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娟 索雪玲 孫鴻莉 陳功香


摘要|為探究認知閉合需要與大學生疫情期間心理控制感需求的關系,以及模糊容忍度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認知閉合量表、模糊容忍度量表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心理控制感需求程度問卷,對山東省某高校的106名大學生進行調查。結果表明:(1)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大學生的認知閉合需要與控制感需求之間顯著正相關,認知閉合需要與模糊容忍度之間顯著負相關,模糊容忍度與控制感需求之間顯著負相關。(2)模糊容忍度在認知閉合需要對控制感需求的影響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關鍵詞|認知閉合需要;模糊容忍度;控制感需求;中介效應
1??? 問題提出
2020年初新冠肺炎爆發,以湖北省武漢市為首要疫情爆發區,在短時間內迅速蔓延至我國多個省市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給世界各國人口健康、社會經濟和醫療衛生體系帶來嚴重的不利影響,特別是疫情流行容易造成大規模的公共衛生事件,不僅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也容易造成社會動蕩。因此,目前亟需研究如何減少人們因新冠肺炎疫情產生的恐慌心理。而在如何減少人們的恐慌方面,增強人們的控制感是非常有必要的,與之相聯系的一個心理學概念是控制感需求[1]。控制感的缺失會導致個體產生焦慮恐慌等情緒,但若重新獲得控制感便可以減少上述不良情緒。國外的研究者對這一變量開展了一系列研究[2],但目前國內對控制感需求的研究相對較少,尤其是對疫情期間個體控制感需求及其心理機制的研究就更少了。本研究主要探究疫情期間個體控制感需求的心理機制,這對如何提升個體控制感以及減少疫情對個體心理活動的影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前人研究發現,個體的控制感需求與個體的存在動機有關。存在動機指的是人們努力避免外部世界威脅的動機,存在動機高的個體更迫切的想感知到一種安全、安心和可控的環境[3,4]。面對危險的、突發的、不確定的情景時,個體往往會感知到外部環境的威脅。但由于存在動機的驅動,個體會努力嘗試去重新獲得對周圍環境的控制,因此產生較高的控制感需求[5]。而滿足個體控制感需求的途徑之一是通過增加對危險因素的認知來實現的。具體來說,一些突發的恐怖襲擊、經濟危機等都會降低個體的控制感,這種低控制感狀態會促使個體尋求真相,力求將事件納入到可預測、可控的范圍。這一希望了解某一事件背后原因的動機被稱為認知閉合需要[6,7]。認知閉合需要可以看作是存在動機在認知方面的體現。Kruglanski和Webster提出,認知閉合需要是一個連續體,而認知閉合需要高低不同的個體則會處于這一連續體的不同部分[8]。環境變量會在短期內改變個體的認知閉合水平[9,10],比如在有時間壓力的情況下,認知閉合水平高的個體急于做出結論。此外,也有研究者認為認知閉合需要是相對穩定的人格特質,并發展出了認知閉合需要量表對個體的認知閉合水平進行測量[8,11]。認知閉合水平會影響個體的信息加工和決策的過程,比如有研究發現,認知閉合水平高的個體在加工新聞信息時更加容易受到陰謀論等錯誤信息的影響[12,13],這是由于認知閉合需求高的個體感知到威脅、無法控制結果時,亟需通過獲取認知上的信息來減少感知到的威脅,以此提升控制感和安全感。而通常陰謀論信息可以提供一種廣泛而一致的解釋,這便符合認知閉合水平高的個體急切獲取信息的需要[5]。但目前研究者多從理論角度對控制感需求與認知閉合需要之間的關系作出解釋,尚缺乏對兩者關系的實證研究。
此外,控制感也可能與其他因素存在相關。比如模糊容忍性,模糊容忍性(AmbiguityTolerance)又稱模糊容忍度或不確定忍受力,是指個體對不確定線索的一種處理方式,表現在當個體面對一系列不熟悉、復雜或不一致的線索時,對含混不清的情境或刺激進行加工的容忍程度[14]。對個體來說,那些新穎的、復雜難以理解的,或是由于缺乏充足的線索提示而難以對其進行恰當建構和處理的情境均屬于模糊情境。模糊容忍度會影響個體的多種心理活動。比如有研究發現模糊容忍度低的個體更加急迫做出決策[15],這可能是由于個體急于通過決策重新獲得對環境的控制感。然而,對控制感與模糊容忍度之間關系的研究目前仍十分缺乏。控制感需求與模糊容忍度的關系會是怎樣的?本研究試圖探究這一問題。在綜述前人文獻基礎上,本研究預期兩者之間可能存在一定的關系。新冠肺炎流行初期,產生了大量不確定的模糊的新聞或線索。對這些線索的忍受程度受到個體的模糊容忍度的影響,模糊容忍度高的個體能夠容忍不確定線索的沖擊,進而可能會對環境有比較低的控制感需求。模糊容忍度低的個體會迫切想要掌握新信息或是得到明確的結論,從而作為恢復對環境控制感的手段,因此低的個體可能有更高的控制感需求[16]。
