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潔瓊
摘要:目的 分析在對呼吸內鏡手術病人進行護理的過程中將個性化術前訪視進行運用的效果進行分析。方法 結合對比護理觀察的方式展開探究,所選入患者為4000例,為本科(內鏡中心)室接診在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所接診病例,通過組內隨機性選擇的方式,取其中的2000例,在術前護理中展開常規性護理,即對照組,余下患者在對其進行護理的過程中則需要將個性化術前訪視進行運用,即觀察組。分析護理干預效果。結果 結合對兩組在治療過程中的心理狀態、護理滿意度以及生活質量對比,觀察組均存在優勢,P<0.05。結論 在對呼吸內鏡手術患者進行術前護理的過程中將個性化術前訪視進行運用,可以有效對患者在術期的心理狀態進行改善并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有助于患者恢復。
關鍵詞:個性化術前訪視;呼吸內鏡;SDS;SAS;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06-177-01
呼吸內鏡手術屬于臨床較為常見的手術類型,臨床多用于做支氣管鏡檢查,排除氣管結核,留取罐洗液活檢等標本輔助診斷,或者對于氣管結核的病人做治療,比如冷凍,擴張,氬氣刀等。而結合實際可以發現,在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因多數患者對于該手術的方式以及作用效果的了解程度欠佳,很容易促使其在術前存在有一定的負面心理,會見解影響到患者和各方面治療、護理工作的配合性[1-2]。在治療前更需要做好對應的護理工作。本次研究就側重對個性化術前訪視進行運用,干預措施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結合對比護理觀察的方式展開探究,所選入患者為4000例,為本科(內鏡中心)室接診在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所接診病例,通過組內隨機性選擇的方式,取其中的2000例,在術前護理中展開常規性護理,即對照組,余下患者在對其進行護理的過程中則需要將個性化術前訪視進行運用,即觀察組。在患者組成方面,對照組中存在有男性患者1288例,女性712例,年齡分布在23—79歲間,對應均值為(53.23±1.85)。而觀察組中則包括有男性1200例,女性800例,年齡分布在21—79歲間,對應均值為(54.86±1.74)。對比以上數據,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手術治療或檢查的過程中各方面護理干預操作均按照常規護理模式進行展開,護理人員需要及時為患者講解在治療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各方面問題等,并指導患者做好各方面術前準備工作。針對患者所存在的各方面疑惑,護理人員同樣需要詳細為患者進行解答。而在對觀察組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中則需要將個性化術前訪視進行運用,干預措施如下:(1)術前準備。結合實際可知,多數患者對于該手術的特點以及治療原理等欠佳,護理人員更需要積極和患者展開溝通并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展開針對性的宣教工作,促使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能夠以積極、樂觀的心理面對治療。且在和患者交流的過程中更需要及時了解患者的內心顧慮,并給與針對性的講解,促使患者對于自身的治療方案等存在有更加全面的認識與了解。對于負面心理較為嚴重的患者更需要展開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工作,告知患者當前手術方案的有效性等,必要時可以為患者講解部分治愈病例,增加患者的自信心。
1.3 觀察指標
在本次研究中需要對兩組患者的術期的心理狀態以及護理滿意度、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其中心理狀態需借助SAS、SDS量表評估,而生活質量則以SF-36量表評估[3]。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中各方面數據都借助SPSS19.0進行處理,按照百分數對計數數據進行表示,卡方檢測,而對應計量數據則按照均值±標準差表示,t檢測,P<0.05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干預前,觀察組SDS評分為(38.73±1.38),對照組則為(37.09±1.56),對比無差異,t=1.636,P=0.873>0.05。在干預后,觀察組為(30.83±1.47),對照組則為(36.47±1.88),對比t=13.828,P=0.001<0.05。在干預前,觀察組SAS評分為(39.01±1.26),對照組則為(38.62±1.61),對比無差異,t=1.828,P=0.718>0.05。在干預后,觀察組為(31.52±1.58),對照組則為(35.05±1.62),對比t=16.082,P=0.001<0.05。在護理滿意度上,觀察組為95.00%(1900/2000),對照組則為75.00%(1500/2000),對比t=12.728,P=0.001<0.05。在生活質量上,觀察組為(79.48±2.37),對照組則為(70.91±1.88),對比t=14.728,P=0.001<0.05。
3 討論
呼吸內鏡手術在臨床一直保持有較高的實施率,且在對應手術方案持續完善的情況下,呼吸內鏡手術的綜合效果也得到極大的提升。但結合實際可以發現,在手術治療的過程中,出于對手術方案有效性以及成功性、自身恢復情況等多方面的擔憂,患者在術前多存在有較大的負面心理,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手術[4]。
個性化術前訪問主張在患者手術治療或檢查前展開一系列的護理干預,結合和患者展開有效溝通,進行對應的心理疏導工作,可以促使患者以更加樂觀的態度面對手術,相信只要配合好各方面治療自然能夠恢復。結合觀察可見,在該護理方式的幫助下確實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并提升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總之,在對呼吸內鏡手術病人護理的過程中可以將個性化術前訪視進行運用。
參考文獻:
[1]唐彩艷. 精細化術前訪視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探討[J]. 中國醫藥科學, 2019, 009(014):165-167.
[2]張龍. ICU護士術前訪視對心臟搭橋患者術后心理應激反應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 家庭醫藥, 2019, 000(011):313-314.
[3]楊明林, 鄭艷芳, 陳娟,等. 術前訪視對手術患者焦慮狀態的干預效果分析[J]. 養生保健指南, 2019, 000(003):290.
[4]韓吟. 個體化心理干預對老年膽囊切除術患者術前應激狀態的影響觀察[J]. 心理月刊, 2019,3(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