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德道
(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無錫 214153)
肉類和肉制品含有較高水平的礦物質(鐵、鋅和硒)、多不飽和脂肪酸和抗氧化物質,因此,雞肉及其產品的生產和消費在世界范圍內顯著增加。與牛肉、豬肉相比,雞肉產品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多不飽和脂肪酸濃度相對較高,對消費者健康有益(劉利曉等,2006)。據報道,肉制品中對健康有益的不飽和脂肪酸已形成一種趨勢,即通過營養調控增加這些脂肪酸的含量,特別是肉中的omega-3不飽和脂肪酸(田川堯,2018)。但由于人和動物競爭糧食,用于肉雞飼料的原料尤其是高價值蛋白質來源(豆粕)變得越來越昂貴,促使人們努力開發包括菜粕在內的可替代蛋白質來源。菜粕粗蛋白質水平為34%~39%,氨基酸含量與豆粕相當,但由于其含有高水平的纖維會影響食糜黏度,降低營養物質利用率,從而限制了其在肉雞飼糧中的應用(王東升和張露露,2017)。有機酸已被證實可以提高蛋白飼料的消化率,如在肉仔雞日糧中添加有機酸可以改善生長性能、提高消化率(趙雪梅等,2015)。腐植酸是一種天然有機酸,已被證明會影響肉仔雞消化、免疫反應和生產性能,Ozturk等(2012)報道,將腐殖酸添加到肉仔雞日糧中可刺激消化動力學、營養物質同化和肉代謝物形態的變化,從而獲得理想的肉成分和感官外觀品質。但關于腐植酸對菜粕等不良蛋白質來源消化和利用影響的資料很少。因此,本試驗旨在評估菜粕型日糧添加腐殖酸對肉雞生長性能、胴體性狀及肉品質的影響。
1.1 動物分組將體重接近的675只1日齡商品肉仔雞隨機分為3組,每組5個重復,每個重復45只。各組肉雞分別飼喂豆粕型日糧、菜粕型日糧、菜粕型日糧+5 g/kg腐殖酸,試驗為期42 d。
1.2 飼養管理試驗期間肉雞自由采食和飲水,采用自然光照與人工光照結合(16 h光照,8 h黑暗),每天觀察肉雞的健康狀態,并在21 d和42 d時對每個重復的雞進行稱重,每周記錄1次飼料用量,試驗結束后用于計算日增重、采食量和料重比。

表1 基礎日糧組成及營養水平
1.3 樣品采集與分析試驗結束當天每個重復選擇6只體重接近的肉雞禁食8 h后進行屠宰,放血后拔毛、取出內臟分別稱重。分別測量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的長度。記錄每只雞的熱胴體重,然后將胴體4℃冷藏過夜,重新稱重以獲得冷胴體重量,然后將胸肌和腿肌樣本稱重。參考郝壯等(2020)的方法測定肉品質指標和肌肉脂肪酸組成。
1.4 數據分析試驗結果采用SAS軟件單因素方差分析模型進行統計分析,采用Duncan’s法進行多重比較,P<0.05表示差異顯著。
2.1 菜粕型日糧添加腐殖酸對肉雞生長性能的影響由表2可知,菜粕組21 d體重、1~42 d日增重均顯著低于豆粕組(P<0.05),同時豆粕組和腐殖酸組42 d肉雞體重、22~42 d平均日采食量顯著高于菜粕組(P<0.05),而1~21 d料重比顯著低于菜粕組(P<0.05)。

表2 菜粕型日糧添加腐殖酸對肉雞生長性能的影響
2.2 菜粕型日糧添加腐殖酸對肉雞胴體性狀的影響由表3可知,日糧處理對肉雞屠宰率、熱胴體重、冷胴體重、腿肌率和肝臟重量的影響均無顯著差異(P>0.05)。豆粕組和腐殖酸組肉雞胸肌率、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長度顯著高于菜粕組(P<0.05),但菜粕組心臟重量顯著高于其他兩組(P<0.05)。腐殖酸組肌胃重量顯著高于豆粕和菜粕組(P<0.05)。

