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英
汪女士今年43歲,3年前開始,每個月來月經那幾天,她必定要痛不欲生。最初,她以為自己是受了寒涼,招來了痛經,于是吃了大量的止疼藥和暖宮藥,但病情非但沒有緩解,還呈愈演愈烈之勢,到2020年已經發展到需要臥床休息的程度,同時伴隨的腰酸腿疼、肛門墜脹、嘔吐腹瀉等癥狀折磨得她吃不下、睡不著,更恐怖的是,她的月經量已經增加到原來的2倍。如此這般折騰,搞得汪女士每個月還沒有到月經期就感到非常驚恐,和單位提前請假臥床休息,一度心情極度崩潰,痛不欲生,甚至患上抑郁癥。最后在丈夫的勸說下,才想到自己得的可能不是痛經,來到醫院就診,最終被診斷為子宮腺肌癥。
子宮腺肌癥是子宮內膜腺體和間質侵入子宮肌層形成彌漫或局限性的病變,與子宮內膜異位癥一樣,屬于婦科常見病和疑難病,被稱為“不死的癌癥”。這是因為它雖然為良性疾病,但卻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痛苦。
子宮腺肌癥多發生于30~50歲左右的經產婦,但也可見于年輕未生育的女性,其主要臨床表現為:①月經失調,發生率為40%~50%,主要表現為經期延長、月經量增多,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月經前后點滴出血,嚴重的可以導致貧血;②痛經,發生率為25%,特點是繼發性進行性加重的痛經,常在月經來潮前一周開始出現,當經期結束痛經即緩解;③不孕,尤其合并有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患者容易發生不孕。
所以,存在上述癥狀而長期得不到緩解的女性,要警惕子宮腺肌癥的可能,及時到醫院排查。雖然子宮腺肌癥被列為疑難癥,但如果早確診,還是有很多治療方法的,比如藥物、手術、介入、高強度聚焦超聲(HIFU),每種方法都有利弊,適應證也有差異。
藥物治療 對于大多數子宮腺肌癥患者,特別是癥狀輕者,臨床會建議先嘗試保守治療,使用藥物有:①曼月樂環,這是一種可以緩慢釋放左炔諾酮(避孕藥)的節育環,能使宮腔局部形成高濃度的孕激素環境,引起子宮內膜暫時性萎縮,抑制生長,從而使每次月經的經血量減少,緩解痛經。②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GnRH-a),是目前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較有效的藥物,能通過抑制垂體分泌促性腺激素,導致卵巢激素水平明顯下降,出現暫時性閉經。③短效避孕藥,可直接作用于子宮內膜和異位內膜,導致內膜萎縮和經量減少,從而起到緩解癥狀的作用。
HIFU 又叫海扶刀,是將體外產生的超聲聚焦到病灶區域,通過瞬間的高溫破壞腺肌癥病灶,使其凝固性壞死。壞死病灶吸收后,子宮縮小,痛經及經量多的癥狀將明顯得到改善。治療后子宮腔內環境改善,可增加患者的受孕概率。該方法的優點是不開刀、無需麻醉、不流血、無瘢痕以及并發癥少,同時不會造成盆腔粘連。但如果患者合并卵巢或盆腔等其他器官的異位病灶,用海扶刀處理的效果可能不佳。
介入治療 利用一根導管由腿部動脈穿刺進入,到達子宮兩側供血動脈,釋放栓塞藥物將兩側血管堵住,從而破壞病灶血管,使異位的內膜組織壞死。該治療近期效果明顯,患者月經量減少及痛經緩解率較高,子宮及病灶體積可相應縮小;但治療后可能會出現卵巢功能衰退、陰道流血等問題,且對自然妊娠可能存在一定影響,年輕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要慎重選擇。
手術治療 子宮腺肌癥的手術分為保守性手術和根治性手術兩種,對于比較年輕、有生育要求、有局限性肌腺瘤的患者,可采取保守性手術;對于沒有生育要求,或為彌漫性子宮腺肌癥、痛經無法忍受的患者,可采取根治性手術,即全子宮切除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