研究者們圍繞模糊容忍性與認知閉合需求的關系進行了較多探討,較為一致認為模糊容忍性與認知閉合之間為負相關關系。在好奇心[16,17]、決策[18]、二語學習[19]、工作壓力[20]等領域,研究者發現了兩者的負相關關系。這可能是由于模糊容忍度高的個體,在面對信息匱乏的情景時,具有較低的信息搜尋動機,更能接受這種不確定的狀態;認知閉合需求高的個體在面對不確定情景時,更渴望任意的答案,更傾向于保持信息的清晰性,不能忍耐不確定的情境。因此認知閉合需求和模糊容忍度之間存在明顯的負相關關系。本研究進一步考察新冠肺炎流行期間,認知閉合需求、模糊容忍度與大學生控制感需求的關系。
綜上所述,認知閉合需要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點,許多西方學者把認知閉合需要引入消費[21,22]、決策[23,24]、政治[25]等研究領域,較少的研究關注認知閉合需要與控制感需求之間的關系。此外,在模糊容忍度研究領域,較多研究從二語學習[15]、決策[18]、創造力[26]等角度考察模糊容忍度的作用,對認知閉合需要、模糊容忍度及控制感的關系有待進一步探討。本研究旨在考察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大學生的認知閉合需要、模糊容忍度與心理控制感的關系,為今后大學生面對諸多學習生活問題,進行信息處理時提供一定的參考。
2??? 方法
2.1 時間、被試
本研究數據于2020年2月份收集,采用隨機取樣的方法從山東省某高校隨機抽取109名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剔除無效問卷共3份(作答時間短于100秒,答案大批量連續性重復),保留有效問卷106人,問卷有效率為98.17%,其中男生33人,女生73人。文科69人,理工科37人,藝術類3人。
城市55人,農村54人。大一31人,大二48人,大三25人。平均年齡20.16歲。
2.2 研究工具
2.2.1??? 認知閉合量表
Webster和Kruglanski(1994)編制了認知閉合量表[8],劉雪峰、張志學和梁鈞平(2007)曾對這一量表進行了漢化,形成了中文版認知閉合量表[11]。該量表從五個維度測量個體的認知閉合水平,共包括對結構的偏好、對可預測性的偏好、個體的決斷性、對模糊性的不舒服感和心理封閉五個維度。在本研究中,采用7點量表積分,共11道題目,所有題目按照“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別計1-7分。該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數為0.70,信度較好,符合心理測量學的標準。
2.2.2??? 模糊容忍度量表
采用Mclain(2009)年編制的模糊容忍度量表[27],共13道題目,其中九道題目為反向計分題。該量表是基于四個維度測量個體的模糊容忍度,分別包括刺激的復雜性、不確定性、新奇性、邏輯不一致性。采用李克特五點評分,從 1 分(完全不贊同)到 5 分(非常贊同),分數越高表明個體的模糊容忍度越高,越能容忍模糊的情境。在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數為0.79,信度較好,符合心理測量學的標準。
2.2.3??? 對控制感需求的測量
本研究采用的控制感需求量表改編自VanProoijen和Acker研究中的題目[2]。在這一研究中,研究了千年蟲病毒對個體控制感產生的威脅程度,具體包括五個題目,比如“你在多大程度上認為千年蟲病毒對社會造成了負面影響”等。結合新冠肺炎流行現狀,本研究編制了五道題目用于測量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期間個體的控制感需求。題目包括“你認為你在多大程度上體會到了疫情的直接威脅?”“疫情期間你在多大程度上體會到了對生活失去控制?”等。采用7點量表評分,1分代表完全沒有影響,7分代表非常高的影響。得分越高,表明個體的控制感需求越高。在本研究中,克隆巴赫α系數為0.79,信度較好,符合心理測量學的標準。
3??? 結果
3.1 認知閉合、模糊容忍度和控制感需求的相關分析
各變量的描述統計結果和相關分析結果見表1。相關分析發現,認知閉合和控制感需求呈顯著正相關,與模糊容忍度呈顯著負相關;模糊容忍度和控制感呈顯著負相關。
3.2 模糊容忍度的中介作用分析
采用逐步回歸方式對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中介作用分析,首先檢驗預測變量(認知閉合)對結果變量(控制感需求)的總效應,結果顯示,認知閉合對控制感需求具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β=0.223,t=2.33,p=0.019)。
