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軼
(西部機場集團置業(西安)有限公司,陜西西安 710000)
樓板裂縫、屋面滲漏均屬于常見的建筑工程質量通病,技術交底不清晰、模板未標記、模板使用不當、模板未清理干凈等情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也較為常見,這會直接影響建筑工程整體質量。為更好保證建筑工程質量,各類質量管控措施的科學選用必須得到重視。
建筑工程中的樓板裂縫可細分為溫度裂縫和結構裂縫,溫度裂縫更常見,多在混凝土初凝和終凝環節出現,環境溫度變化、應力集中、不均勻沉降、荷載作用、預埋管線問題均可能導致樓板裂縫。環境溫度變化會導致樓板開裂或變形,由于建筑工程中的板比梁高,氣溫變化會導致板的全截面改變,且梁的截面高度大于板厚,因此其溫差滯后于板的溫差,這種現象在過大溫度變幅下較為明顯,不一致的熱脹冷縮很容易引發裂縫問題;應力集中多出現于結構剛度突變、轉角等處,裂縫會因應力釋放過程產生;不均勻沉降多源于伸縮縫和沉降縫設置不當,這會威脅建筑正常使用,基礎不均勻沉降很多時候會導致相鄰墻體、柱產生裂縫;荷載作用源于建筑結構受到的自重或外荷載作用,如材料承載力不起作用或不足,樓板會因受剪或受拉破壞出現裂縫;預埋管線問題主要源于管線交叉重疊時處理不當,如加固不合理、加固措施缺失等,混凝土與鋼筋受此影響無法有效結合,樓板抗拉抗拔薄弱點會因此形成,開裂會在溫度應力集中時產生[1]。
屋面滲漏同樣屬于常見的建筑工程質量問題,變化較大的氣候溫度、過大的屋面上集中荷載、不均勻地基沉降、外界影響、設計不當、施工不專業、防水材料選用不當、防水層破壞等原因均可能引發屋面滲漏。如設計人員經驗不足或防水意識淡薄、施工過程中各道工序未能嚴格落實、未能及時修補腐爛和老化的防水層,這類原因必須得到高度重視[2]。
為實現對樓板裂縫質量問題的管理控制,可從六方面入手:①優化設計,可減少上下凹凸的平面布置,同時還應做好變形裂縫的科學設置;②適當控制變形情況,設計人員需做好對結構物承載力的驗算,高度重視變形和沉降控制;③科學設計后澆帶,施工過程中臨時性溫度變形縫的保留也需要得到重視,通過對這種特殊施工縫的預留,基礎沉降及早期混凝土收縮引發的裂縫能夠有效消除;④適當增設板厚和負筋,應對較大的剛體變化,如采用雙層雙向鋼筋技術,剛度突變帶來的剪拉應力可得到有效抵抗,樓板裂縫可得到有效預防;⑤做好構造鋼筋的適當增設,科學合理設置配筋,針對性強化處理樓板較薄位置,必要性可適當增加混凝土強度,提升樓板抗裂能力;⑥做好混凝土養護工作,基于最高的水化熱嚴格控制內外溫差,減少塑性裂縫和干裂。
為實現對屋面滲漏質量問題的管理控制,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①嚴格審查防水設施和施工圖,結合使用功能、工程性質、耐用年限、重要程度等方面科學確定防水等級,施工詳圖需同時細化;②做好對防水材料的優選,嚴格控制材料質量,不合格材料需排除在施工現場外;③保證屋面結構質量,適當增加該結構的強度、厚度,需細致開展施工過程中的振搗處理等工作,通過結構防水夯實屋面防水基礎;④保證找平層質量,施工前做好基層清理,保證不存在積水問題,需保證找平層的擠壓密實;⑤做好對防水施工細節的把握,如屋面轉角、保護層、隔離層、泛水收頭處;⑥對于屋面雨水沖刷嚴重、變形頻繁、應力集中等容易出現局部破壞的薄弱部位,需針對性設置附加層;⑦做好屋面維護管理工作,及時處理腐爛、老化防水層,同時嚴禁在屋頂鉆孔[3]。
