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公,趙 珊,白 凱,張 寧,張 楠
肝纖維化是肝臟受到各種損傷后細胞外基質(zhì)過度沉積和異常分布的修復反應,是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等各種慢性肝病向肝硬化發(fā)展過程中的關(guān)鍵步驟[1,2]。早期準確診斷和評估肝纖維化的進展程度,及時給予抗纖維化治療對預后至關(guān)重要。肝活組織檢查仍然是診斷肝纖維化的“金標準”,但其作為有創(chuàng)性檢查,不便于臨床觀察肝纖維化的動態(tài)變化和評價治療效果,其應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3,4]。血清學檢測操作簡單,取材方便,是診斷肝纖維化程度較為理想的方法。在肝纖維化研究中,已有報道[5-7]發(fā)現(xiàn)血清α1酸性糖蛋白(α1 acidic glycoprotein,AAG)、α1-抗胰蛋白酶(α1-antitrypsin,AAT)和觸珠蛋白(haptoglobin,HP)作為肝臟合成的蛋白,受肝纖維化程度的影響,可能有助于肝纖維化程度的分期診斷。本研究檢測了CHB患者血清AAG、AAT和HP水平,并探討了其診斷肝纖維化分期的效能,現(xiàn)將研究結(jié)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196例,男性124例,女性72例;年齡為21~72歲,平均年齡為(43.2±8.5)歲。符合我國2015年發(fā)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診斷標準[8]。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②合并其他類型的肝炎病毒感染;③合并風濕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肝外纖維化相關(guān)性疾病;④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或失代償期肝硬化;⑤既往存在肝臟手術(shù)史。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內(nèi)容充分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獲得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肝組織病理學檢查 在B超引導下,使用MG15-22型全自動穿刺活檢槍(美國巴德公司)行肝穿刺,獲取長約1.5~2.2 cm的肝組織,置入甲醛溶液中固定,常規(guī)石蠟包埋、切片、HE染色。參照Scheuer肝組織纖維化分期(S)標準,將肝纖維化分為5期(S0~S4)[9]。
1.3 血清指標檢測 使用日本Sysmex XN 3000型全血細胞分析儀檢測血常規(guī);使用日本OLYMPUS AU54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生化指標;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血清AAG(湖南德榮生物醫(yī)學工程有限公司)、AAT(山東博科生物產(chǎn)業(yè)有限公司)和HP(南京澳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水平;計算天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血小板指數(shù)(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to platelet ratio index,APRI)[10]和基于4因子的肝纖維化模型(FIB-4)評分[11],即,APRI=(AST測定/AST正常上限)×100/血小板計數(shù),F(xiàn)IB-4=年齡×AST/[血小板計數(shù)×(ALT)1/2]。

1.2 肝纖維化分期情況 在本組196例CHB患者中,經(jīng)組織病理學檢查提示肝纖維化分期S0、S1、S2、S3和S4期依次為18例(9.2%)、38例(19.4%)、46例(23.5%)、41例(20.9%)和53例(27.0%),其中顯著性肝纖維化(S2~S4)患者140例(71.4%)。
2.2 不同肝纖維化分期CHB患者血清AAG、AAT和HP水平比較 不同肝纖維化分期的CHB患者血清AAG、AAT和HP水平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呈隨著肝纖維化程度加重,血清AAG和HP水平逐漸降低,而血清AAT水平逐漸升高的現(xiàn)象,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不同肝纖維化分期CHB患者血清指標比較
2.3 血清AAG、AAT、HP及三者聯(lián)合診斷顯著性肝纖維化的效能分析 血清AAT診斷CHB患者顯著性肝纖維化的AUC與AAG或HP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Z=0.832,P=0.406;Z=0.318,P=0.726);血清HP診斷CHB患者顯著性肝纖維化的AUC與AAP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2.150,P=0.032)。基于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將血清AAG、AAT和HP水平進行多參數(shù)擬合,得到聯(lián)合診斷模型(模型1):Logit(P)=2.120-0.147×AAG+0.075×AAT-0.113×HAP,其診斷顯著性肝纖維化的效能顯著高于任一單項指標,即聯(lián)合診斷的AUC分別大于AAG、AAT或HP單獨診斷的AUC(Z=3.885,P=0.000;Z=3.161,P=0.002;Z=2.341,P=0.019,表2、圖1)。

表2 血清AAG、AAT和HP或聯(lián)合診斷顯著性肝纖維化的效能分析

圖1 血清AAG、AAT、HP及三者聯(lián)合診斷顯著性肝纖維化的ROC曲線
2.4 模型1、FIB-4和APRI診斷顯著性肝纖維化的效能比較 經(jīng)ROC曲線分析顯示,模型1診斷CHB患者顯著性肝纖維化的AUC與FIB-4或APRI模型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Z=1.457,P=0.145;Z=0.751,P=0.453,表3、圖2)。

