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理想信念的旗幟 在青少年心中高高飄揚——記蕪湖市關工委旗幟報告團
馬小平 管天文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
各方面必須都過硬的旗幟
讓理想信念旗幟在青少年心中高高飄揚

蕪湖市關工委旗幟報告團成員張龍云在青少年中開展黨史國史教育
蕪湖市關工委報告團之所以用“旗幟”命名,有3 個方面的意涵:一是報告團所有宣講活動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二是報告團每一位成員自身必須是各方面都過得硬的旗幟;三是通過報告團的宣講,讓理想信念的旗幟在青少年心中高高飄揚,教育引導他們永遠聽黨話,堅決跟黨走,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蕪湖市關工委旗幟報告團至今已走過29 個年頭,這支以離退休老同志為主體、由各條戰線先進模范、優秀共產黨員、法律和教育工作者組成的隊伍,從最初的12 人發展到現在的40 人。他們當中,有中共蕪湖市委原書記金庭柏(已故),新四軍老戰士、“全軍先進離退休干部”阮萬鈞(已故),被中宣部授予“紅色經典宣傳員”的退伍老兵何志城,新四軍史和抗戰史研究專家、安徽師范大學教授房列曙,曾連續6 屆登上國際油菜學術大會講壇的全國勞模、農民科學家楊良金,中國人民志愿軍一級戰斗英雄李家發烈士的胞妹李家英,“中國好人”、繁昌新四軍三支隊司令部舊址紀念館義務講解員徐孝旺,全國勞模、全國道德建設先進個人、出租車駕駛員馬本萱等。多年來,蕪湖市關工委旗幟報告團將宣講活動融入“放飛中國夢·傳承紅基因”系列主題教育中,工作領域也從中小學延伸到大專院校,進而拓展到廠礦企業、街道社區、機關部隊。2015年至2020年間,共作報告3369 場,受教育達66.7 萬人次。報告團中有多位同志榮獲全國、省、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稱號,趙玲、馬本萱、楊良金、宋紅偉分別受到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接見,成為全市、全省乃至全國關工隊伍中熠熠閃亮的明星。
多年來,報告團貼近青少年思想實際、學習實際、生活實際。走進新時代,蕪湖市關工委旗幟報告團將再出發,再啟航,努力打造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品牌,讓理想信念的旗幟在青少年心中高高飄揚!
賡續紅色血脈 傳承紅色基因——五老學黨史暨蕪湖小記者“雙百行動”側記
本刊特約通訊員 馬小平
近距離感受到爺爺奶奶們身上的特殊魅力
他們每個人都稱得上一面旗幟
我們一定要以共產黨員為榜樣
努力實現人生出彩

顧秀蓮和省關工委、蕪湖市黨政領導共同按下“雙百行動”啟動球
“7月2日,我作為參加‘雙百行動’的蕪湖小記者,面對面采訪了蕪湖市關工委主任、老黨員魏道斌爺爺。采訪過程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魏爺爺多年來一直都在為蕪湖防汛抗旱的事情而操勞,如今,73 歲高齡的他仍然是市防指總顧問。魏爺爺還和我們分享了他在人民大會堂發言的結束語:‘一個共產黨人如何保持退休不褪色,我心目中的最佳崗位就是關工委,和孩子們在一起最快樂!’他的話真讓我感動。那一刻,我便在心中埋下了一顆理想的種子:長大后,我也要成為一名像魏爺爺一樣的優秀共產黨員!”
