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維 李妞
(河南省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產科 南陽473003;2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產科 洛陽471003)
自然分娩是人類繁衍的正常過程,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產婦分娩過程的安全性要求也越來越高。產婦能夠正常分娩,除了受產力、產道和胎兒的影響外,其心理因素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許多產婦尤其是初產婦由于恐懼自然分娩、恐懼分娩疼痛,在分娩過程中易引發子宮破裂、產后出血等不良事件發生,危及母嬰生命安全[2]。因此,做好自然分娩的臨床觀察及助產護理對預防不良事件的發生,改善母嬰結局顯得尤為重要?;诖耍狙芯刻接懺谧匀环置涑醍a婦中實施連續性助產護理對產程及母嬰結局的影響?,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對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行自然分娩的210例初產婦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干預方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5例。對照組年齡22~34歲,平均年齡(26.71±3.22)歲;孕周37~40周,平均孕周(39.10±0.62)周。觀察組年齡23~32歲,平均(26.13±3.02)歲;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13±0.64)周。兩組基礎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對比性。
1.2 入選標準 (1)納入標準:初產婦,單胎妊娠;認知能力正常;無腦病及其他軀體性疾?。蛔匀环置?;臨床資料完整。(2)排除標準:凝血功能異常;存在妊娠并發癥;合并前置胎盤、胎位異常等剖宮產指征。
1.3 護理方法
1.3.1 對照組 對照組給予常規助產護理。產婦入院后,給予產婦營養補給,觀察產婦情況,等到產婦子宮開口到3 cm后,把產婦推進產房。產后待產婦生命體征平穩后,將其送回病房,后期進行常規檢查和護理。干預至產婦分娩結束。
1.3.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連續性助產護理。產婦入院后即給其配備1名有經驗的助產士和2~3名輔助助產士,對產婦產前、分娩時、產后進行全程服務。(1)產前教育:助產士積極與產婦進行溝通,充分了解產婦的教育水平,關注產婦需求,評估產婦心理狀態,對產婦實施相應的心理疏導,指導產婦調節孕期情緒,并講解妊娠、分娩的相關知識,告知各個產程的特點。舉辦分娩講座,向產婦講解分娩技巧以及在分娩過程中減輕疼痛的方法,提高產婦對自然分娩的認知度。(2)分娩期陪護:助產士要對產婦進行陪伴,與產婦多進行交流,緩解產婦在產前的心理壓力,同時監測產婦的各項生命體征,待產婦臨產時及時告知醫生。產程中密切關注產婦的胎心率、宮縮程度、胎位等情況,協同麻醉師、產科醫師做好急救準備。產婦在生產時,指導其運用產前學習的呼吸減痛法,并輕輕按摩產婦的腹部,或用手掌重壓產婦腰背部,緩解產婦的宮縮陣痛,同時要注意預防產后出血。(3)產后護理:產后若發現產婦陰道流血過多,可能提示子宮破裂風險增加,故產婦在產后2 h內要在產房觀察,待各項生命體征正常后送回病房。助產護士要囑咐產婦及時排尿,防止尿液壓縮子宮對宮縮產生影響;對產婦的外陰進行護理,以免發生感染;指導產婦科學飲食,鼓勵患者進行早期運動;指導母乳喂養技巧,做好新生兒管理工作。干預至產婦分娩結束。
1.4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產婦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第三產程時間及總產程時間。(2)觀察并記錄產婦住院時間、產后初乳時間、產后出血量以及新生兒5 min時新生兒Apgar評分。新生兒Apgar評分:通過新生兒呼吸、運動、心搏速率、肌張力及皮膚顏色五個方面進行評分,總分為10分,8~10分為正常,4~7分表示輕度窒息,0~3分表示重度窒息。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以(±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程時間對比 觀察組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第三產程時間及總產程時間均比對照組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程時間對比(min,±s)

表1 兩組產程時間對比(min,±s)
?
2.2 兩組母嬰結局對比 觀察組產后出血量、產婦初乳時間及產婦住院時間均比對照組低,且新生兒Apger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母嬰結局對比(±s)

表2 兩組母嬰結局對比(±s)
?
初產婦由于是第一次生產一般精神壓力較大,既害怕未經歷過的宮縮痛,又擔心分娩不順利、宮內的胎兒不能良好娩出,故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往往因為這些不良情緒導致分娩時出現一些病理變化,比如宮口擴張緩慢、心率加快、產程延長等,增加產婦分娩的風險[3~4]。因此,為了避免分娩風險,改善母嬰結局,實施有效的護理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以往臨床在自然分娩中采用的是常規助產護理,但在實施過程中,助產士主要遵醫囑進行護理,且護理過程中缺乏連貫性,導致護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5~6]。連續性助產護理是一種科學、有效的護理模式,在護理過程中非常注重對產婦進行產前教育、產時陪伴及產后指導等工作,已被廣泛應用于產科服務中[7~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第三產程時間及總產程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產后出血量、產婦初乳時間及產婦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且新生兒Apger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說明連續性助產護理在自然分娩初產婦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連續性助產護理中對產婦進行產前教育,向產婦介紹分娩知識,可以提高產婦對自然分娩的認知度,讓產婦在待產過程中更好地應對產痛;舉辦分娩講座向患者宣教分娩技巧及分娩減痛方法,可以增強產婦自然分娩的信息,使其在分娩過程中能夠正確對待產痛,并用所學的減痛方法進行應對,能夠有效緩解產程的疼痛感,從而縮短產程時間[9~10]。分娩期對產婦進行陪伴可以緩解產婦的心理壓力;產程中對產婦的胎心率、宮縮程度等情況進行觀察可以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確保胎兒順利娩出,提高新生兒Apger評分;同時可以判斷產婦的疼痛程度,給予產婦腹部按摩、重壓腰背部均可有效緩解產婦的疼痛感,防止發生宮縮乏力,從而降低產后出血量。此外,產后對產婦外陰護理,減少了感染的發生,積極開展母乳喂養及新生兒管理,改善新生兒預后。綜上所述,連續性助產護理應用在自然分娩初產婦中效果較好,可以有效縮短產程時間,改善母嬰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