表3 各模型診斷顯著性肝纖維化的效能比較

圖2 各模型診斷CHB患者顯著性肝纖維化的ROC曲線
隨著CHB患者肝纖維化的發(fā)生及發(fā)展將進一步導致疾病向肝硬化和肝癌進展,肝纖維化甚至早期肝硬化在組織學上具有可逆性,故臨床早期診斷肝纖維化并及時干預意義重大。近年來,無創(chuàng)性診斷方法因操作方便、安全性高,患者接受度高等已成為診斷肝纖維化的研究熱點。早期診斷肝纖維化將有助于更好地判斷病情、指導治療和評估療效。采用血清學指標指導肝纖維化診斷是目前研究的熱點,但相關(guān)報道發(fā)現(xiàn)的診斷模型的應用價值褒貶不一[4,12-14]。本研究分析了不同肝纖維化分期的CHB患者血清AAG、AAT和HP水平的變化,結(jié)果顯示隨著肝纖維化程度的加重,血清AAT水平隨之上升,而血清AAG和HP水平逐漸下降,提示它們水平的變化可以反映肝纖維化程度。
AAT是絲氨酸蛋白酶抑制劑超家族成員,主要由肝細胞合成并分泌,其他一些細胞包括單核細胞、巨噬細胞、嗜中性粒細胞和支氣管上皮細胞也可少量合成和分泌AAT。AAT作為抗蛋白酶,在與蛋白酶的作用平衡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目前,AAT在肺和肝臟疾病發(fā)病過程中的作用已有眾多研究[15]。雖然AAT是典型的蛋白酶抑制劑,然而眾多研究顯示,其還參與全身免疫炎性反應,是一種急性時相蛋白[16]。CHB患者血清AAT水平變化的機制可能與肝組織炎性反應、纖維化等病理性改變有關(guān),目前研究傾向于肝細胞變性引起的細胞炎癥狀態(tài)可引起蛋白酶類釋放增加,導致AAT代償性增高。
HP是主要由肝臟合成的糖蛋白,其生理功能包括結(jié)合游離的血紅蛋白,防止其經(jīng)腎小球濾過并沉積于腎小管,引起腎功能損害。在HP與血紅蛋白復合物形成與降解的過程中其均無法重復利用,因而在肝實質(zhì)受損時,HP可因肝臟的生物合成能力不足導致其血清水平明顯降低。研究[17]顯示,HP可以較為敏感地反映肝實質(zhì)損傷程度。隨著肝實質(zhì)損傷程度加劇,其合成效率逐漸下降,在肝病患者表現(xiàn)為血清HP水平明顯下降。在本組病例,輕度肝纖維化(S1期)CHB患者血清HP水平已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隨著疾病的進一步進展,其HP水平持續(xù)降低。由此可見,CHB患者血清HP水平是反映肝臟蛋白質(zhì)合成的靈敏指標,對于肝實質(zhì)損傷程度的判斷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血清AAG是肝臟合成分泌的一種由181個氨基酸殘基組成的多肽鏈構(gòu)成的蛋白質(zhì),是人血漿中含糖量最高、酸性最強的糖蛋白。AAG是一種急性時相蛋白,在正常情況下其血清水平較為穩(wěn)定。當機體處于感染、炎癥和腫瘤等病理狀態(tài)下,AAP水平明顯增高,而在慢性肝炎、肝纖維化或肝硬化等患者,其血清水平則明顯下降[18-20]。在本組病例,隨著肝纖維化程度的加重,血清AAG水平逐漸下降,提示隨著肝纖維化進展,肝細胞損傷不斷加重,而在顯著性肝纖維化時肝細胞廣泛受損,肝功能較差,AAG的生物合成能力顯著降低。因此,血清AAG水平可作為判斷肝纖維化進展程度的潛在指標。
ROC曲線常用于診斷模型的效能分析,能夠根據(jù)診斷界值的動態(tài)變化而全面、客觀地反映模型的診斷效能。考慮到單一指標在疾病診斷中的敏感度和特異度有限,本研究將AG、AAT、HP三者聯(lián)合用于診斷顯著性肝纖維化時,其診斷效能顯著大于各單項指標,其AUC達0.844(95% CI:0.769~902),提示聯(lián)合診斷模型對CHB患者肝纖維化具有較好的診斷價值,對診斷肝纖維化分期顯示出有意義的苗頭。目前,國內(nèi)外已成功建立的由多種血清學指標組成的肝纖維化診斷模型,如FIB-4模型和APRI模型等,在臨床診斷肝纖維化分期方面顯示出較好的準確性,其應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慢性肝病患者肝穿刺活檢的需要[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