這是7月5日大江晚報“蕪湖小記者‘雙百行動’”專欄刊發的北塘小學403 班邵清涵同學的一段感悟,這或許反映了參與該項活動的100名“小記者”的共同心聲。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安徽省、蕪湖市兩級關工委共同主辦,蕪湖傳媒中心承辦的蕪湖小記者“雙百行動”,從全市3000名小記者中遴選100 名優秀小記者,對不同年代、不同時期入黨的100 名優秀共產黨員進行采訪。這100 名優秀共產黨員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輝煌歷程,讓小記者切身感受到他們對黨忠誠、無私奉獻的精神,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4月27日。蕪湖小記者“雙百行動”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王稼祥紀念園廣場正式啟動。中國關工委主任顧秀蓮、安徽省關工委主任張俊等領導應邀蒞臨現場,共同轉動“啟動球”,宣告蕪湖小記者“雙百行動”正式啟動。
啟動儀式后,小記者在媒體專業新聞工作者指導下迅速投入采訪活動中,大江晚報在重點版面開設專欄予以連續報道,受到廣大讀者的關注。6月6日下午,主辦單位召開座談會,邀請5 名小記者代表和5 名被采訪優秀黨員,暢談參加“雙百行動”的體會和感悟。會上,安徽師范大學教授、中國現代史研究專家房列曙,市關工委旗幟報告團成員張龍云,全國勞模、公交集團“劉衛娣線路”原隊長劉衛娣,全國“最美志愿者”、耿福興餐飲管理公司總經理高述紅,鏡湖區荷塘社區黨委書記、關工委主任錢萍相繼發言,謳歌黨的豐功偉績,抒發愛黨愛國的赤子情懷,表示要順應時代的新變化和青少年的新需求,講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
小記者代表王芯蕊、韓雨潔、葉云帆、邢星,溫羽宸在發言中說,我們有幸在大江晚報記者的帶領和指導下參與了“雙百行動”,近距離感受到這些共產黨員爺爺奶奶們身上的特殊魅力。他們在最艱苦、最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書寫下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每個人都稱得上一面旗幟。我們一定要以共產黨員為榜樣,從小聽黨話跟黨走,發奮讀書,努力實現人生出彩。
幫助更多寒門學子實現人生出彩
孔祥鳴 方佳金 孟繼安
基金會資金總數達2910萬元
基本金1900多萬元
累計資助中小學生特困生9309人
資助金額1082.27萬元

蕪湖市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市愛心助學基金會理事長李志國為貧困學生發放助學金
每年秋季開學之前,蕪湖城鄉特困家庭的學子總能收到各級關工委發放的一筆助學金,受助學生和他們的家長謂之“及時雨”。而這場“及時雨”正是蕪湖市愛心助學基金會送來的。
市愛心助學基金會創設于2009年5月,是全市第一家非公募基金會。當時,剛由市人大常委會主持工作的副主任轉崗市關工委主任的魏道斌,鑒于各級關工委助學助困的職責,提出籌建蕪湖市愛心助學基金會,資助中小學特困生完成學業。社會各界和眾多企業家紛紛響應,短短幾個月就募集到原始基金400 萬元。2009年5月,蕪湖市愛心助學基金會正式成立,并確定了“本金不動,將每年的增值收益用于助學助困項目”的原則。這一“長效機制”,保證了助學助困等公益活動的可持續。當年,首次資助中小學生300人,資助金額18 萬元。2020年,資助的貧困生增加到884 人(其中22 人被列為重點資助對象),資助金額62.5 萬元。此后,基金會相繼設立了中小學特困生資助項目、中小學特困生重點資助項目、“希望之星”華億獎學金和華億助學金、青少年疾病援助等公益項目。2017年,市關工委按照“脫貧攻堅 關工助力”工作部署,結合蕪湖實際,對106 名貧困家庭學生實施“雙百雙扶”關愛工程,基金會積極參與,給予每人每年不低于1200元的資助,加上縣市區關工委人均3000 元/年的資助,直至全面脫貧。
