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沛
(南陽農業職業學院,河南南陽 473000)
隨著我國肉牛產業的不斷發展,消費者對牛肉品質的關注越來越高。眾所周知,目前市面上的功能性添加劑可以改善反芻動物瘤胃酸中毒、腸道微生物平衡、采食量、增重和飼料效率(刁其玉,2014)。此外,由于我國牧草資源有限,尤其是優質牧草資源需要大量進口,在這種經濟背景下,為了具有競爭力,必須優先考慮飼養管理技術和經濟效率,采用營養調控手段優化生產力,減少藥物使用,從而確保動物和消費者更健康。在這種背景下,從一種植物中提取的異喹啉生物堿可能成為肉牛的相關營養添加劑,這些功能性物質能抑制細菌和真菌的增殖,改善腸胃功能,具有抗炎功能,可以確保動物健康狀況(張明發和沈雅琴,2018)。在淀粉含量過高的高能量日糧中,酸中毒是肉牛生產過程中容易發生的主要代謝紊亂疾病,反過來這種紊亂導致瘤胃微生物種群顯著變化,瘤胃脂多糖顯著增加,這些脂多糖隨后被釋放到血流中,激活炎癥反應(梁玉生等,2016)。瘤胃酸中毒還會損傷瘤胃壁,引起瘤胃炎,隨著瘤胃pH的降低,瘤胃運動的范圍和頻率也會降低,導致消化率和營養物質吸收受損,從而影響飼料效率(雷春龍,2013)。在這種情況下,生物堿作為一種抗炎劑可能是減少高能日糧瘤胃酸中毒問題的一種選擇。因此,本研究旨在評價日糧添加不同水平的生物堿對荷斯坦肉牛生長性能、組織器官相對重量及胴體性狀的影響,為豐富生物堿在反芻動物上的應用提供數據。
1.1 試驗設計試驗將48頭平均體重為(335.40±3.14)kg的荷斯坦肉牛隨機分為3組,每組4個重復,每個重復4頭。對照組飼喂基礎全混合日糧,處理1和處理2組飼喂基礎全混合日糧+2和4 g/kg生物堿,飼養試驗持續12 w。試驗基礎全混合日糧組成及營養水平見表1。
1.2 飼養管理試驗期間每天在早上8點和下午2點對肉牛各飼喂1次,試驗期間各組肉牛的環境條件(溫度、濕度及通風模式)保持一致。每周記錄1次全混合日糧用量,在試驗第42和84天對每頭肉牛進行稱重,試驗結束后數據用于計算日增重、采食量和料重比。
1.3 樣品收集與實驗室測定試驗結束后,每組選擇體重接近的4頭牛(每個重復1頭)進行屠宰,稱量屠體重,分離心臟、肝臟、肺、腎臟、脾臟、腸道、瓣胃、皺胃、瘤胃和網胃并稱重,以其與活體重的百分比表示相對重量。用游標卡尺測定眼肌面積和背膘厚度,并參考Mader等(2009)的方法分析眼肌化學成分、肉色、嫩度和大理石紋評分。
1.4 統計分析試驗數據采用SPSS軟件單因素方差分析模型進行統計分析,組間采用Turkey法進行多重比較,P<0.05表示差異顯著。
2.1 生物堿對肉牛生長性能的影響由表2可知,日糧添加不同水平的生物堿對不同日齡肉牛的體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及43~84 d和1~84 d料重比的影響均無顯著差異(P>0.05)。2 g/kg生物堿組肉牛在1~42 d料重比較對照組和4 g/kg生物堿分別顯著降低2.05%和2.05%(P<0.05)。

表2 日糧添加不同水平生物堿對肉牛 生長性能的影響
2.2 生物堿對肉牛組織器官相對重量的影響由表3可知,不同水平生物堿組肉牛心臟、肝臟、腎臟、脾臟、腸道、瓣胃、皺胃、頭、舌頭和尾相對重量無顯著差異(P>0.05)。與對照組相比,2 g/kg生物堿組肉牛肺相對重量顯著提高10.23%(P<0.05),而2和4 g/kg生物堿組肉牛瘤胃/網胃值、皮相對重量分別顯著提高15.68%、12.87%和8.16%、6.60%(P<0.05)。
2.3 生物堿對肉牛胴體性狀的影響由表4可知,日糧添加不同水平肉堿對肉牛背膘厚度、眼肌面積及肌肉化學成分(水分、粗蛋白質、粗脂肪、粗灰分)、大理石紋評分、肉色和嫩度均無顯著影響(P>0.05)。與對照組相比,2 g/kg生物堿組肉牛屠宰率和胴體長度分別顯著提高4.98%和3.96%(P<0.05)。
生長性能結果顯示,日糧生物堿添加水平對不同日齡肉牛的體重、平均日增重及采食量無顯著影響,但2 g/kg生物堿組肉牛整個試驗期間的飼料效率最優。Owens等(2007)報道,在高能量日糧中瘤胃pH往往低于6.0,主要是由于可發酵碳水化合物含量過高,導致瘤胃酸中毒,但由于生物堿與平均pH之間存在關系,這一問題可能證明了生物堿對大部分生產指標無顯著影響的原因。在Allen等(2009)發現,pH低于6.0意味著生物堿在揮發性脂肪酸生產和瘤胃菌群模型中發揮積極作用的能力降低,此外,在高能量日糧中,干物質攝入量受代謝方式的支配,而生物堿并不能改變這一參數。顯然,這些結果不會對試驗后期的飼料效率產生顯著影響,但整個試驗期間飼料效率得到改善,作者推測這可能是由于生物堿提高了養分表觀消化率的結果,但下一步研究還需進一步討論生物堿對肉牛養分表觀消化率影響的具體結果及機制。

表3 日糧添加不同水平生物堿對肉牛組織器官相對重量的影響 %

表4 日糧添加不同水平生物堿對肉牛胴體性狀的影響
至于胴體性狀,2 g/kg生物堿組肉牛的屠宰率及胴體長度顯著高于對照組,這是一個相關的發現,因為胴體產量對經濟目的很重要。此外,這些結果在前人的研究中均未見報道。而生物堿對其他胴體參數并無顯著影響。Calegare等(2007)發現,重要器官的大小和重量與代謝活性和屠宰更高的能量需求有關,通過這種方式我們注意到生物堿的加入并沒有改變動物的代謝活性和屠宰需求,這與Calegare等(2007)的報道結果一致。
本研究也發現添加生物堿的肉牛瘤胃與網胃比值及皮的產量更高,這可以通過皮重和胴體產量之間的關系來證明,也就是說較高的皮重可能會對這一參數產生積極影響,這可以從添加生物堿的肉牛得到較高胴體產量得到充分證明(Rodrigues等,2003)。
在本試驗條件下,日糧添加2 g/kg生物堿可以改善肉牛前期的飼料效率,提高屠宰率及肺和皮相對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