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振寧
(寧夏醫科大學資產管理處,寧夏 銀川 750001)
實驗室生物安全涉及的對象較多,包括實驗操作人員自身的安全、實驗室內其他人員的安全、實驗對象的安全和生態環境的安全等方面[1]。為了減少生物安全隱患以及生物安全事故,保障各個方面的安全,強化對醫學生的生物安全知識與技能水平的實踐極為重要。為了滿足醫學生個人的發展以及國家教育改革的需要,相關的教學實踐和培育措施已經在高校開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由于學科特點,醫學生需要在實驗室進行大量的實驗活動和研究工作,在這個過程中涉及實驗室的生物安全問題[2]。出于減少生物安全事故、保障醫學生安全的考量,開展提高醫學生實驗室生物安全知識與技能水平的實踐是必要的。
實驗室生物安全事故會產生嚴重的后果,在各個方面的影響中,對環境的安全影響最廣泛。實驗室內的生物安全問題容易引起突發性傳染病事件,并且往往會造成難以挽回的后果。表1和圖1為實驗室安全事故統計數據和分析。實驗室的安全事故往往會對相關人員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3]。 2003年在新加坡以及中國臺灣等地發生的實驗室冠狀病毒泄漏事件就是一場影響廣泛、危害極大的生物安全實例。為了防止類似惡性事件再次發生、消除相關隱患,有必要強化對醫學生的生物安全教育。同時,國家出臺了《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一系列管理條例以及法律法規,以強化生物安全管理。加強對醫學生的生物安全教育是加強生物安全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

表1 實驗室的安全事故數據

圖1 實驗室的安全事故統計分析
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大多是由于相關實驗人員的生物安全意識薄弱,在開展實驗以及研究工作的過程中未注重生物安全防范。生物安全知識和技能是生物安全意識的基礎,生物安全意識的薄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生物安全知識和技能的匱乏[4]。通過相關人員的調查研究可以發現,醫學生對實驗室生物安全知識的知曉率相對較低(見表2),生物安全的技能水平較低,缺乏相關的防范意識和事故應對措施。醫學生獲取生物安全知識的途徑較少,往往是通過老師的課堂教學,很少主動學習進而彌補生物安全知識的缺陷。同時,在生物安全知識和實際的實驗室操作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醫學生學習的生物安全知識在實踐中無法應用。部分醫學生雖然了解相關的生物安全知識,但在實驗過程中往往忽視了生物安全防范措施。例如在實驗時未穿戴相關防護用品、實驗后不注重白大褂的清洗、違反實驗室的規章制度等。綜上種種原因,有必要強化醫學生的生物安全知識以及技能培訓。

表2 某醫科大學不同專業學生對實驗室生物安全知識知曉率
隨著實驗室生物安全知識培訓在各級各地疾控中心以及醫院的開展,高校對醫學生開展的生物安全教育顯得十分不足。受傳統的重教學、重科研、輕安全觀念的影響,本科生生物安全教育普及程度仍然較低。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開展,對醫學生各個方面的要求相應提高。對醫學生的動手操作以及實踐能力的要求提高,使得實驗安全問題更加突出。為切實提升醫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開展提高醫學生實驗室生物安全知識與技能水平的實踐是必要的。但當下高校對生物安全教育未予以足夠的重視,忽視了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安全問題,存在相關課程教育缺失、實驗室設備陳舊、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落后的情況,反映了高校對醫學生生物安全教育的落實有所懈怠。因此,在現實情況以及未來需要的雙重要求下,高校進一步開展醫學生生物安全知識與技能培養的活動不可或缺。
出于生物安全管理以及醫學生生物安全意識薄弱的考量,加強對醫學生的生物安全知識與技能教育是必要的。只有從各個方面同時采取相應的措施,才能真正提升醫學生的生物安全知識與技能水平,減少生物安全隱患以及事故,保障學生的安全,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隨著生物安全事故的頻發,為加強生物安全管理,國家出臺了相關的法律法規和管理條例。相關高校應將這些法律法規以及管理條例納入教學范疇,引起教師以及醫學生的重視,促進相關生物安全知識的教育以及普及。一方面,學校可以開設專門的課程講解生物安全的相關知識以及技能,將這類課程納入醫學生的培養方案。同時,可以拓寬醫學生獲取生物安全知識的途徑,例如開展相關生物安全知識競賽以及普及活動等。通過這些活動和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安全知識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降低生物安全知識普及的難度。通過對醫學生生物安全知識的普及以及生物安全技能的提高,強化他們的生物安全意識,避免產生安全隱患。
學校應完善實驗室操作規范,對醫學生的實驗提出更加嚴格的要求。加強對管理制度以及操作規范的普及,要求醫學生依據操作規范開展實驗,避免實驗時態度散漫以及隨意。例如要求醫學生進入實驗室時規范穿戴相關防護服,在實驗結束之后及時脫下并清洗防護服,禁止穿防護服去公共場合。同時,可對醫學生進行統一的知識培訓,強化他們的生物安全認知,并對他們錯誤的行為予以指導和指正。完善實驗室廢棄物的處理原則,讓醫學生采取更恰當的廢棄物處理方式,實現廢棄物的妥善處理。通過對醫學生的嚴格規范以及要求,培養他們的良好安全習慣,使他們在提高操作能力的同時,將生物安全理念牢記心中。
生物安全實驗室是醫學生進行實驗活動的主要場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生物安全問題。學校應完善生物安全實驗室的相關配套實驗設施,對使用時間較長的設施進行及時維修以及更換,避免醫生學在實驗時設備出現問題。同時要完善實驗室的意外事故防范系統以及相關配套設施,在發生意外事故時,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意外造成的危害??梢酝ㄟ^完善生物安全實驗室的配套設施提升生物安全實驗室等級,增強生物安全實驗室的抗風險能力。加強對醫學生生物安全知識與技能的培養離不開實驗室完善的配套設施的支持,完善的實驗室設施是保障醫學生實驗安全的重要基礎。
在相關配套設施的基礎上,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在建立質量管理體制以及制定相關操作規程的同時,要完善具體的操作標準,不能僅停留在空泛的規定性層面。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的同時,要將制度層層貫徹,提高執行力度,建立相關的監督機制以及問責機制。在制度的規范以及驅動之下,醫學生以及實驗室的工作人員能嚴格遵守實驗室的安全操作規定,減少生物安全隱患以及意外事故。
無論是出于加強安全管理、減少安全隱患及事故的考量,還是基于醫學生生物安全知識及技能匱乏、生物安全意識相對薄弱的現實狀況,對醫學生生物安全知識與技能培養的實踐都是必要的。在實踐的過程中,不僅要加強對醫學生生物安全知識的普及,提高醫學生的生物安全技能,更要強化醫學生的生物安全意識,使其在思想上認識到實驗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同時,高校也應完善生物安全實驗室的配套設施以及安全管理制度,為減少意外事故的發生提供必要的設備以及制度保障。提高醫學生實驗室生物安全知識與技能水平的相關實踐措施,對保障醫學生的健康安全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對減少我國實驗室生物安全實驗事故以及加強生物安全管理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