為提升研究的實踐價值,以某住宅小區工程作為研究對象,該工程由10 棟住宅樓、1 個地下車庫、1 棟配套設施樓組成,總建筑面積為76300m2。住宅樓、地下車庫、配套設施樓分別采用剪力墻結構、板柱剪力墻結構、框架結構,建筑場地類別為Ⅲ類,抗震設防烈度、抗震類別、結構安全等級分別為八度、丙類、二級,住宅樓基礎采用“防水板+承臺梁+承臺+鉆孔灌注樁”設計,地下車庫基礎采用“筏板基礎+鉆孔灌注樁”設計,配套設施樓基礎采用“拉梁+柱墩+獨立基礎”設計。
在施工過程中,案例工程暴露出一系列施工質量問題,具體如表1 所示。

表1 案例工程質量問題總結
以屋面工程為例,找坡有誤屬于常見質量問題,在完成找平層施工后,積水問題出現在屋面,水落口、天溝附近較為嚴重,屋面雨水排出受限;找平層起皮同樣屬于常見質量問題,完成施工后可以發現屋面殘留有顏色不一且粒徑不統一的大量砂粒,這些砂粒用手輕輕一搓會分層漂浮,水泥膠漿在用水重拍找平層時出現脫落、起鼓問題,木錘敲打存在空鼓啞聲。找平層裂縫主要存在樹枝狀和斷續狀兩種形狀,過大裂縫會導致對應位置、尺寸的防水卷材開裂。采用魚骨圖分析法進行質量問題原因分析,圖1 為屋面工程質量問題魚骨圖。結合圖1 可以確定,找坡有誤問題源于不合理排水坡度設計、屋面落葉和垃圾未清掃干凈、施工細節問題,找平層起皮問題源于含沙量超標、保溫層或結構層高度不同、施工前未清掃。

圖1 魚骨圖分析
結合案例工程出現的質量問題,施工單位針對性選用一系列質量管控措施。為預防找坡有誤質量問題,結合不合理排水坡度設計原因,施工單位充分考慮當地氣候環境、工程使用功能,以此優化排水坡度設計。為預防屋面落葉和垃圾未清掃干凈問題,定期清理屋面落葉、垃圾。為解決施工細節問題,監理人員負責施工過程監督,監理人員需在施工前增強責任意識;為預防找平層起皮問題,結合含沙量超標原因,嚴格控制砂漿進場,砂漿如存在含沙量超標的需要返廠攪拌。為預防保溫層或結構層高度不同問題,施工過程嚴格控制保溫層和結構層標高,以此為找平層控制提供支持。為預防施工前未清掃問題,施工前需要嚴格開展清掃工作,保證水泥充分水化。
除針對性質量管控措施外,施工單位在人員、材料、工序等方面也采用一系列質量管控措施,如健全組織架構、優化人員配置、明確質量責任、落實質量管理制度、合格供方管理、材料進場控制、材料使用管理、施工條件控制、施工工序控制、樣板引路制度應用、智能管理系統應用等。以落實質量管理制度為例,需在施工過程中落實“實測實量”“周看圖日”“樣板引路”等制度,設法增強全員質量意識,結合“抓質量”主題活動,真正將施工質量放在首位,重點把控工程質量、結構質量,輔以實際的創優目標、明確的各級管理人員管理責任,以及嚴格實行的原材料復檢制、技術交底制、首件樣板制,使案例工程質量得到更好保證。在施工工序控制實踐中,主要控制措施如下:①遵守工藝規程,全體施工人員需結合規程開展施工,技術人員在施工前嚴格審閱和研究施工圖紙,統一匯總該過程發現的問題并向技術組報備,解決方案需要在交底會議上提出,輔以針對性業務培訓,保證工藝規程的嚴格落實;②工序活動條件控制,需關注材料、人員、環境等影響工程質量的因素,保證這類因素的完全可控,應在每道分項工程施工選取難度適中的內容設立樣板,嚴格開展施工,通過驗收后將其作為質量標準,為施工質量控制提供依據;③嚴格檢驗工序活動效果,結合檢驗發現的質量問題,第一時間進行整改,得到始終處于合格狀態的工序活動效果,輔以試驗管理體系嚴格開展新工藝、新材料試驗,更好滿足施工質量管控需要;④做好工序質量控制點設置,為避免不同工序出現質量問題,需明確相應的薄弱環節、重點部位并開展管控工作,保證案例工程質量管控要求更好滿足。
綜上所述,建筑工程質量問題較為常見。在此基礎上,本文涉及的質量問題總結、質量管控措施等內容,則提供了可行性較高的建筑工程質量管控路徑。為更好保證建筑工程質量,必須重視RFID、BIM 等新型技術的積極應用,以此更好開展建筑工程質量信息化管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