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薄層水平井技術為油層總厚度較薄的低品位油藏開發動用提供了技術保障。S84塊邊部油層總厚度較薄,一般低于40m,井距較大,井網不完善,剩余油飽和度較高,動用程度較低。為了提高該塊儲量動用程度,進行薄層水平井開發部署研究,以實現該類油藏的開發動用。通過薄層水平井部署研究,落實S84邊部井區構造形態和沉積特征,以含油單砂體為單元進行精細單砂體刻畫,落實單砂體油水分布特征,量化單砂體剩余油分布,優選有利目標區,部署薄層水平井3口,實施后提高了S84邊部儲量動用程度,實現油藏高質量開發,對于同類油藏的開發具有一定指導意義。
關鍵詞:薄層水平井 ??精細油藏描述 單砂體 ?剩余油
1.概況
S84區塊是靜安堡構造帶的主體,處于構造帶的中段。沉積蓋層構造為北、東、南三面被斷層夾持,西部傾沒明顯的復雜斷裂背斜構造,區塊內斷裂發育,構造破碎,為一復雜斷塊區,油層埋深1350-2220m,閉合高度超過950m,閉合面積19.2 km2,含油面積12.7km2。
2.前言
隨著開發難度的增加,低品位油藏是下步開發的主力目標,有必要應用水平井技術有效開發這些油藏,為油田實現長期穩產提供保障。目前鉆井工藝技術的進步使難采儲量的動用具備了一定的保障;勘探開發技術手段的完善為低品位油藏的開發提供了地質技術支持;成熟的地質綜合研究評價技術為項目開展提供了技術保障;S84塊豐富的地質資料為項目開展搭建了可施行平臺。該塊地質資料豐富,具有豐富的鉆井、錄井、測井、巖心等地質資料,為項目的開展提供了較好的資料保障。通過地層對比與劃分技術;三維地震構造精細解釋技術;單砂體預測技術;沉積微相研究技術以及薄層水平井設計技術,對含油目的層進行層組劃分,單砂體追蹤對比、微構造研究、沉積微相研究、剩余油分析,以及單砂體儲量計算,最終通過薄層水平井設計技術在該塊部署設計薄層水平井,達到提高區塊儲量動用程度的目的。
3.背景
S84塊經過五次綜合調整,注采系統不斷完善,地層壓力逐漸恢復,但由于高凝油品以及油藏本身特征的制約,在現有技術條件下,邊部難采儲量,尤其薄層中剩余油難于得到有效開發。通過評價,認為薄層水平井技術是現階段改善開發效果、提高邊部難采儲量采收率的有效途徑。為此,優選潛力區塊,在S84塊邊部的J61-25斷塊進行了薄層水平井部署方案研究,部署了三口薄層水平井進行開發試驗。
4.難點
S84塊邊部由于油層總厚度較小,一般小于40m,加密井少,目前井距較大,一般在250-350m,剩余油飽和度相對較高,儲量動用程度較低,急需開展薄層水平井開發部署研究,提高區塊儲量動用程度。該塊邊部薄層砂巖油藏砂體面積小,油層厚度薄,儲層認識不清,難以動用。該油藏在前期地質認識及鉆井工藝和采油工藝技術的改進的前提下,有望實現全面動用。
5.主要研究內容
2.1目標區優選
S84塊邊部被多個斷層分割為數個四級斷塊,每個斷塊內都分布十幾到幾十口油水井,根據各個斷塊內的油水井分布以及油藏地質特征等,分別選出北部的靜61-25塊和靜66-35塊,以及南部的靜71-61塊和靜59塊四個區塊。從井網井距、產能情況、砂體連續性、油藏物性以及斷塊微構造等幾個方面對四個斷塊進行優選,最終選出最有利區塊,對最有利區塊的最有利部位進行薄層水平井井位部署研究。最終研究區塊北部J61-25斷塊目前油井產量相對較高,產能相對落實,微構造高點多發育,剩余油富集,油層分布連片,鑒于S84塊邊部目前動用程度均較低的情況,優先在該塊優選實施薄層水平井部署試驗,取得良好效果后在對其它三塊進行部署研究。
2.2單砂體精細描述
S84塊薄層水平井研究區域為井距大、動用程度相對較低的邊部,目標單砂體的優選原則是發育穩定,水淹程度較低的油層。通過系統的地層對比,在J61-25斷塊S34優選S34I2-3、S34I2-4和S34Ⅱ1-1三個單砂體為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層。本次優選的3個單砂體連續性比較好,全區砂體厚度基本都在2m以上,高值區也是成片分布,3個單砂體的油層分布和砂體分布具有一致性。順著物源的方向儲層物性明顯好于垂直物源的方向,單砂體的物性相對比較好,大部分區域孔隙度在8%以上,滲透率在50×10-3um2以上。
2.3 剩余油分布研究
應用小層沉積相與地質動態相結合法對S84塊3個單砂體進行剩余油分布研究。從整體上看,S84塊存在部分井區注采井數比相對較低,分配到各小層上,注采不對應,動態水驅控制程度低,因此,水驅效果差,剩余油多。局部構造高點由于受重力作用影響,在構造低部位注水構造高部位水驅效果差,剩余油多。
2.4 薄層水平井部署結果
通過研究,確定采用底部直井注水,223-240m長的水平井采油,優選含油面積大、儲量規模大、儲層物性好的3個單砂體進行部署研究,共劃分為三個目標區塊,規劃水平采油井3口,注水直井5口。
2.5 現場實施效果
過該研究,在對工區微構造、沉積微相、儲層分布規律等研究的基礎上,落實目的區塊含油單砂體構造特征以及空間展布特征,落實單砂體油水分布規律,量化單砂體剩余油分布,在有利部位部署薄層水平井3口,實施2口,初期日增油22噸,階段累增油3300噸。
3.結論和建議
(1)通過研究形成一套薄層水平井研究、評價、部署技術,對S84塊邊部儲量的動用及同類油藏的開發動用具有一定借鑒意義。
(2)采用底部直井注水,水平井采油,優選含油面積大、儲量規模大、儲層物性好的單砂體進行薄層水平井部署開發具有一定可行性。
(3)為降低開發風險,需分批部署,分批實施,同時,鑒于單層砂體動用情況,根據區塊地層壓力情況,為防止對儲層的傷害,鉆井過程中對油層保護是必要的。
參考文獻:
[1]常敬德.薄層水平井使油田難采重獲新生[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2(06).
[2]王勝利等.論精細油藏描述[J].特種油氣藏.2010(04).
[3] 高敬善等.單砂體識別及在油田開發中的應用[J].新疆石油天然氣.2017(03).
作者簡介:任鐵映,男,1985年03月出生,遼寧省沈陽市,漢族,工程師,2008年畢業于大慶石油學院資源勘查工程,現于遼河油田沈陽采油廠從事地質開發工作。
遼河油田沈陽采油廠 遼寧 沈陽 1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