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政興


摘? 要:傳統高校圖書館的資源建設主體都是以特定的內容進行綜合服務,但是高校作為高知群體的聚集地,應強化資源和文化輸出的重點作用。隨著國家提倡“道路自信”以及文化輸出“走出去”戰略的提出,高校圖書館應進行轉型升級,實現文化輸出的基本集散地的作用。該文結合高校圖書館特色資源的建設現狀,并結合奧格爾維法則相關原理和原則提出了高校圖書館特色建設的文化輸出模型,以促進高校圖書館的特色建設。
關鍵詞:奧格爾維法則? 高校圖書館? 特色建設? 文化輸出
中圖分類號:G258?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5(b)-0192-03
Abstract: The main body of resource construction in traditional university libraries is to provide comprehensive services with specific content. However, as the gathering place of high-knowledge groups, universiti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key role of resources and cultural output. As the country advocates "road self-confidence" and the strategy of "going out" for cultural output, university libraries should be transformed and upgraded to realize the role of a basic distribution center for cultural output. This article combines the status quo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resources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and combines the relevant principles and principles of Ogilvie's Law to put forward a cultural output model for the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and promotes the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Key Words: Ogilvie's Law; University library;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Cultural output
圖書館作為文化交流和文化輸出的重要場所,能夠有效地實現文化資源的優化配置,順應文化建設和文化輸出的基本需求。高校圖書館本身服務的群體就較為單一,往往是圍繞單一的主題內容或者是某一應用領域內進行輸出的,主題思想往往就是某領域內關鍵思想的集合。為了推動我國“文化強國”戰略的基本實施,“奧格爾維法則”便是推動文化進步的重要基礎,尤其是高校圈作為我國學術研究群體的最優載體,能夠實現核心的信息集合和拓展。在文化傳播的進程中,通過準則理論能夠有效地幫助高校圖書館實現轉型升級,并且對于創新工作模式的革新具有重要意義。
1? 研究綜述
“奧格爾維法則”在高校圖書館的特色資源建設上主要分為兩種:一是針對高校實際情況對圖書館等文化交流機構進行調查研究[1]。主要圍繞著圖書館在文化輸出的作用進行綜合調研,并強調了文化傳播過程中資源建設的核心作用,實現了特色資源的思維建設。二是對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必要性的探究,目前特色資源的建設對于文化輸出產業具有著重要意義。通過對圖書文化產業的調研,強化了圖書館文化資源建設的基本作用和意義,實現了產業鏈的聯動作用,并且依據不同資源的內涵強化了對外交流的必要性。
1? 高校圖書館特色資源在“奧格爾維法則”下文化輸出模型的構建
2.1 “內外圈”模型的提出
根據實際的調研可以發現,目前高校圖書館生態圈內主要存在著3種文化輸出模型。(1)通過舉辦書展和畫展等作品展覽的形式來實現文化和信息的交流。但是這種模式普遍存在交流信息時間短,而且交流模式都是以口頭對白的形式來進行的,導致交流效果不理想。(2)通過文獻傳遞和文化會議交流的模式來開展文化交流會議的方式。這種形式能夠實現按需傳播的文化交流模式,但是交流范圍和規模化的效益較弱,受眾面較為狹窄,因此導致文化傳播的效果有限。(3)通過各類孔子學院以及訪問學者為代表的文化交流模式,這種交流方式直觀性較高,而且能夠實現以點帶面的交流模式,但是采用文本進行傳譯畢竟存在一定的知識理解盲區和信息傳遞的損失,同時交流的時間和空間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約,因此并不能完整地、多層次地進行文化交流[2]。因此,對待“靜”思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針對傳統高校對外文化交流輸出的基礎上,還需要提出“內外圈”交流模型,模型導圖如圖1所示,其對于發揮圖書館文化特色資源具有著重要的支撐作用。
其中,我國高校圖書館的特色資源建設最主要的主體是校內師生以及校內的科學研究項目群體。高等教育持續擴招的背景下,這樣的建設路徑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都不會得到改變。所以,為用戶目標群體提供基礎性的研究工作,能夠不斷促進特色資源的完善。在國際經濟轉型的進程中也要與時俱進,在對外文化傳輸的進程中起到帶頭和示范的作用[3]。模型當中內側屬于基礎性的保障機制,外部則是前瞻性和擴充性的保障體系,二者共同耦合作用才能有效地促進特色資源的建設,進而發揮出更高的文化傳播和經濟帶動作用。
2.2 關于“奧格爾維法則”及高校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文化輸出模型
