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穎斐 ,田詠 ,張偉鋒 ,蘇立碩 ,趙國元 ,孫宏源 ,孫彬栩 ,金玥 ,韓耀巍 ,馬運濤 ,馬兆潤 ,王賢良 ,朱振剛 ,劉旻 ,吳深濤 ,劉維 ,賈英杰 ,楊洪濤 ,史哲新 ,王強 ,李彬 ,李新民 ,劉新橋 ,毛靜遠
(1.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國家中醫針灸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天津 300381;2.天津市海河醫院,天津 300350)
2020年3月19日,天津市確診了首例境外輸入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截至2020年4月24日共確診56例,現將56例輸入性病例中醫病證特點報告如下。
1.1 病例來源 2020年3月19日—2020年4月24日收治于天津市海河醫院的新冠肺炎輸入性病例患者。
1.2 西醫診斷和分型標準 診斷標準及分型標準參考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擬定,將本病分為輕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4種分型[1]。
1.3 中醫辨證標準 參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1]中醫部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診療天津方案》[2]及《溫病學》[3]中相關內容制定中醫辨證標準。
1.4 納入標準 境外輸入;符合新冠肺炎診斷標準;知情同意。
1.5 排除標準 不能配合采集信息者。
1.6 調查內容 應用前期制作的“天津地區新冠肺炎的中醫證候調查表”[4],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基本信息、入院時臨床癥狀以及舌象、西醫診斷及分型、中醫辨證等。
1.7 調查方法 對調查人員進行統一培訓,調查人員在患者入院后第一時間進入隔離病房,針對新入院輸入性病例開展中醫證候調查,通過網絡及現代信息傳輸工具將舌象、信息采集表等內容進行實時傳輸[5]。
1.8 統計學方法 采用Excel建立數據庫,運用SPSS 24.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描述性資料進行頻次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用例數和百分比進行描述。
2.1 一般情況調查 56例輸入性患者中,男28例(50%),女 28例(50%);年齡 2~70歲,平均年齡(29.26±14.31)歲;體重指數(BMI)22.64±4.17;分型中,輕型 0例(0.0%),普通型 51例(91.1%),重型3例(5.4%),危重型2例(3.6%);合并疾病中,高血壓病2例(3.6%),糖尿病4例(7.1%),冠心病6例(6.8%),乙型肝炎5例(8.9%);發病國家中,英國18例(32.1%),美國16例(26.8%),法國11例(19.6%),西班牙6例(10.7%),加拿大2例(3.6%),德國 1例(1.8%),菲律賓 1例(1.8%),瑞士 1例(1.8%)。
2.2 發病初期臨床癥狀調查 56例輸入性病例發病初期臨床癥狀調查結果見表1。

表1 發病初期臨床癥狀調查Tab.1 Investigation of clinical symptoms at onset
2.3 入院時臨床癥狀及舌象調查 56例輸入性病例入院時臨床癥狀及舌象調查見表2、表3。

表2 入院時中醫癥狀調查Tab.2 Investig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symptoms at admission

表3 入院時舌象調查Tab.3 Investigation of tongue image on admission
2.4 與本土病例的病證特點比較 相比較天津地區本土病例的病證特征[4],56例輸入性病例的特點分析如下:1)性別分布更加均衡,平均年齡明顯更小;普通型患者明顯多于本土病例,重型患者明顯少于本土病例;同時合并疾病相對較少。2)發病以英國、美國、法國、西班牙等歐美國家為主。3)與本土病例以發熱(87.5%)作為最常見的首發癥狀不同,輸入性病例發病初期發熱者只占37.5%,兩者差距足足有50個百分點;咳嗽、乏力都相對多見且差別不大,但輸入性病例更多為無痰或少痰,且鼻塞、咽干、咽痛比例高于本土病例;此外,輸入性病例與本土病例的顯著區別還在于出現了嗅覺減退和味覺減退的病例,甚至其中有2個病例出現了嗅覺喪失的情況。4)兩者入院時中醫癥狀相比較,輸入性病例惡寒多而發熱少,咳嗽多而乏力少,鼻塞、咽干、咽痛、嗅覺減退和味覺減退比例仍明顯高于本土病例;輸入性病例出現納呆(21.4%)及腹瀉者(16.1%)也不在少數,但仍明顯少于本土病例(46.7%,45.5%),同時口渴比例明顯偏高;對舌象進行比較,輸入性病例(48.2%)膩苔明顯少于本土病例(79.5%),且更多見紅舌(69.6%),本土病例更多見暗紅舌(31.8%)。
前期針對天津地區本土病例的中醫證候學調查初步把握了該地區新冠肺炎中醫病證特征及動態演變規律,疾病初起,濕邪較重,阻滯氣機,肺氣宣肅失職,可導致咳嗽等上焦肺系病癥;入院時,疾病多向濕蘊肺脾演變,以中焦脾胃病癥為主;隨著病情進展,濕邪膠固,郁而化熱,煉液成痰,可出現以痰熱壅肺為主的重癥期;濕邪黏膩,邪正斗爭日久,雖邪退正復,后期仍可見氣陰兩虛或脾腎虧虛等證。天津地區本土病例特點符合中醫濕溫病范疇,尤以膩苔及濕邪困表、濕蘊肺脾的臨床表現最為多見[4,6]。對56例由天津入境的輸入性病例進行分析,多為在外學習或務工者,故相對年輕,合并疾病較少;濕象仍然很多見,但出現比例及表現程度均明顯低于本土病例,發熱亦相對少見,故兩者雖同屬濕溫病,但無論是“濕”還是“溫”均有明顯區別;輸入性病例鼻塞、咽干、咽痛、口渴、紅舌等風熱襲表之上焦癥狀明顯多于本土病例,納呆及腹瀉等中焦癥狀相對少見,且疾病分型分析,普通型患者明顯多于本土病例,重型患者明顯少于本土病例,提示輸入性病例相比本土病例病位及病勢尚淺,病情相對較輕;輸入性病例可見嗅覺減退和味覺減退病例,這是與本土病例的顯著不同,不除外地域因素或病毒基因變異等因素影響,多因濕熱侵襲造成的肺、脾、三焦等臟腑功能失調所致,肺失通調,脾失健運,三焦氣化失司,清氣升騰不利,邪害口腔鼻竅,從而導致味覺嗅覺減退。
針對境外輸入性病例的發病特點、證候特征,天津新冠肺炎中醫會診專家組進行了認真分析和多次討論,認為境外輸入性病例與國內本土病例存在共性特征,同時具有自身特點。通過參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1]及中醫診療天津方案[2],將輸入性病例分為輕癥(風濕襲表)、普通癥(濕邪困表、濕蘊肺脾)、重癥(痰熱壅肺)、危重癥(內閉外脫)及恢復期(氣陰兩虛、脾腎虧虛)5個階段。根據對天津地區境外輸入性病例的總結與分析,初步把握了該地區境外輸入性病例中醫病證特點,為制定輸入性病例中醫診療方案,開展境外輸入疫情中醫藥防控提供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