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國內外關于城市建成區土壤監測的研究相對較少,現有研究相對分散,沒有系統的技術規范,相應的技術體系基本空白,難以滿足我國城市建成區土壤環境監測的需要。本文從監測區域劃分、監測布點、樣品采集三個方面系統地闡述了城市建成區如何進行土壤監測,希望對實際工作有一定的參考借鑒。
【關鍵詞】 城市建成區;土壤監測
【DOI編碼】 10.3969/j.issn.1674-4977.2021.05.041
Analysis on Soil Monitoring in Urban Built-up Areas
ZHANG Jing
(Shenya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re,Shenyang 110015,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relatively few studies on soil monitoring in urban built-up area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existing research is relatively scattered,there is no systematic technical specification,and the corresponding technical system is basically blank. It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needs of soi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urban built-up areas in my country. 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expounds how to conduct soil monitoring in urban built-up areas from three aspects:monitoring area division,monitoring location,and sample collection,hoping to have some reference for actual work.
Key words: urban built-up area;soil monitoring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轉型升級的步伐也在加快。在許多城市,工業企業已被關閉并搬遷,其剩余土地將變成住宅、學校、公共服務和其他建筑用地以供開發和利用。工業企業用地具有污染情況復雜、污染程度不同、污染追溯困難等特點。如果不進行有效的環境調查發現土壤污染狀況,并采取相應的預防和控制措施,將會給人們的健康和生活帶來不可預測的環境風險。
1 監測區域劃分與對象選取
城市建成區主要是指城市行政區內已成片開發建設地區、市政公用設施和公共設施基本具備的地區。根據城市建成區土壤監測的目的和要求,在開展監測工作前要先收集城市建成區土壤環境相關文獻、城市發展和工業布局規劃等資料,然后進行實地調查分析。信息收集后再結合城市的發展歷史、工業布局和自然條件等狀況劃分監測區域。劃分為監測區域后從居住用地、公園綠地、城市道路用地三個方面進行監測對象篩選,同時根據各監測區域的土壤面積(總面積)或人口數(常住人口數),設置不同監測區域的監測對象數量,原則上每個監測區域中每種監測類型的監測對象數量不少于2個。
1.1 居住用地的選取
按表1所示收集建成區內所有居住用地的建成年限、占地面積、居住人口、綠化面積和類型、城市方位等相關信息,然后進行篩選。
1.2 公園綠地的選取
按表2所示收集建成區內公園綠地的建成年限、占地面積、服務人口等相關信息,然后進行篩選。
1.3 城市道路的選取
按表3所示收集建成區內城市道路的市道路類型、擁堵級別、綠化面積、綠化年限、輻射人口等相關信息,然后進行篩選。
2 監測布點方法
每個監測對象根據布點數量將監測對象分成面積相等的區域,在每個等分區域內布設1個點位,可根據所選監測對象的占地面積和實際分布狀況進行適當調整。
2.1 居住用地
居住用地布點規則參照表4。
2.2 公園綠地
公園綠地布點規則參照表5。
2.3 城市道路用地
每段城市道路按距離均勻布點,根據城市道路長度和兩邊綠化情況,城市道路長度≤10 km時,布點數量為3個,城市道路長度>10 km時,城市道路長度每增加3~5 km,增加1個點位。
3 樣品采集
居住用地、公園綠地和城市道路用地的揮發性有機物在各個分點單獨采樣分析,測試結果以各個分點測試結果的均值表示。采集深度為0~50 cm,采樣量為每份土壤混合樣不少于1 kg。采集樣品時應進行GPS定位,同時用相機記錄周圍環境情況。如確實難以滿足以上布點條件,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進行土壤混合樣的采集。
居住用地、公園綠地取樣按5個分點土壤等量混合均勻后使用四分法棄取得到一個土壤混合樣(揮發性有機物除外),如圖1所示。城市道路用地以監測點位經緯度為中心點,在城市道路兩側綠化帶內分別沿城市道路50 m范圍內采集3個分點,6個分點土壤等量均勻混合后使用四分法棄取得到一個土壤混合樣(揮發性有機物除外),如圖2所示。
避免在采樣過程中交叉污染,采樣設備和采樣裝置應清洗干凈;在重復使用時,與土壤接觸的其他采樣工具也應清洗后再使用。通常可以用凈水清理,也可以用要收集的土壤樣品或干凈的土壤清洗;如有必要或在特殊情況下,可用高壓自來水、去離子水(蒸餾水)、無磷洗滌劑溶液或10%硝酸進行清洗。在采樣過程中,每批(原則上最多20個樣品/批)樣品應采集10%的現場平行樣,樣品數量不足10個時,應至少采集1個現場平行樣。
4 結語
通過細化和量化居住用地、公園綠地、城市道路用地的監測對象篩選原則和條件,建立了一種監測城市建成區土壤環境質量的實用方法,對國內開展市建成區土壤環境質量監測作出有益探索。
【參考文獻】
[1] 鄭秀亮,閆懷強.廣州:因“地”制宜,高標準守護一方凈土[J].環境,2020(11):33-36.
[2] 翟曉磊.土壤環境監測基礎點位布設方法研究[J].清洗世界,2021(3):82-83.
[3] 趙靚,常淼,沈秀娥,等.基于多源大數據可視化的城市居民區綠地土壤環境監測點位布設及采樣研究[J].干旱環境監測,2021(1):33-40.
【作者簡介】
張晶,女,1979年出生,工程師,學士,研究方向為環境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