表3 菜粕型日糧添加腐殖酸對肉雞胴體性狀的影響
2.3 菜粕型日糧添加腐殖酸對肉雞肉品質和肌肉脂肪酸組成的影響由表4可知,各組肌肉pH、滴水損失、蒸煮損失、剪切力、肉色b值及肌肉C20:0、C20:5脂肪酸含量均無顯著差異(P>0.05)。腐殖酸組肌肉系水力、肉色a值、肌肉C18:0脂肪酸含量均顯著高于其他兩組(P<0.05)。豆粕組肌肉C14:0和C16:0脂肪酸含量顯著高于其他兩組(P<0.05),但C20:6脂肪酸含量顯著降低(P<0.05)。

表4 菜粕型日糧添加腐殖酸對肉雞肉品質和脂肪酸組成的影響
試驗結果顯示,日糧蛋白來源用菜粕替代豆粕會降低肉雞生長性能,補充腐殖酸后的菜粕型日糧組肉雞生長性能得到顯著改善。這與Mozafar等(2012)的結果一致。此外,Arif等(2016)報道,動物腸道菌群可以通過腐殖酸來穩定,從而提高營養物質的吸收,增加體重。此外,Hakan等(2012)報道,日糧添加腐殖酸會降低家禽采食量,采食量的降低可能與營養物質的利用率和吸收能力提高有關。
Li等(2016)認為,肉雞飼糧中添加腐植酸可以改善消化動態和養分吸收,最終調節生長,改變代謝,提高胴體性狀。此外,Ozturk等(2012)也表明,隨著肉雞日糧中腐殖酸物質的加入,肉雞的體重和胴體重呈線性增加。本研究結果發現,菜粕型日糧添加腐殖酸顯著提高了胸肌、肌胃和脾臟的重量。由于內臟器官大小和結構的變化可以反映飼料及其成分對內臟器官發育和功能的影響。肌胃、脾臟及小腸長度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歸因于腐植酸可刺激正常細胞和組織增殖,促進健康組織的新陳代謝(Li等,2016)。此外,腐植酸可增加飼料消化時間,增強黏膜通透性,提高營養物質吸收率。
肉的視覺外觀是影響消費者對肉及肉制品接受程度和購買決策的最重要的肉質屬性之一。本研究結果顯示,菜粕型日糧添加腐殖酸可以顯著改善肉的紅度值(a),這與Wang等(2008)報道的含有腐殖酸的日糧可以改善肉的外觀一致。雖然腐殖酸對肉質影響的確切機制尚不清楚,但腐殖質似乎含有微量礦物質元素,包括鐵、錳和銅,這些礦物質可能會影響肉的顏色。此外,我們也發現,菜粕型日糧添加腐殖酸可以提高肌肉C18:0、C20:6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降低大部分飽和脂肪酸含量(C14:0和C16:0)。盡管其潛在機制尚不清楚,但可以發現,腐植酸可以增加豬肉脂肪大理石紋值,減少背膘脂肪厚度,這可能是由于其對蛋白質和脂肪消化率和分布的影響,從而增加了多不飽和脂肪酸在肌肉組織中的存儲(Wang等,2008)。按照原料市場行情分析,菜粕型日糧的成本較豆粕型降低了155元/t,試驗中腐殖酸的添加成本為25元/t,盡管腐殖酸組整個試驗期的飼料效率未得到顯著改善,對照組整個試驗期的飼料用量為3.609 kg/只,腐殖酸組為3.611 kg/只。因此,腐殖酸組肉雞出欄的飼料成本較豆粕組降低了0.25元/只。
飼喂菜粕型日糧降低了1~42 d肉雞的生長性能,補充5 g/kg腐殖酸可以改善生長性能、提高胸肌產量及肌肉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