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峰 申鐵軍
1.山西路橋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山西臨汾 041000 2.山西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600
通過對隧道棄渣進行綜合利用施工,將工程中不可避免的環境破壞和環境保護有機協調、從廢棄資源利用、最大限度的減少對環境破壞、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經濟效益等方面進行了可行性研究和實踐應用,對建設資源節約型公路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我國《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規定:“建設單位、勘察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工程監理單位依法對建設工程質量負責。”即所有參與工程建設的單位都要對工程質量負責。但是在工程質量管理實踐中,當工程發生質量問題時,誰都不主動承擔質量責任,互相推委,造成了共同負責、共同不負責的現象。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建設單位在工程決策中占主導單位,建設單位往往會考慮自身利益對工程進行相關變更,有些甚至是違反工程建設強制標準及國家規范的變更,而其他參與方往往屈服于建設單位的權利而違心的進行相關配合工作,一旦因此發生質量問題會出現相互推諉、扯皮。為了明確質量責任,建設單位違章指揮、違反相關規范及設計文件進行變更造成的質量問題必須而且只能由建設單位主要負責人來承擔相關責任[1-2]。
通過對隧道棄渣進行綜合利用施工,將工程中不可避免的環境破壞和環境保護有機協調、從廢棄資源利用、最大限度的減少對環境破壞、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經濟效益等方面進行了可行性研究和實踐應用,對建設資源節約型公路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我項目可利用隧道棄渣非常豐富并且通過試驗也滿足路基填筑及便道建設的施工技術要求,降低了成本,經過計算天然砂礫55元每方,再過篩滿足填筑要求成本增加到70元每方,隧道棄渣過篩后成本在40元每方,我們經試驗確認后以天然砂礫與隧道棄渣1:2摻配能滿足設計要求,此項改良為項目節約成本159萬余元,在保護隧道棄渣場對自然環境破壞、水土保持方面有很大優勢。工程結構的牢固性和安全性,一方面來自工程的內在因素,設計合理、材料優質、施工精細。另一方面,取決于抗擊外界不利因素能力,外力的沖擊、超常承載、其他因素的損毀等。路基工程也毫不例外,其質量一方面依靠的是材料良好的性能和路床施工內在質量,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路基的防水害預防和處理。在施工準備階段和施工過程做好充分的調查和分析、采取相關技術措施,對利用天然砂礫級配不良、含泥量大摻配隧道棄渣填筑好路基猶為重要。
利用隧道棄渣填筑路基可行性分析。通過對隧道棄渣進行材質分析和必要的檢測,對數量、運距等因素同其他可用料源做可比性分析論證,確定的棄渣利用的可行性。隧道棄渣材質、礦物成分調查及性能分析如下:
以K28+450~K28+472段路基為例。該段路基距隧道運距不足1公里,該段隧道的圍巖主要為厚層白云質灰巖,其風化程度不一,塊狀結構、致密堅硬巖層和破碎巖層交叉出現且無明顯界限,判定為Ⅳ~Ⅴ級圍巖,礦物成分主要為白云石,另外有方解石。對隧道棄渣進行化學及物理試驗檢測如下:
(1)Ⅳ級圍巖區中風化圍巖取芯做強度檢測,Rc為121MPa。
(2)對渣料做有機質含量和易溶鹽含量分析,有機質含量為0.03%,易溶鹽總量為0.036%。
(3)對粒徑不大于0.5mm渣料做液塑限聯合測定試驗,ωI=20.5%,ωp=10.8%,Ip=9.7,為低液限粉土MLG。
對天然砂礫和隧道棄渣,和摻配后的改良砂礫,通過60mm篩孔渣料做顆粒分析、擊實試驗,含泥量等結果如下:經試驗數據確定當1:2摻配時效果最好,選用1:2摻配。
山西省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陽城段東起東冶鎮月院村(與澤州縣交界),西至董封鄉口河村(與沁水縣交界),途經東冶、蟒河、河北、橫河、董封5個鄉鎮、36個行政村、104個自然莊,輻射龍門峽、蟒河、西山、楊柏大峽谷、析城山、小溝背、云蒙山、東西峽、歷山等旅游景區景點。項目全長155公里,估算投資24.26億元。其中主線80公里,三級公路標準,路基寬度8.5米;支線2條75公里,路基寬度6.5米,建設工期三年。晉城市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陽城段YC4分部起點位于前老圪塔村西側100米處,路線途徑葦園坪、推磨、西莊、柴疙瘩、李疙瘩、東哄哄、西哄哄,終點接山西省沿黃板塊垣曲段。施工樁號為黑龍背-口河段K60+171.5~K68+103.269段全長7.932公里路基橋隧工程、口河-西哄哄段K82+800-K96+601.004段全長13.80公里路基橋隧工程,全長21.732公里。本項目為新建工程,采用三級公路標準,設計車速為30km/h,路基寬度7.5米。共有大橋2座,中橋1座,長隧道1座,短隧道1座,蓋板涵70道。見圖1、圖2、圖3。

