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紅芳 姚芊



摘? 要:對于現代治理架構下的企業來說,董事會是最高權力機構,公司的各種投資決策、經營決策都需在董事會裁決后才得以實施,因此,董事會與企業績效兩者間有著密切關系。而盈余波動性,指企業利潤狀況升降變化規律,它跟企業績效息息相關。由此可以看出,董事會特征和盈余波動性這兩個不同概念,其表象并不存在關聯,而其實質卻存在著正相關性。文章以我國物流業為研究對象,通過調取2015~2019年的財務數據并對其進行分析后發現,獨立董事比例和盈余波動性存在著非常明顯的正相關。
關鍵詞:董事會規模;獨立董事比例;盈余波動性
中圖分類號:F272? ?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For enterprises under the modern governance structure, the board of directors is the highest authority. All kinds of investment decisions and business decisions of the company must be implemented by the board of directors. Therefore,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oard of directors and enterprise performance. The surplus volatility,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enterprise performance, refers to the law of the rise and fall of enterprise profit.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two different concepts of board characteristics and earnings volatility are not related in appearance, but are positively related in essence. This paper takes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analyzes the financial data from 2015 to 2019. 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a very obvious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roportion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and earnings volatility.
Key words: board size; proportion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earnings volatility
0? 引? 言
隨著第三方物流的進步,分析研究物流行業上市公司董事會特征對盈余波動性的影響情況,具有重要的意義。公司規模不斷的發展壯大,公司兩權傾向于分離的狀態,這會給公司帶來利益沖突,導致公司股東與管理人員發生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董事會在公司治理結構方面發揮的作用會影響公司盈余質量及利益相關者的關系。在某種意義上,如果一個公司的董事會能夠發揮好其監管職能以及提出及時有效的決策,那么有利于公司處理相應的業務問題,從而穩定了公司績效,優化了盈余。董事會在公司治理結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董事會不僅是監督者也是決策者,監督著管理人員,避免出現不良行為;同時對公司重大事務,提出建議,做出及時有效的決策,避免公司業務失敗。本文結合物流行業的經營特點,單獨提出董事會規模、獨立董事比例這兩個重要研究元素,并在對其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探索出董事會特征和盈余波動性的關系。
1?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1.1? 董事會規模對盈余波動性的影響
