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維
摘? 要:當前世界范圍內已經進入了計算機網絡大數據時代,與傳統計算機網絡時代不同,大數據時代將數據看作是網絡社會的基礎,通過更加龐大的數據群,將數據看作是觀察事物發展走向的關鍵指標。大數據時代為人們日常生活與工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但無法完全滿足數據安全需求。大數據時代下的計算機網絡安全問題也出現變化,受到網絡技術革新等因素的影響。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 ?計算機網絡? ?安全問題? ?防范措施
中圖分類號:TP311.13?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5(b)-0056-03
Absrtact: At present, the world has entered the era of computer network big data,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era of computer network. In the era of big data, data is regarded as the basis of network society. Through a larger data group, data is regarded as the key index to observ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ings. The era of big data provides more convenience for people's daily life and work, but it can not fully meet the needs of data security. In the era of big data,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problems have also changed, which are affected by network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other factors.
Key Words: Big data era; Computer network; Safety issues; Preventive measures
計算機網絡使用過程中出現大量的數據信息,數據信息是指導當前技術網絡進行日常工作與運算的關鍵內容,數據信息的安全性則是當前計算機網絡使用的關鍵問題。大數據時代將數據信息的安全看作信息管理的關鍵內容,該文就計算機網絡安全、防范措施進行系統研究。
1? 大數據時代的網絡安全現狀與發展方向
1.1 大數據時代的網絡安全現狀
大數據時代是指互聯網時代下,由于數據的存儲、傳輸量激增產生的數據集,較原有數據集的數量及復發性更強,產生的時代特點。大數據時代下對計算機的數據處理能力要求更高,對海量的數據收集與分析,需要由虛擬計算機與實際計算機進行共同處理,使得數據的共享與傳輸交流更加密切。我國大量數據開發與使用的覆蓋,與國外數據使用存在較大的差異,同時隨著我國各行業對計算機數據的使用需求不斷提高,使得我國的網絡發展也隨之得到有效提高。大多數普通計算機用戶對于計算機網絡的認識處于基礎階段,對大數據時代的網絡設備安全管理意識不強,導致我國當前的網絡安全管理工作相對落后于大數據時代的發展進程。
1.2 大數據時代的網絡安全發展方向
大數據時代下的計算機網絡安全發展受到專業人士的重視,隨著我國智能手機應用的不斷增加,大數據時代的使用安全問題,也逐步感受到網絡安全的重要性,開始對網絡安全進行關注。網絡安全管理的發展方向,主要以加強網絡安全管理、提高安全防御能力為主。計算機網絡的安全保護,需要在確保計算機網絡使用效果的前提下進行,尤其在大量第三方硬件平臺使用數量增加、計算機網絡硬件質量多元化的情況下,對計算機網絡安全的保護壓力更大。
2? 大數據時代下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問題
2.1 網絡信息內容安全隱患大
當前我國的網絡信息數量增加,除大量用戶的使用、存儲信息外,由不同行業建立起的數據庫數量也相對龐大,在整個網絡社會中,大量的信息數據對網絡使用產生一定的影響,也增加了網絡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壓力,導致巨大的計算機網絡信息內容對安全隱患。同時由于網絡使用存在較強的開放性,大部分數據使用是未加密情況下的,存在較大的安全風險,對數據信息的安全管理也造成較大的阻礙。
2.2 網絡安全意識較差
當前大部分計算機用戶對網絡安全的認知不足,多數用戶僅針對個人計算機網絡的安全產生一定的了解,但無法完全滿足計算機網絡使用過程中的數據安全問題。除單純的個人計算機網絡安全外,用戶的密碼口令、用戶權限、遠程訪問意識等多種角度,都在用戶計算機日常使用過程中產生風險,如果用戶個人存在較為嚴重的安全意識缺乏,則極大程度上為黑客提供了操作空間,導致安全隱患的不斷增加。用戶的數量增加、個人操作行為的增加以及個人信息的不斷暴露,都會增加網絡安全風險,嚴重時影響網絡安全質量,甚至導致個人或企業出現嚴重的經濟、隱私損失。
2.3 網絡安全管理制度欠缺
我國的網絡安全管理工作受到較多限制,其中管理制度不健全,也是影響網絡安全管理的關鍵問題。且我國的計算機網絡發展與使用十分迅速,對網絡管理制度的建設速度,無法跟隨計算機網絡建設與使用的發展,導致我國不同省市、不同地域的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差異,在開展網絡安全管理時,所采取的標準也存在較大的差異,使得管理工作的系統性與一致性受到影響,最終影響我國整體管理工作的質量,甚至影響大數據時代計算機網絡安全風險的評估與預防效果[1]。
2.4 網絡監管不足
網絡監管是守護計算機網絡安全的第一道防線,網絡監管與其他被動管理方法不同,能夠通過流動式、主動型的管理方法,對計算機網絡安全問題進行觀察,填補網絡安全漏洞,消除黑客等不法分子的活動空間,尤其針對企業在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在網絡使用過程中,網絡監管的問題主要體現在網絡系統自身的監管力度不足,大部分網站在使用期間無法做到高質量的自身監管,使監管問題被遺留在整體的網絡監管當中,但整體的網絡監管強度較低,無法針對不同類型的網站開展相應的監管措施[2]。在網站使用過程中,由于監管內容會影響使用者的使用便捷性,使得一些使用在網站使用過程中關閉監管系統,導致安全管理工作受限,由于人為因素產生的安全風險也較高。一些不法分子會借助人為的監管系統漏洞,進行違法犯罪活動,對網絡使用安全的風險影響較大。