然后檢驗模糊容忍度的中介作用是否顯著。結果顯示,認知閉合需要對模糊容忍度具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β=-0.597,t=-7.58,p<0.001);以認知閉合需要、模糊容忍度為預測變量,控制感需求為結果變量探究分析,加入模糊容忍度這一變量后,認知閉合需要求對控制感需求的影響下降至不顯著,即認知閉合需要對控制感需求的直接效應的預測作用不顯著(β=0.135,t=1.14,p=0.257),說明認知閉合需要對控制感需求對模糊容忍度的影響有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比例為60.77%,解釋了因變量方差變異的11.40%。以認知閉合需要為預測變量,模糊容忍度為中介變量,控制感需求為結果變量建立中介模型,見圖1。由變量之間路徑可看出認知閉合需要通過模糊容忍度預測控制感需求。
4??? 討論
本研究考察了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個體的控制感需求與個體的認知閉合需要、模糊容忍度之間的關系。結果發現個體的控制感需求與認知閉合需要存在顯著正相關,認知閉合需要水平高的個體控制感需求也越高;個體的模糊容忍度與認知閉合需要存在顯著負相關;模糊容忍度與控制感需求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關系,模糊容忍度在認知閉合需要和控制感需要之間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4.1 認知閉合需要、模糊容忍度和控制感需要的相關關系
認知閉合需要被認為是個體在面對不確定和危險情境時的動機和愿望,相比于混亂和不確定,任何確定的答案都更好些[8,28]。較少有研究直接考察了認知閉合需要與控制感需求之間的關系,本研究發現個體的認知閉合需要與控制感需要之間為顯著正相關關系。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期間,個體對周圍環境的控制感受到了威脅,認知閉合水平不同的人感受到的威脅程度和控制感需求是不同的。高認知閉合需求的個體認為疫情產生了更大的威脅,體現出了更高的控制感需求。該研究也進一步為相關研究的論述提供了理論支持。在陰謀論領域,研究者提出認知閉合高的個體感知到了更多的控制感威脅,為了重新獲得控制感,認知閉合水平高的個體會通過獲取認知上的信息來減少感知到的威脅,從而提升控制感和安全感。陰謀論信息可以在缺乏科學解釋時為個體提供確定的答案,滿足個體減少威脅提升控制感的需求[5],因此認知閉合水平高的個體更加容易相信陰謀論信息。
認知閉合需要與模糊容忍度之間為顯著的負相關關系。首先,認知閉合需要高的個體面對決定時更加缺乏耐心和沖動,不能忍受不確定的情境。模糊容忍度反映的是個體在面對一系列復雜的不熟悉的線索時,對含混不清的刺激的認知加工方式。模糊容忍度高的個體能夠忍受復雜模糊的情境,不急于做出決策;模糊容忍度低的個體比較難以容忍復雜模糊的情境,會在完全沒有了解背景的情況下便急于做出判斷,因此認知閉合與模糊容忍度之間為顯著的負相關關系。這一結果與前人研究是一致的[20,29]。比如在Iannello等人(2017)的研究中,發現醫學生的認知閉合需要與模糊容忍度之間為顯著負相關關系[20]。
此外,我們發現模糊容忍度與控制感需要之間為顯著負相關關系,模糊容忍度高的個體對控制感的心理需要水平更低。這反映了模糊的情境會導致模糊容忍度低的個體因產生的較大心理壓力而感知到更多的控制感威脅,進而對控制感有較高的心理需要水平。但模糊容忍度高的個體可以意識到自己處于模糊不確定的狀態,但并不會對這種現狀困擾,控制感需求方面相對較低。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存在大量的不確定的信息,模糊容忍度高的個體更能容忍這些信息的存在,使得這些不確定信息對其控制感的威脅更小,因此模糊容忍度和控制感需求之間為顯著的負相關關系。
4.2 模糊容忍度的中介效應
在本研究中,我們發現模糊容忍度在認知閉合和控制感需求之間起到完全中介作用。這意味著,認知閉合需求不僅可以直接影響個體的控制感需求,當考慮模糊容忍度時,這種影響更多的是通過模糊容忍度的中介作用進一步對控制感需求產生影響。
個體對模糊情境的容忍度影響著個體的控制感需求的高低,模糊容忍度較低的個體會產生更高的控制感需求。之所以會產生這種結果,可能是因為新冠肺炎流行期間,產生了大量的模糊不確定的信息,模糊容忍度低的個體面對這種情景時會表現出難以忍受模糊情境、思維僵化、感知到的壓力過大等問題[16,30]。而對控制感的高需求正是這種壓力過大的表現。對模糊容忍度高的個體來說,這種不確定的情境并不會造成較大的壓力和困擾,模糊容忍度高的個體能夠忍受這種模糊的情境,認知閉合需要對控制感的影響也會由于高模糊容忍度的作用而相應的減少,因此增加模糊容忍度作為中介變量之后,認知閉合需要與控制感需求之間的相關關系不再顯著,模糊容忍度在兩者的關系之間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4.3 不足與展望