董事會是企業組織中的最高權力機構,公司的各種投資決策、經營決策都需在董事會裁決后才得以實施,而通常情況下,董事會的規模大小并不能隨意而定,其組成人員必須符合《公司法》的相關規定。董事會向股東會負責,其數量不得低于5人,但也不得高于19人。如果董事人員數量不足,董事成員的管理能力或專業能力趨于一致,那么公司決策就容易陷入片面,而擴大董事會成員,就能夠得到全方位、深層次和多角度的決策方案,從而做出行之有效的決策。當公司的董事會規模較大時,其中具備各利益相關者的成員代表也就越多,這樣就能讓公司董事會更好的履行監督職責,在這種情況下,董事會組織架構中就需要更多的獨立董事,而獨立董事在企業決策過程中會綜合各方利益,也能使公司經營更為規范化,這就有利于高管做出行之有效的決策,進而提升公司的盈余質量,穩定公司的盈余。董事會成員的數量是存在一定限制,過多的董事會成員也難以避免或多或少的問題。首先在溝通問題上,人數越多,溝通起來就會越困難,這樣一來就增加了協調的難度,使得一些問題不能夠及時得到解決,也可能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費,這就會降低董事會對管理層的控制力,進而給公司的盈余波動帶來或多或少的影響;其次,如果董事會成員人數過多,會使得董事會機構臃腫,極大影響董事會決策效率,而董事會決策效率低下,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公司的利潤創造空間和機會,對盈余管理產生較大的反作用力。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如果董事會成員過多,那么就會造成公司盈余波動性下降。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1:董事會規模和盈余波動性呈現負相關關系。
1.2? 獨立董事比例對盈余波動性的影響
一般來說,內部董事和外部董事共同構成了上市公司的董事會,內部董事所承擔的就是實行董事會所做出的各項決策并處理公司相關事務,同時對股東會負責。通常情況下,外部董事分為兩種,一種是與公司存在利益關系,另一種是與公司利益無任何關系,也不存在人事關系并與董事成員實行回避制度,處于這種狀態下的董事便是獨立董事。正是由于獨立董事不受到任何利益關聯,因此,在董事會決策中便能以超然的狀態處理問題,無論是投資決策,還是對其它董事的監管,都能保持客觀、公正的態度,其最大的受益方應該是中小股東以及其它關聯方。同時內部董事在公司和外部董事之間起到了橋梁的作用,將公司和外部董事聯系起來,只有內部董事認真辦事,外部董事才能更好的實現自身的價值。董事會組織體系中應該設立多少名獨立董事為宜,這是很多上市公司受之困惑的問題,而根據證監會的相關規定,對于任何上市公司的董事成員結構比例中,獨立董事的數量應按1∶3的比例設置,而如此限制董事成員的目的,就在于防范董事會成員弄虛作假,欺騙中小投資者,而獨立董事在董事會可以履行重要的監督職能,防止此類事件的發生。董事會成員中獨立董事數量越多,即獨立董事占比越高,可以避免董事會做出的決策受其他因素干擾,促使公司做出行之有效的決策。當公司作出的相關決策行之有效時,使得公司盈余信息的質量也有所提高,公司的盈余也就處于一個平穩的狀態。獨立董事的重要職責便是監督董事會年報披露數據的真實性,獨立董事對中小股東和其它關聯方負責,并且不會受到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擾。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2:獨立董事比例和盈余波動性呈現負相關關系。
2? 研究設計
2.1? 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
文章將滬深A股物流行業企業2015~2019年的數據作為初始樣本,在選擇過程中剔除了ST及PT類或退市的公司、相關財務數據缺失的公司等,最終確定選取其中的68家,獲得了340個有用樣本。本研究的公司數據來源于CSMAR數據庫并采用 Excel2003和SPSS22.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
2.2? 主要變量定義
2.2.1? 解釋變量
(1)董事會規模。所謂董事會規模,指的是董事會組織架構中的董事成員數量,而之所以要將董事會規模作為主要變量,是因為該指標可以衡量董事會特征。
(2)獨立董事比例。所謂獨立董事,指的與公司利益無任何關系,也不存在人事關系并與董事成員實行回避制度的成員,通常而言,獨立董事成員設置越多,那么對公司的監管能力就越強,因此,根據我國證監會的相關規定,獨立董事的數量不能少于董事會總成員的三分之一。
2.2.2? 被解釋變量
盈余波動性。盈余波動顧名思義就是公司的盈余在一定會計期間內因為其他的因素所發生的上下波動,是判斷公司經營好壞的指標之一。在對公司的盈余質量進行評估時,需要進行全方位的考慮,不能僅僅考慮盈余的高低,還需要將盈余波動性這一風險因素納入考慮范圍之內。因為盈余波動性不僅是公司業績的一種反應,還是評判公司財務風險的關鍵指標。波動性指標源于Markowitz[1](1952)的投資組合理論。學界對盈余波動性指標的采取方法有多種,并不是采用單一的方式。盈余波動性如何界定,要采用多少數據進行分析才更為準確,是很多學者研究的問題,許慧[2](2010)在研究中以資產收益率作為分析指標,并提取了研究樣本5年的財務數據;徐欣[3](2012)等學者采用3個會計期間的盈余標準差來衡量盈余波動性;而李姝[4](2013)同樣對此問題進行了研究,作者在研究中采用了每股收益指標,同時提取了研究樣本5年的財務數據。
2.2.3? 控制變量
除了解釋變量和被解釋變量,本文還控制了預期會對回歸結果產生影響但又不在本文計劃研究變量范圍內的變量,例如公司規模SIZE、資產負債率LEV和成長性指標GROWTH。具體變量定義如表1所示。
2.3? 模型構建
為檢驗假設1、假設2,分別構建了模型(1)、模型(2):
SDROE=α+αLNBO+αSIZE+αLEV+αGROWTH+ε? ? ? ? ? ? ? ? ? ? ? ? ? ? ?(1)
SDROE=α+αDULA+αSIZE+αLEV+αGROWTH+ε? ? ? ? ? ? ? ? ? ? ? ? ? ? ?(2)
3? 實證分析
3.1? 描述性統計
