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山市撫松縣關工委
農村新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如果說脫貧攻堅是一場攻城拔寨的殲滅戰,那么鄉村振興就是久久為功的持久戰。為做好二者有效銜接,全國各地關工委、五老再次行動起來。
本期《農村新貌》欄目為您講述吉林省白山市撫松縣關工委助力青年農民楊子亮創業改變命運的故事,及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五老黃顯良回鄉創建生態旅游景點助力鄉村振興的感人故事。

楊子亮
在吉林省白山市撫松縣北崗鎮蒲春河村,有一處現代農業種植園,園區內擁有現代化的農業設施設備,先進的無公害種植管理技術,數不清的木耳菌袋擺放在種植園中,一眼望不見盡頭。這就是青年農民楊子亮的創業基地,他的創業故事和關工委有一段淵源。
因父母身患多種疾病,喪失勞動能力,楊子亮為給他們治病四處籌款,在最艱難之時,黨的精準扶貧好政策幫他解決了基本生活保障問題。等靠要是不可能富起來的,楊子亮心里明白。經多方考察,發現種植食用菌前景好,于是東拼西湊借了3 萬多元啟動資金。隨后又在鎮黨委、關工委的幫助協調下,投入10 萬元擴大生產規模。因剛創業,不懂技術,資金有限,一年下來的收入仍入不敷出。他想繼續擴大生產規模,但資金是個大難題。這時,鎮領導和關工委知道了楊子亮的困難,幫忙申請辦理了扶貧貸款。有了資金支持,大幅提升了木耳產量,楊子亮看見了致富的希望。他說:“這一切都得益于政府的好政策和關工委的傾情幫扶。”楊子亮動員村民一起發展木耳產業,不懂配料的,他就全程跟蹤指導,無償傳授經驗。在他的帶領下,小木耳成了村里的大產業,種植規模達60 萬袋。如今,楊子亮轉變發展思路,以種植靈芝孢子粉為主,靈芝產量達3 萬椴,孢子粉產量有1500 斤,年收入達15 萬元。
2019年,以楊子亮脫貧致富故事為背景拍攝的《木耳花開》微電影完成。2021年,楊子亮被評為“全國優秀農民工”,赴京參加了全國優秀農民工和農民工工作先進集體表彰大會,他說這一切像做夢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