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宇晗
摘要:目前我國的信訪形勢仍然存在不穩定的現象,全面分析基層群眾信訪反映問題狀況可以知道,大多數信訪問題主要是農村土地、宅基地、案件訴訟、企業改制重組、工資拖欠、有償解除勞動合同人員等幾個方面,在信訪穩定工作開展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出基層黨組織的作用,將一些重難點信訪問題在萌芽狀態進行有效解決。鑒于此,基層黨組織建設新路徑進行,積極探索,這樣才能充分保證信訪和社會實現穩定發展。
【關鍵詞】基層黨組織;信訪工作;穩定
引言
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首先必須要建立起穩定的社會環境,而社會穩定工作在實際開展過程中具有持久性的特點,而且工作難度相對比較大,在社會維穩工作開展過程中基層黨組織要充分發揮出組織者的作用。針對基層黨組織的建設新模式進行積極探索,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化解各類社會矛盾的能力,這樣才能充分保證信訪工作的穩定性,我們都會實現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基礎條件。
1 群眾信訪工作特點及問題分析
1.1農村土地問題
農村土地問題事項非常重要的民生問題,我國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充分保證基層農村實現穩定的基礎所在。我國在全面實施三提五統之后,土地承包的信訪問題數量在不斷增加,政策、現實、人地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導致目前社會上普遍存在合法不合情、合情不合法的現象[1]。首先,一些村民之間僅僅通過口頭協議私自調整獨立,而當涉及到土地征用問題的時候,就會在征地補償方面產生巨大爭議。其次,因為承包地引發巨大糾紛,一些村民在進行土地調整時,所以本身承包地上自然生長的樹木并未成才,由此導致承包地在收回時出現困難。再次,土地征用引發信訪問題數量也在逐漸上升。所以目前全國范圍內征用土地所采取的標準不統一,或者在實際進行補償金分配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公平等現象,由此導致矛盾進一步增加。最后,在我國全面實施土地政策30年不變的基礎上,很多地方農村仍然采用的是增人添地、撿人抽地等辦法[2]。而隨著當前土地價值的不斷升值,導致一些人強烈要求收回原本丟棄的土地,而在新添人口之后,也要求按照地方農村規定來增加土地,而另外一些地方則始終堅持依法不減的原則。隨著當前外出務工人員不斷回鄉,導致人地矛盾更加突出。
1.2 宅基地問題
宅基地問題對農村社會穩定也也會產生巨大影響。由于不少地方的農村在受到觀念和自身綜合素質的影響下,導致整個村莊宅基地建設出現混亂現象,甚至一些農民會存在私下買賣宅基地或者是宅基地建設超標現象,在村主任更換的情況下,導致一些宅基地前后兩任村主任劃分給不同的人。另外還有一些村莊出現了未批先建的現象,實際處理難度非常大。一些村干部違法私自拍賣宅基地,導致一些真正的困難戶和弱勢群體出現住房困難現象。
1.4 民工工資問題
當前我國整個建筑領域農民工工資拖欠現象非常嚴重,民工討薪形成的集體上訪已經成為了當前社會的熱議話題,甚至導致年終成為了農民工上訪的高峰時期。而產生這些現象主要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首先,一些建筑單位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就開展項目建設,在項目運行過程中,很多承包商需要自行墊付建設資金;其次,工程在經過層層轉包之后會導致項目建設出現資金緊缺;最后,本地政府針對外省承包商與外地農民工產生的糾紛制約措施力度不夠。
1.5 房產物業糾紛問題
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加速房產及物業方面的糾紛越來越突出。一些物業公司在管理職權、責任、管理費用收取等幾個方面與業主存在問題,從而頻繁的引發各種類型的糾紛,由此也會導致集體上訪。其次,房產糾紛數量不斷增加,主要是集中在一些房地產開發商延期交房、房屋建筑質量問題、小區規劃、小產權房等幾個方面。
1.6 有償解除勞動合同人員。
很多國有企業因為歷史遺留問題有大批有償解除勞動合同人員。該群體主要訴求是解決生活困難,返崗復工或再就業,企業繳納社會保險。特點是基數仍較大、人員分散,年齡偏大,體弱多病者較多,缺乏謀生手段,普遍生活比較困難;同時涉及面廣,群體性強,不良信息傳播快,易受企業外部因素影響,極易引起不滿情緒和聚集上訪,是長期影響大局穩定的重大隱患。
