式[J].中國護理管理,2009,9(8):8-10.
[5]朱小平,鄒碧容,王曉惠,等.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改革對臨床護理效果的影響[J].護理研究,2007,21(10):915-917.
[6]于宗河.轉變護理模式實施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J].中國醫院管理,1997(5):5-6.
[7]王乃琴.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質量管理[J].中外健康文摘:醫藥月刊,2008(5):34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