作為基準法則,最初應對的是基本組織發展愿景,體現的是與高校圖書館一同化成長的愿景[4]。在文化輸出的進程中,為了降低文化傳播進程中所出現的沖突,進而順利完成過渡,則需要逐漸形成文化產業中的“虹吸”效應[5]。該文結合“奧格爾維法則”提出了高校圖書館資源建設的文化輸出模型,以此為工作機制創新的思路,模型的循環進程如圖2所示。
3? 高校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文化輸出模型的應用
高校圖書館觀點的資源建設和文化輸出是兩個互相耦合和互相遞進的關系[6]。圖2的模型能夠有效地展示高校特色資源的輸出,具有一定的廣泛性和代表性。結合著目前的文化輸出案例,能夠創新性地提出文化輸出的反哺機制,實現了高校資源建設的正向循環,在文化輸出和特色資源的建設上架起了溝通的橋梁。在實踐的進程中,可以結合著以下4條內容進行展開。
3.1 特色資源建設初期本身的可持續性發展
資源建設的特點與學校的自身建設特色以及學校層次密切相關,區別于傳統特色資源建設,文化資源的建設更加強調文化的內涵和質量。因此,如何搭建更加合理、更加符合學校自身建設特色的文化資源平臺成為了圖書館資源建設的主體內涵[7]。各個高校圖書館需要將可持續性的資源建設納入到重點的考量范圍當中。所以在規劃特色資源的初期就要充分考慮可持續發展的問題,立足于圖書館建設的現狀探討文化交流以及人力成本的資源適用性,并對可能出現的適用性進行深度的思考。
3.2 高校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
初期建設的進程中,對于自我完善模型的建設需要不斷進行更迭和擴大收錄和館藏。因此,資源建設的焦點應在于合作對象的文化特征建設以及文化內涵的建設層面當中,對于文化建設的內涵及時地進行補充和整理;對于相似的文化資源建設應從文化的相似點以及共通點進行著手,盡可能地弱化文化交流的沖突,增進文化交流的親近感和認同感。在文化傳播過程之前,對文化資源進行歸納和整理。
3.3 高校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的深度文化輸出
初步的文化輸出開始之后,大量的學者開始研究自身的特有文化和創新點。在小范圍內逐漸形成了一部分粉絲群體,削減了文化建設輸出所產生的聯動效應,這同時也是目前圖書館文化輸出的困境所在。所以在深度的文化輸出進程中,不應僅僅局限于文化建設過程這一進程,還應通過不斷的“實踐”來驗證文化推廣的效果,使得文化建設更加具有實體感和真實性。畢竟文化建設的內涵是在理論層面上實現的,但是實踐卻需要不斷地驗證才能展現最終的效果。其中,實踐可以指的是特色文化輸出的實體化實物,也可以是可以感官的實物,例如:在對經濟類文化進行輸出時,可以結合著古代文物進行解讀,也可以通過紀錄片和宣傳片的形式來實現基本的宣傳作用[8]。文化輸出在“奧格爾維法則”模型的標準體系下,逐漸形成文化虹吸的效應。通過文化帶動產品發展,如:高校的文創產品;或者是文化建設來帶動旅游效應,例如武漢大學的櫻花節文化以及哈爾濱工業大學冰雪校園旅游文化和廈門大學的世界最美校園[8],這些都是產品加工視角下文化建設很好的案例。
3.4 文化輸出后期的反向促進效應
對于高校圖書館的特色資源建設來說,除了需要形成較為深刻的文化傳播度,充分帶動各行各業實現深度融合的發展,還需要有逐漸形成政治互信以及經濟繁榮的場面。自身的文化進步和豐富的內涵建設也是文化輸出格局中需要重點體現出來的[9],這同時也是“奧格爾維法則”在高校圖書館特色資源可持續性建設上的本質要求。特色資源輸出的前期是需要充分地自我完善和自我填充,需要從輸出的地域文化當中汲取更多的有益成分才能擴展全新的特色資源文化。所以,在文化輸出的后期進程中,還要強化對外的文化交流活動,通過外部地域的物質文化來強化自身特色資源的補充和完善;也要不斷跟進資金文化建設的效果,有針對性地對特色資源進行及時的歸集和補充,提煉好自身特色資源的建設模式,在不斷反思查看結果進程中實現“精品化”的加工模式,拓展自身的文化建設。此外,積極汲取其他文化的有利成分,將先進文化以及崇高文化和所有有益的文化全部“引進來”,實現體量化的加工,轉換成為中國特有的特色文化教育措施,同時也有利于先進文化和崇高文化的建設,利于民族進步,增進文化認同感。
4? 結語
相較于傳統的單線程圖書館的資源建設,開放性的資源化建設更加適合高校圖書館的文化建設內涵。尤其是在目前文化建設“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歷史大勢中,為內涵建設提出了更高層次的建設要求。該文結合動態的閉環思維,將高校圖書館資源建設融入到文化輸出模型當中,結合“奧格爾維法則”為基本啟發點,實現了特色資源建設的文化輸出模型,為高校圖書館工作機制轉型升級提供了依據,有助于推動文化輸出的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1] 徐瑋婕,陳雅.公共圖書館特色文化資源數字化建設指標研究[J].圖書館,2021(2):29-35.
[2] 史蕾.數字人文理念下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探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1,5(2):136-138.
[3] 于會弟.關于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的研究[J].科技資訊,2021,19(4):176-178.
[4] 耿志杰,曹澗川,林珊,等.論研究方法與中國圖書館學研究范式的轉變[J/OL].圖書館論壇:1-12[2021-08-11].https://www.kns.cnki.net/kcms/detail/44.1306.G2.20210624.0659.002.html.
[5] 司莉,陳辰,郭思成.中國圖書館學的應用實踐創新及發展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21,47(3):23-42.
[6] 韓藝.淺談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問題及對策[J].教育信息化論壇,2019,3(8):71-72.
[7] 劉芳,李艷萍.試論高校圖書館的科學化管理[J].科技創新導報,2019,16(29):252-253.
[8] 王震.高校圖書館建設與管理研究[J].科技資訊,2020,18(17):178-179.
[9] 于非.基于情境要素適配的高校數字圖書館資源情境化推薦路徑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1(6):7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