本研究發現了模糊容忍度在認知閉合需要對控制感需求之間的完全中介作用,以認知閉合需要這一認知角度為切入點,為提升個體控制感的措施提供了理論支撐。突發的公共安全事件會對個體的控制感產生較大的威脅,從而產生焦慮、恐慌等負面情緒。政府和各大新聞媒體需要及時發布權威的、科學的正確信息,通過滿足個體認知方面的需求來讓個體重新恢復控制感,盡量減少由于控制感缺失產生的各種不良情緒。本研究也啟發我們,認知閉合需要和模糊容忍度高低不同的個體對控制感有著不同的需求,新聞媒體在發布疫情相關信息時需要考慮到主要受眾的個人特質等問題。
當然,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首先,本研究中參與調查的多為在校大學生,對研究結果的代表性有一定的影響,因此未來研究可以進一步考察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等個體變量的作用。此外,本研究初步探究了在個體的控制感需求方面,認知閉合需要的影響和模糊容忍度的中介作用機制,而個體的其他性格特點也可能在認知閉合影響控制感的過程中發揮作用,比如完美主義[20],完美主義程度不同的個體可能會有不同的控制感需求,后續研究可考慮進一步納入完美主義等性格因素。
5??? 結論
本研究在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期間,考察了認知閉合需要、模糊容忍度與個體的控制感需求之間的關系,得出如下結論:(1)認知閉合需要與個體的控制感需求呈顯著正相關,認知閉合需要與模糊容忍度呈顯著負相關,模糊容忍度與個體的控制感需求呈顯著負相關;(2)模糊容忍度在認知閉合需要對控制感需求的影響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參考文獻
[1]FiskeST,DépretE.Control,InterdependenceandPower:UnderstandingSocialCognitioninItsSocial Context[J].EuropeanReviewofSocialPsychology,1996,7(1):31-61.
[2]VanProoijenJW,AckerM.TheInfluenceofControlonBeliefinConspiracyTheories:ConceptualandAppliedExtensions[J].AppliedCognitivePsychology,2015,29(5):753-761.
[3]JostJT,LedgerwoodA,HardinCD.SharedReality,SystemJustification,andtheRelationalBasisofIdeologicalBeliefs[J].Social&PersonalityPsychologyCompass,2008,2(1):171-186.
[4]HunyadyJO.AntecedentsandConsequencesofSystem-JustifyingIdeologies[J].CurrentDirectionsinPsychologicalScience,2005,14(5):260-265.
[5]茆家焱,楊沈龍,郭永玉.信奉陰謀論的動機及干預手段[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9,27(3):623-627.
[6]KruglanskiAW.Thepsychologyofclosedmindedness[M].NewYork:PsychologyPress,2004.
[7]KruglanskiAW,FreundT.Thefreezingandunfreezingoflay-inferences:Effectsonimpressionalprimacy,ethnicstereotyping,andnumericalanchoring[J].JournalofExperimentalSocialPsychology,1983,19(5):448-468.
[8]WebsterDM,KruglanskiAW.Individualdifferencesinneedforcognitiveclosure[J].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1994,67(6):1049-1062.
[9]盧長寶,黃彩鳳.時間壓力、認知閉合需要對促銷決策中“不買后悔”的影響機制[J].經濟管理,2014,36(3):145-158.
[10]WebsterDM,KruglanskiAW.CognitiveandSocialConsequencesoftheNeedforCognitiveClosure[J].EuropeanReviewofSocialPsychology,1997,8(1):133-173.