從表2中所呈現的結果可以看出,SDROA最大值是3.9630,最小值是0.0012,說明有部分物流企業之間盈余波動性的差別較大,研究這一問題是非常有必要的。表2中LNBO的數據是對董事會成員數量取對數而得到的,其最大值是2.7081,最小值是1.6094,均值是2.2388,說明所選物流企業樣本中董事會規模之間的波動較小,所設立的規模也基本符合規定。根據證監會的相關規定,對于任何上市公司的董事成員結構比例中,獨立董事的數量應按1∶3的比例設置。而在本文研究模型中發現,
DULA最大值是0.6667,最小值是0.2727,這一數據足以說明物流行業中還有較少數在獨立董事的成員設置方面并不符合我國證監會的要求,因此可以推斷,物流企業需要根據相關制度增設獨立董事成員數量。從三個控制變量來看,雖然我國物流業企業的規模存在一定的差別,資產負債率也處于一個較高的水平,總體來看,物流行業經營穩定,市場前景較好。
3.2? 相關性分析
在本文的相關性分析中,采用了皮爾遜相關性檢驗方法,表3顯示了董事會規模和盈余波動性之間的檢驗結果,從表3的數據來看,董事會規模和盈余波動性的相關性系數為-0.139,這一數據顯示了兩者呈現負相關關系,而且兩者之間的負相關是顯著的,初步判定了假設1。獨立董事比例和盈余波動性兩者間的皮爾遜相關系數是0.101,兩者是正相關的關系,但具體關系需進行多元回歸分析。除此之外,本文還對各變量的方差膨脹系數VIF進行了一定了解,發現他們間無多重共線性關系。
3.3? 回歸分析
3.3.1? 董事會規模對盈余波動性的影響
為了確定模型(1)的假設結果,本文對此進行了回歸分析,表4是本文回歸分析得出的結論,根據表3、表4的結果進行綜合判斷,董事會規模和盈余波動性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139,非標準化系數-0.136,顯著性是0.175,這一連串的分析結果顯示,雖然董事會規模和盈余波動性呈現了負相關特征,但并不顯著,假設1不成立。這可能是因為董事會人數有一定界限,不在于越大越好,雖然當企業的董事會規模較大時,有利于企業做出行之有效的決策,進而穩定了企業業績,使得企業的盈余也呈現平穩的狀態,盈余波動性較小,但是當董事會成員數量超出一定的界限時,可能會對企業的決策產生影響,進而影響企業的盈余。綜上所述,我們難以判斷出董事會規模與盈余波動性兩者間具體聯系。
3.3.2? 獨立董事比例對盈余波動性的影響
為了確定模型(2)的假設結果,本文對此進行了回歸分析,表5是本文回歸分析得出的結論。然后,本文對表3、表5的結論進行了綜合分析,得出的結果是:獨立董事比例與盈余波動性兩者間的相關系數是0.101,非標準化系數是0.987,在1%的水平上顯著,這一連串的分析結果顯示,董事會規模和盈余波動性呈現了正相關特征,所得出的結果與本文假設相反。一方面的原因可能是在對樣本數據進行篩查時,剔除了有用的樣本,從而影響了獨立董事比例的計算;另一方面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有些企業雖然也設立了獨立董事,但也只是“任其職不負其責”,獨立董事制度形同虛設,這樣一來就對企業的經營業績產生影響,增大了企業的盈余波動性。
4? 結? 論
本文以我國物流行業68家上市公司為樣本,采用其2015~2019年數據探討了董事會特征和盈余波動性兩者間的聯系,最后得出結論:獨立董事比例和盈余波動性之間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董事會是公司的最高決策機構,在很大程度是決定著公司的成敗走向,因此,完善董事會相關制度就就顯得非常重要,如加強對董事會獨立性的管理,公司的發展要想經久不衰,管理得當的董事會制度是不可缺少的,通過加強對公司的治理力度,使公司管理機制也更加完善,經營業績也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 Markowitz H. Portfolio Selection[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52,7(1):77-91.
[2] 許慧. 經濟周期、退市監管與盈余波動性——基于公司盈余波動原因的研究[J]. 經濟與管理,2010,24(3):25-28.
[3] 徐欣,唐清泉. R&D費用化抑或資本化:基于中國企業R&D投資不確定性與價值相關性的實證研究[J]. 會計論壇,2012(1):73-86.
[4] 李姝. 多元化、盈余波動性及公司治理的調節效應[J]. 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3,35(12):104-112.
[5] 孫健,文雯,袁蓉麗,等. 上市公司委托理財與盈余波動性[J]. 中國軟科學,2016(6):98-109.
[6] 陳彬,姚堯. 研發投入與盈余波動性研究——基于我國A股高新技術企業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 財會通訊,2016(6):65
-68.
[7] 毛紅光. 重大資產注入、董事會特征與盈余管理[J]. 財會通訊,2019(21):101-105.
[8] 楊旭東. 內部控制與盈余管理波動性實證研究[J]. 中國注冊會計師,2019(12):65-70.
[9] 劉愛明,張鈴芳. 企業業績、董事會特征與薪酬粘性差距[J]. 財會通訊,2020(3):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