圖1 隧道棄渣填筑路基工序流程圖

圖2 路基施工平整

圖3 路基高程測量
管控既要抓全面又要突出重點,在動態的管理過程中達到管理各項目標的實現。
(1)管理工作應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結合,以事前和事中控制為主。一是深化改革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要認真抓好貫徹落實,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深化責任意識,對照任務、明確重點,逐條細化、逐項落實,實行清單化管理,形成契合交控任務要求、突出路橋改革重點的實施方案和任務清單。二是加強組織領導,層層壓實責任,統籌推進,分工配合,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建立定期匯報、督辦、反饋、溝通的工作機制,保證任務清單管理、快速推進,按時保質完成各項改革任務。三是強化督查考核,營造良好氛圍,緊緊圍繞“高質量、高速度、高效益”工作主線,把深化改革任務與“十四五”規劃目標、年度重點工作任務實施有機結合起來,做到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
加強督查考核,做好內外宣傳,及時總結經驗做法,促進內部互學互鑒,持續營造良好氛圍。通過深化改革,真正讓企業機制活起來、讓布局結構優起來、讓發展動力強起來,讓制度體系更加全面,為了切實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可以與農村客運相結合,將線路、班次、車型等農村客運服務供給能力數據與地理信息技術相結合(運用ArcGIS軟件),以運輸公平性理論為基礎,開展農村客運現狀調研;分析農村客運服務供給與需求差異,對農村客運均等化水平進行量化評價;一方面以農村客運服務重點需求對象與試點縣(市)評價結果,給出提升全省農村客運服務均等化發展的思路與策略,另一方面通過總結試點縣(市)均等化評價工作經驗,提出在全省開展農村客運服務均等化評價的建議與對策。進行農村客運地理信息數據庫構建包括借助高德/百度地圖,將評價試點區域的行政區劃、公路網以及農村客運線網資料等在GIS軟件中矢量化,將修正后的農村客運線網和公路網為基礎空間數據庫,構建農村客運線網網絡數據集,設置相應運行規則和參數以進行網絡分析;進行農村客運服務能力測度,將農村客運線路、班次、車型等數據與GIS軟件相結合,分析試點區域農村客運可及性的時間與空間分布,據此構建農村客運服務能力度量指標;進行農村客運服務均等化評價,考慮農村居民活動規律與出行特性,分析農村居民客運服務的供給與需求差異程度,以公平性理論為基礎確定均等化水平指數,選擇需求指標并計算農村客運服務均等化水平指數值。實施農村客運服務均等化策略:比較機會均等與結果均等兩個視角下用不同需求指標所計算的農村客運服務均等化水平指數差異,結合鄉村振興、脫貧攻堅、交通強國建設等不同戰略需求,提出農村客運服務能力提升的策略選擇。實現農村客運服務可及性度量及其空間分布特征分析。
實現農村客運服務基尼系數度量及其空間差異分析。提出兼顧機會均等與結果均等的農村客運服務發展策略。進行農村客運服務均等化理論分析,結合國內外文獻綜述,從均等化內涵與客運服務度量兩個方面,對農村客運服務均等化相關理論問題進行分析。農村客運服務供給能力測度,將農村客運線路、班次、車型等數據與地理信息技術相結合,建立ArcGIS空間分析平臺,從時間與空間角度,構建農村客運服務的可及性度量指標,分析農村客運服務能力的空間分布特征。農村客運服務均等化現狀分析,從運輸公平性理論出發,提出用公平性指數度量農村客運服務均等化水平,分別從需求總量和單位面積兩方面計算了農村客運服務公平性指數值,評價農村客運資源空間與空間上分配的均等化程度。農村客運服務均等化保障策略:根據機會均等與結果均等兩個角度,分析不同類型乘客對農村客運服務的依賴程度,結合農村客運供給與需求特征,從兼顧機會均等與結果均等的思路,提出農村客運服務均等化的線路與站場布局、班次運營組織、政府資金扶持等保障策略[3]。
(2)管理要有超前思維,學會在項目管控過程中利用辯證的手段去動態的管理項目。要深入推進首件認證制,嚴格執行項目、監理、標段、班組四級首件產品認證機制,明確首件認證的組織形式、流程,認真總結施工工藝、操作標準,落實現場公示交底要求,通過這些年的管理工作,我越來越有這種感覺;都說管理工作好做,但要做好絕非易事,做好管理是門藝術,要學會張弛有度,該張時一刻也不能放松;該放松時不能違反法律法規以及規范,要有底線。學會堅持原則與手下留情的有效結合,管理管理要善于根據管理過程不斷變化的實際過程采用不同的管理手段辯證施治,在施工過程中往往不會是十全十美的,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對于工程中重要工序以及涉及到質量安全等重大問題,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堅持原則,而對于一些相對無關緊要的問題,就要學會在堅持原則與手下留情之間靈活把握。而與施工單位的關系處理也是需要有個度,既不能與他們走的過近,也不能走的太遠。如果走的太近,他們與管理之間就不會有神秘感,就會把管理人員下達的指令當兒戲;如果走的太遠,就會影響信息的溝通與傳遞,可能很多重大問題會被隱蔽掉,給以后的工作帶來隱患,要學會和他們交朋友,能主動站到他們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讓他們感覺你是來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的,是他們可以信賴的朋友,而不僅僅是來找麻煩的。要成立以質量和技術管理部門為具體承辦部門的組織機構,負責質量管控平臺的全面推廣應用管理,明確分工,壓緊壓實落實責任,統籌負責質量信息化工作的監督和管理;負責本項目質量信息化管控工作,負責自主中標及集團資質中標施工項目質量信息化管控工作;負責平臺的日常維護,每月形成平臺應用情況及質量管控分析報告,弘揚工匠精神,推動造就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工程。
天然砂礫摻配隧道棄渣質量控制關鍵在于填筑厚度、最佳含水量和摻配均勻性,為實現工程質量的優良目標,需要將天然砂礫和隧道棄渣的摻配比例、含水量、翻拌均勻性、碾壓密實度、現場測量等控制在最佳的指標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