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蕪湖市關工委基層活動剪影
自2011年10月至今,在蕪湖市關工委倡議下,蕪湖的12 所高校由安徽師范大學關工委牽頭成立了“蕪湖高校關心下一代工作聯席會”。10年來,“聯席會”以半年一次的活動頻率,共召開了20 次會議。各高校關工委在配合校有關部門做好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時,還動員青年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社會,積極參與地方基層治理、鄉村振興、幫扶留守兒童等社會實踐活動。
蕪湖市直機關單位關工委組織建設經歷了起步、發展、提升三個階段。10多年來,市直單位關工委始終圍繞一個中心,即黨委重點工作中心任務,實施兩個抓手即“結對共建”和“五好創建”,注重三個發揮,即發揮單位職能優勢、人脈優勢和工作經驗優勢,為推進全市關心下一代事業創新發展發揮積極作用。截至目前,實現了75個市直單位關工委組織全部建立健全,關心下一代工作組織建設全覆蓋。
弋江區關工委堅持以黨建帶關建引領,不斷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強化工作保障,注重為關工委工作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不斷擴大關工委組織在基層的有效覆蓋面,有效保障關工事業持續創新發展,全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呈現蓬勃活力。
無為市是勞務輸出大市。從2013年初開始,市關工委為解決留守兒童問題,實施“522”關愛工程。實現工作日、假期,對留守兒童的學習、課余生活等全方位關愛。鎮村兩級關工委對困境留守兒童開展 “3+1”幫扶活動,即一名五老、一名愛心企業家和一名教師聯手幫扶一名留守兒童。
南陵縣關工委利用多種媒體平臺在全社會加大普法教育宣傳力度,同時在壯大青少年法治教育隊伍、開展法律知識競賽、推進青少年普法教育研究等方面加強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在中國關工委、國家司法部、中央綜治辦舉辦的“關愛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動中,縣關工委兩度榮獲“先進單位”,10 所學校獲“零犯罪學校”稱號。
“五四”愛心學校是鏡湖區關工委為解決困難家庭子女教育問題而創辦的青少年活動陣地,至今已堅持了17年。該項目是由安徽師范大學志愿者吳青山帶領10 名大學生發起,專門針對困難家庭子女無償進行“一對一”的學習幫扶。時至今日,教學點已發展到20 余個,先后有700 余名大學生志愿者幫助了1000 余名留守兒童、困難學生。
三山經開區關工委圍繞建設“平安校園”這一主題,堅持在全區各中心小學開展“關工護校志愿者”活動。同時該區還協調整合社會力量改善留守兒童的成長環境,自2014年12月開始先后在保定新城等6 個社區建立了“留守兒童快樂驛站”。
灣沚區關工委根據上級關工委“鄉村振興、關工助力”的工作部署,圍繞區委、區政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充分發揮五老優勢,分別在鄉風文明、生態宜居、產業振興、鄉村治理、文化振興等五個方面助力“鄉村振興”。
鳩江區民營企業聚集度較高,企業關工委在組建工作過程中一方面注重對青年職工進行法治、思想品德、科學文化教育,另一方面把工作重點放在協助企業主為困難青工個人和家庭解決實際困難。截至2020年末,全區58 家民企成立了關工委,其中有4 家獲評區“五好”關工委。
2010年,回鄉青年王楊勝在繁昌經濟開發區橫東村原支部書記、村關工委主任孫以升的勸說和幫扶下,開始發展食用菌生產。幾年來,在區、鎮、村關工委科技培訓、業務指導、跟蹤幫扶、多方協調和資金支持下,王楊勝解決了生產過程中的諸多問題,他的食用菌年產平菇達2000 萬斤,產品在蕪湖市場占有率達到80%,被市農業部門授予“農業科技示范戶”“先進農民專業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