2 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 促進信訪和社會穩定
2.1 建立完善訴求表達機制
針對當前大量的信訪事件進行分析可以發現,面對廣大群眾合理的訴求處理遲緩是導致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基層黨組織的建設工作必須進一步強化,同時還要構建及完善的利益訴求表達機制。首先,應該建立起完善的民情聯絡員制度,讓廣大群眾的聲音能夠通過信訪專員直接到達上級黨組織,在這種情況下,就能夠將大部分基層群眾的上訪訴求進行就地解決,而且通過基層黨組織作用的發揮,全面落實基層群眾思想工作,最大程度緩解群眾情緒。其次,要構建起良好的溝通平臺,基層黨組織要充分借助“黨員服務站”、“熱線電話”等多種渠道構建暢通的溝通平臺,讓廣大群眾的利益訴求渠道能夠得到進一步拓展,這樣不僅能夠緩解基層矛盾,也能夠進一步推動黨群關系的發展[3]。一些突出矛盾問題大多是在改革過程中的利益調整環節引發,涉及群眾利益政策制定、決策事項、工作推動上要注重幾個環節,避免主要矛盾的產生。
一是謀事要力求客觀、科學。要注重研究事物的普遍規律,一項政策的出臺、一件決策的制定,要充分考慮群眾的意見,不僅要閉門研究,更要開門征詢,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從橫向考量相互影響,從縱向上關注未來的深遠意義。
二是斷事要充分識別穩定風險。加大決策前的穩定風險評估和群眾的耐受能力評估,從當下、現實的角度排除普遍的風險因素,制定風險的防控措施,再加以決斷,避免政策一出臺矛盾跟著來的情況出現,使政策、決策順利出臺、推行順利。
三是行事要講程序、講方法。政策和決策制定出臺后,基層是執行的主體,執行的準確與否、方法的得當與否,都將影響執行的效果,所以一個政策在基層執行中,執行者要吃透精神主旨,掌握正確的方式方法,不激進、不拖延、不跑偏就考驗著基層執行者的責任和智慧。
四是平時要實事求是、及時穩妥。在一項政策和決策推行中,必然會有少數群體、人員在理解政策和調整利益中提出意見和訴求,基層執行者就要做到不推諉、敢擔當,直面群眾,及時準確解釋政策,實事求是解決困難,穩妥處理矛盾意見,把矛盾化解在萌芽,問題解決在基層。
2.2 構建完善教育引導機制
不少信訪問題集中爆發都是因為針對群眾說服教育工作不到位。基層黨組織在而且這份矛盾的第一時間要通過耐心引導教育,讓群眾的思想能夠步入正軌,針對工作上的失誤問題面向群眾誠懇進行檢討,最大程度爭取群眾諒解;其次,要建立良好的黨政法規教育機制。通過在基層黨組織配備專門的宣傳教育人員,向廣大群眾及時普及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以及黨的基本方針政策;針對農村的老黨員老干部要不斷強化教育工作,讓這部分老干部、老黨員能夠在農村工作開展過程中發揮出帶頭模范作用。與此同時,基層黨組織還要在面對社會矛盾爆發的時候,充分發揮出引導協調作用,當基層群眾的訴求能夠得到明確表達,并通過公平有效的渠道來引導矛盾雙方自行解決糾紛,這樣不僅能夠最大程度減少基層黨組織的行政負擔,也能夠有效緩解社會矛盾。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信訪和社會穩定工作是一項長期性的系統工程,基層黨組織在信訪穩定工作中要不斷拉近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全面了解廣大群眾利益訴求,這樣才能充分保證社會實現穩定發展,而在整個過程中基層黨組織的作用發揮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參考文獻
[1]周智源,韋聯群,韋晶蜜. 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化解社會矛盾糾紛中的作用[J]. 當代廣西,2011(07):50-51.
[2]陳發桂. 法治視野下維護社會穩定的新要求、新挑戰與新舉措[J]. 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17,10(04):123-130.
[3]彭云,楊永建,李皎,潘啟云,李業榮,田東林. 邊境民族地區農村基層黨組織社會管理建設研究——來自云南4縣8鎮18村的調查[J]. 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8(02):1-7.
國家管網集團北方管道有限責任公司 ?河北省 ?廊坊市 ?06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