3? 加強大數據時代下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措施
3.1 加強網絡安全防范措施
針對網絡數據使用頻繁、數據量大的特點,可采取加強網絡安全防范措施的方式進行干預。尤其針對當前我國網絡使用建設尚未成熟,安全防范措施少、防范能力較差的問題,可根據不同的用戶群體、操作系統對防范措施進行設計與加強,在使用期間對安全管理工作進行可追溯的觀察與研究,以此為基礎改善網絡安全防范效果[3]。在個人計算機使用過程中,對使用日志進行詳細分析,充分了解用戶對系統、網絡及數據的使用習慣,并以此建立起針對性更強、更加廣泛的安全管理方法,幫助用戶提高對互聯網的使用安全。此外,還需要對大的網絡環境進行系統的整理,詳細地了解不同階段用戶對計算機網絡的使用需求,利用更加安全的模式幫助用戶使用互聯網,提高互聯網的使用體驗,減少由于不法用戶產生的網絡破壞問題,對提高大數據時代下計算機網絡安全防范效果有較大的幫助作用。
3.2 提高網絡安全意識
由于一些用戶的網絡使用安全意識較差,經常瀏覽無安全證書的網站,或采取特殊途徑進行境外網站登錄等,都會將自身的私人信息暴露在網絡上,導致安全性下降。為減少個人與集體財產的損失,需要嚴格規范用戶的網絡安全意識[4]。減少敏感數據在公共網絡中的暴露風險,對信息的存儲、調取、管理進行規范,同時利用更加安全的系統急性計算機網絡的使用,減少計算機網絡使用過程中出現的不良事件,針對一些特殊行業的用戶,則進行網絡安全相關知識的集中培訓,使其充分認識到安全網絡使用行為的重要性,減少網絡風險行為,提高信息的安全性。一些用戶對網絡安全的認知不足,對自身風險行為的理解也不足,需要由相關部門對當前的安全風險事件進行系統的整理,利用公益廣告等形式,幫助我國居民加強網絡安全意識,使其自覺性地減少網絡風險行為,從根源上杜絕用戶不良行為產生的網絡安全事故[5]。
3.3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針對管理制度存在較大漏洞、各地管理制度標準不同等問題,需要由國家出臺對應性強、普及性高的法律法規,對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工作進行指導。尤其在大數據時代下的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工作中,利用更加健全的管理制度,能夠減少犯罪的發生,避免盜取信息、販賣信息的案件數量。我國于2017年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能夠對當前的計算機網絡犯罪進行量刑與鉗制,但無法完全消除網絡犯罪,同時對網絡犯罪的打擊范圍也相對較小,隨著我國網絡發展的不斷擴大,導致我國的監管制度與計算機網絡發展存在一定的差距,無法完全囊括所有的網絡風險行為與犯罪行為,對網絡監管的管理效果較差,需要跟隨計算機網絡的管理需求,不斷更新與設定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果[6]。
3.4 采取多重防御措施
采取多重防御措施對大數據時代下的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工作進行提高。多重防御措施主要以防火墻為主要管理措施,傳統的防火墻管理雖然能夠保障網絡信息不受影響,但無法完全消除網絡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安全風險,木馬、病毒等形式不斷變化,防火墻對此類風險行為的干預效果較差[7-9]。導致傳統防火墻的安全管理效果較低,對網絡安全的完善造成一定的影響。為此,多對個人電腦及網絡行為設置多道防火墻,在提高防火墻抵御能力的同時,利用新型的網絡監管技術,幫助多層防火墻提高對網絡用戶信息的管理效果。針對不同的防火墻種類,對不同類型的風險行為進行抵御。此外,還需要對未知的網絡信息提取行為進行風險標識,幫助用戶篩選風險行為,避免風險行為造成的個人、集體損失,利用標記、隔離等多種手段,對疑似風險行為進行阻斷,減少風險行為對網絡安全管理工作產生的影響。除防火墻外,針對集團、企業特殊數據處理、管理行業,可通過局域網形式對數據進行保護,減少或避免數據在大數據環境中存儲與流通,避免不法分子通過廣泛的網絡社會窺探數據安全,提高數據的安全性,從根源減少數據安全風險,提高數據管理的可靠性與穩定性,利用多種防御方式對大數據時代下的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進行改善。
4? 結語
大數據時代的發展為我國的經濟、政治發展均帶來巨大的幫助,人們的生活也帶來巨大的便利,隨之而來的是計算機網絡安全問題,需要采取相應的網絡安全防范,加強網絡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意識,以改善大數據時代的網絡安全質量,為日常網絡使用帶來更高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朱軍紅,周海軍,唐明根.大數據時代下計算機網絡安全及防范措施探究[J].無線互聯科技,2021,18(7):21-22.
[2] 姚申,董靜.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的影響因素與防范措施[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21(1):154-155.
[3] 劉祎明,邱超.大數據時代計算機網絡安全及防范措施探析[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20(12):64-65.
[4] 楊浩,魏巍,暴曉東.大數據時代的計算機網絡安全及防范措施[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20(9):3-4.
[5] 高飛,劉二利,陳瑾,等.大數據時代計算機網絡安全防范初探[J].中國新通信,2020,22(9):136.
[6] 王思齊,閆浩,李佳澤.大數據時代下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問題探究[J].數碼世界,2020(5):73.
[7] 黃治東.大數據時代下的網絡安全管理研究[D].山西大學,2019.
[8] 陸健健.網絡時代的中國信息安全問題研究[D].南京大學,2017.
[9] 史獻芝.當代中國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治理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