[11]劉雪峰,張志學,梁鈞平.認知閉合需要、框架效應與決策偏好[J].心理學報,2007,39(4):611-618.
[12]MarchlewskaM,CichockaA,KossowskaMG.Addictedtoanswers:Needforcognitiveclosureandtheendorsementofconspiracybeliefs[J].EuropeanJournalofSocialPsychology,2017,48(2):109-117.
[13]LemanPJ,MarcoC.Beliefsinconspiracytheoriesandtheneedforcognitiveclosure[J].FrontiersinPsychology,2013,4:378.
[14]張熔燁.模糊容忍性對職業決策困難影響的實證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8.
[15]徐賢佳.國內近二十年二語習得領域模糊容忍度研究[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7(10):72-77.
[16]劉旬.醫學生認知閉合需要度對混淆容忍度及好奇心的影響[J].菏澤醫學專科學校學報,2017,29(2):72-75,87.
[17]Litman J A.Relationships between measures of I- and D-type curiosity,ambiguity tolerance,and need forclosure:An initial test of the wanting-liking model of information-seeking[J].Personality & IndividualDifferences,2010,48(4):397-402.
[18]張鑫,侯志瑾,朱佳佳,等.模糊容忍度對生涯決策困難的影響:生涯適應力與焦慮的中介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8,26(2):347-352.
[19]賴鵬.模糊容忍型語言學習風格的心理再現及認知分析[J].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09(6):67-72.
[20]IannelloP,MottiniA,TirelliS,etal.Ambiguityanduncertaintytolerance,needforcognition,andtheir associationwithstress.AstudyamongItalianpracticingphysicians[J].MedicalEducationOnline,2017,22(1):1-10.
[21]周路路.卷入和認知閉合需要對網絡購買決策的影響[D].山東師范大學,2013.
[22]KardesFR,CronleyML,KellarisJJ,etal.TheRoleofSelectiveInformationProcessinginPrice-Quality Inference[J].JournalofConsumerResearch,2004,31(2):368-374.
[23]張師輝.認知閉合需要對多屬性決策信息加工影響的眼動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5.
[24]黃仁輝,曾曉青,李文虎.不確定性容忍度對模糊決策中決策偏好的影響及其情景依賴性[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4,12(3):377-383.
[25]JostJT,GlaserJ,KruglanskiAW,etal.Politicalconservatismasmotivatedsocialcognition[J].PsychologicalBulletin,2003,129(3):339-375.
[26]趙琪慧,李西營,陳英和,等.模糊容忍性與發散性思維的關系:不同認識興趣的作用[J].心理科學,2020(3):542-548.
[27]MclainDL.Evidenceofthepropertiesofanambiguitytolerancemeasure:theMultipleStimulusTypesAmbiguityToleranceScale-II(MSTAT-II)[J].PsycholRep,2009,105(1):975-988.
[28]劉子旻,時勘,萬金,等.認知閉合需要研究梳理與未來走向[J].心理科學進展,2018(4):688-697.
[29]GrtnerJ,BueniusL,PredigerS,etal.Needforcognitiveclosure,toleranceforambiguity,andperfectionisminmedicalschoolapplicants[J].BMCMedicalEducation,2020:20.
[30]FurnhamA,MarksJ.ToleranceofAmbiguity:AReviewoftheRecentLiterature[J].Psychology,2013,4(9):717-728.
RelationshipamongNeedforCognitiveClosureandNeedfor Control in College Students during the Epidemic ofCOVID-19:theMediatingroleofToleranceofAmbiguity
LiuWenjuan1???? SuoXueling2 SunHongli1? ChenGongxiang1
1.?? Schoolof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Science, University of Jinan, Jinan;
2.?? CommunityHealthServiceCenter,XiaoyingStreet,BinzhouHigh-techDistrict,Binzhou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eed for cognitive closure and need for controlin college students during the epidemic of COVID-19, and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tolerance of ambiguityineraofmobileinternet.106collegestudentsinauniversityinShandongProvincewereinvestigatedby using the Cognitive Closure Scale, Tolerance of Ambiguity Scale and Questionnaire on the Needfor Control during the epidemic of COVID-19.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During the epidemic ofCOVID-19, college students need for cognitive closure has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needfor control; moreover need for cognitive closure has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with tolerance of ambiguityand tolerance of ambiguity has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need for control. (2) Tolerance ofambiguitycancompletelymediatethepathfromneedforcognitivetoneedforcontrol.
Keywords:Needforcognitiveclosure;Toleranceofambiguity;Needforcontrol;Mediatingef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