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嘉寧
編者按:
2021年初,浙江省委、省政府將“推進數字化改革”列為“十四五”開局之年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舉措。為落實這一要求,浙江林業在自然保護地體系和“名山公園”建設工作中積極探索運用“數字化”手段,持續推進智慧名山建設,在名山公園智治建設上已取得一定成效。開展智治建設,與數字化技術應用接軌,促進名山公園建設提升加速,帶動景區實現跨越式發展,對周邊區域有良好的輻射帶動作用,同時實現了保護和利用的平衡,真正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推進“十大名山公園”建設,是建成綠色美麗和諧幸福的現代大花園的重要載體,是浙江省大花園建設的重點工程。近年來,浙江省持續推進智慧名山建設,在名山公園智治建設上已取得一定成效。而通過數字賦能,把數字技術引入公共服務和景區管理,利用好數字與智能技術,提升管理效率,是名山公園智治建設尤為重要的一環。
2021年7月29—30日,“建設浙江大花園 十大名山公園走近雁蕩山”暨“魅力名山·智治賦能”論壇在溫州雁蕩山召開。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程渭山出席活動并宣布“紅色旅游走進十大名山暨名山公園滿貫跑雁蕩山站”活動啟動,省林業局一級巡視員王章明、溫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婁紹光出席活動并致辭,省體育局副局長胡國平以及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等有關負責人領導,“十大名山公園”代表、有關專家學者和旅行社代表等200余人參加。
本次活動以“魅力名山·智治賦能”為主題,以提升數字化管理和數字化服務為內核,旨在高質量推進“十大名山公園”建設,開啟了奮力打造全國林業現代化發展“重要窗口”新篇章。活動由省生態文化協會、省林業局、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體育局聯合主辦,樂清市人民政府、溫州市雁蕩山風景旅游管理委員會、溫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林業局)、省風景名勝區協會、阿里巴巴集團、浙江日報傳媒有限公司承辦。
“十大名山公園”建設是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統籌推進“四大建設”決策部署——“大花園建設”的重要舉措。自2019年省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十大名山公園”建設任務以來,省林業局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文化和旅游廳,認真研究、仔細謀劃,提出了將“十大名山公園”打造成為生態文明示范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踐行地、生態旅游首選地和大花園建設標桿地的總體目標,制定了“十大名山公園”提升三年行動計劃,確定了完善總體規劃、實施生態提升、優化基礎設施、挖掘文化資源和推動旅游發展5大行動措施。積極推進生態系統修復、基礎設施提升、文化資源挖掘、旅游產業發展等重點任務,截至2021年6月,已完成錢江源國家公園科普館、天臺山大瀑布景觀工程、神仙居景區擴容提質工程等41個重點建設項目,投資額93.65億元。
雁蕩山建成全國首個AR管控平臺,實現對地質資源、客流變化、票證及交通管理、安全管理等24小時監控全覆蓋,形成完善的應急指揮調度系統,保障景區旅游環境的公共安全,對突發事件做到“看得見、連得上、呼得應”。
天目山保護區積極與浙江農林大學、浙江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等單位通力合作,共建天目山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并成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陸地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網絡的成員。通過建成標準氣象觀測場、自動氣象觀測場、地表徑流場等設施和檢測設備,可以動態檢測天目山動植物的狀態,為資源保護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錢江源國家公園科普館布展項目近日完工并順利通過驗收。作為中國首批10個國家公園體制機制試點區第一個自然類博物館,該館核心場景的十大植物群落生境設計,凝聚了大批科學家近二十年的科研成果,布展空間增加了智慧化的互動和體驗,為公眾提供高品質研學場所。
神仙居通過建設信息化指揮中心,打造旅游數據倉、旅游服務平臺和營銷平臺,全面建成大數據采集、分析、應用于一體,分析游客畫像、客流分布、交通情況等,為游客提供實時信息,方便游客出行,不斷提升旅游的服務和體驗。
2021年初,省委、省政府將“推進數字化改革”列為“十四五”開局之年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舉措。為落實這一要求,浙江林業在自然保護地體系和“名山公園”建設工作中積極探索運用“數字化”手段。初步構建起“浙江省自然保護地信息系統”管理平臺,推動全省自然保護地“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與阿里巴巴合作,在支付寶平臺搭建“浙山浙水浙風光”小程序、開發“十大名山公園”一碼游項目,加強名山公園之間的互聯互動,形成合力,加大品牌推介力度,共同擦亮“名山公園”這個金字招牌。
數字賦能,旨在讓“十大名山公園”建設更具智慧,提升“十大名山公園”的數字化管理和數字化服務水平,為名山公園智治建設提升加速。活動中,“十大名山公園”聯合倡議“智治”建設,表達了利用數字賦能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和服務能力,增強自身競爭軟實力的期望。目前來看,“十大名山公園”通過數字技術,可以建立信息實時管控平臺,合理規劃景區開發布局,科學管控監測景區實時情況,保護景區生態環境。其中十大名山公園入駐支付寶、一碼游名山項目發布,把數字技術引入公共服務和景區管理,是全省名山公園邁向智治的一大嘗試。全力推進數字化改革可以為“十大名山公園”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創造游客滿意、景區增收、生態保護的多面共贏局面,進而高質量推進“十大名山公園”建設,提高“十大名山公園”美譽度,開啟名山公園建設新篇章。
新發展階段,為了進一步高質量建設名山公園,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于年初啟動了首批大花園耀眼明珠申報遴選,最終結果在本次“建設浙江大花園 十大名山公園走近雁蕩山”暨“魅力名山·智治賦能”論壇活動中公布,共有8大類16個耀眼明珠。其中有古城名鎮名村(梅城古城、慈城古城、南潯古鎮、張思村)、高能級景區(橫店影視城、桐鄉烏鎮景區、千島湖旅游度假區、新昌5A級景區城)、名山公園(雁蕩山、錢江源)、海島公園(普陀海島公園)、遺址公園(良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慈溪上林湖越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產業平臺(磐安江南藥鎮)、人文水脈(松陰溪〔含蓮都古堰〕)、森林古道(仙霞古道)。
已經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正闊步邁向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浙江,近年來不僅通過保護名山公園的生物多樣性、修復受損生態系統,打好綠水青山的生態底色,也在率先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保障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之路。“十大名山公園”通過數字化技術賦能邁上智治建設道路,全面發力持續探索發展經濟、保護環境、涵養生態、改善民生、服務社會等多方面功能,提升產業富民能力,弘揚森林生態文化,打造人與自然“和諧樣板”,不斷推動浙江省林業現代化走在全國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