十余年來,蕪湖市關工委和市愛心助學基金會領導多方奔走和宣傳,極大地提升了愛心助學基金會的知名度和美譽度。2017年,香港福建信義玻璃公司向市愛心助學基金會捐資50 萬港幣(48.6 萬元人民幣),這筆善款全部用于無為市蜀山鎮雙泉小學新建運動場等教學設施。2019至2020年,情系家鄉的上海宇培集團董事長李士發先生先后向市愛心助學基金會捐款200 萬元,全部用于助學助困和農村學校教育教學設施建設。首幢由宇培集團捐款興建的“宇培教學樓”在無為市泉塘鎮落成,已于2020 新學期交付使用。2021年5月,馬鞍山市中加雙語學校一次性向蕪湖市愛心助學基金會捐贈300 萬元。當年8月,即有10 名家庭困難的高考優秀學生每人獲贈6000 元獎學資助。
目前基金會資金總數達2910 萬元,其中基本金1900 多萬元;累計資助中小學生特困生9309 人,資助金額1082.27 萬元。與此同時,市愛心助學基金會傾情關愛“留守兒童”,每年向基層“留守兒童”之家、鄉鎮少年宮等贈閱圖書,組織留守兒童參加科技夏令營等活動。
與困境學子風雨同舟,砥礪前行。市愛心助學基金會將進一步做大 “蛋糕”,力爭“十四五”期末基本金達到3000 萬元規模。同時,著眼新時代、新階段,積極探索改進助學助困方式,拓展助學新渠道、新載體,主動“走出去”,爭取1至2 個慈善公益項目落地蕪湖,幫助更多寒門學子實現人生出彩。
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展示新作為
宋建華 劉杰義
戰“疫”有我
五老轉型“五大員”
助力防汛抗洪救災
在風口浪尖綻放五老風采

基層關工委五老志愿者慰問奮戰抗洪一線的子弟兵
戰“疫”有我,五老轉型“五大員”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蕪湖市關工委第一時間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和省關工委的部署,從3月初即正式上班。要求各級關工組織和廣大五老提高政治站位,樹立大局觀念,充分發揮五老獨特優勢,助力做好輿論宣傳和正能量傳播;樹立五老不被感染就是作貢獻的理念,切實加強自我防護;主動服務大局,量力而行參加聯防聯控工作。
廣大五老帶頭遵守疫情防控各項制度規定,配合所在區域街道,助力參與基層宣傳督導活動,用自己的行動把初心使命書寫在防控疫情第一線。無為市在湖北省務工經商返回人員多達9000余眾,其中從武漢市返回者就有6000多人,疫情防控風險很高。市各級關工委和五老迅速轉型“五大員”,主動擔當疫情防控宣傳員、村口卡點檢查員、留守兒童守護員、生活用品配送員、大街小巷巡邏員,助力黨委政府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同時,為了表達對全市馳援湖北戰“疫”醫護人員以及子女的關愛慰問之情,市關工委舉行愛心捐款活動,用善款購置了總面值61000余元的愛心讀書卡,贈送給馳援湖北的每位醫護人員的子女,用愛心讀書卡助力下一代健康、快樂成長。
2020年12月8日,市關工委召開表彰大會上,對30名五老助力抗疫先鋒先鋒人物進行表彰,號召全市各級關工委和五老弘揚偉大的抗疫精神。
助力防汛抗洪救災,在風口浪尖綻放五老風采
2020年夏,蕪湖累計降水量是歷史同期的3倍,創新中國建國后之最;長江水位最高時達到12.70米,距1954年歷史最高水位只差0.11米;青弋江、水陽江、漳河、西河等主要支流均超警戒水位,形成江南江北兩面夾擊、長江內河“兩線作戰”的態勢。面對洪水,市關工委在市委市政府、市防指的號召下,第一時間發布《致全市關工五老同志的一封信》,動員全市各級關工委和廣大五老助力做好防大汛、抗大洪、搶大險、打硬仗的各項工作。據不完全統計,全市8萬多名五老中有4萬多人直接或間接投身到防汛抗洪救災斗爭中,參與鄉村、社區管理服務和抗洪搶險后勤保障等工作,有些縣市區關工委領導還被聘任為防洪搶險指揮部顧問,為當地防汛搶險發揮決策咨詢作用。市關工委主任魏道斌作為市防指總顧問,在防汛抗洪一線度過了38個緊張的日日夜夜,為市委市政府領導當好參謀助手,以實際行動助力抗洪搶險。2020年11月17日至18日,在紀念中國關工委成立30周年暨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會上,魏道斌作為先進個人代表出席大會,并作了《讓“五老精神”在風口浪尖綻放飛揚》的發言,受到與會同志高度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