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偉
人物名片
黃堅欽,1964年生,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現任浙江農林大學省部共建亞熱帶森林培育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林學學科負責人、森林培育學科黨支部常務副書記。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浙江新農村建設帶頭人“金牛獎”,先后被評為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先進個人、最美科技人員、浙江省特級專家、浙江省勞動模范。積極推動省部共建亞熱帶森林培育國家重點實驗室,實現浙江省屬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零”的突破,主動對接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等重大戰略,創新“一畝山萬元錢”的科技扶貧模式,并將研究成果無償用于幫助群眾增收致富。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黨中央表彰了一批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和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浙江農林大學省部共建亞熱帶森林培育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林學學科負責人、森林培育學科黨支部副書記黃堅欽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并應邀赴京接受表彰。
果農心中的“山核桃”教授
每年白露,是浙江臨安山區百姓最高興的時候,因為漫山的山核桃成熟了。這時候浙江農林大學黃堅欽教授的技術培訓微信群也會跟著熱鬧起來:“黃老師,山核桃自然落果要等到什么時候?”“黃老師,山核桃蒲殼怎么處理好?”……
黃堅欽是全國知名的“山核桃”教授,現為浙江農林大學省部共建亞熱帶森林培育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林學學科負責人。30多年前,因為缺少技術支撐,山核桃沒有良種,樹體高大,采摘困難,加上病蟲害多,導致產量低、大小年明顯,浙江臨安山核桃產區的果農們守著“搖錢樹”卻過著窮日子。黃堅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暗暗下決心,要盡自己的一份力量,用自己的知識為老百姓做點什么。
于是他把實驗室“搬”進了林間山頭,在基地經常一蹲就是1個多月,和農民一談就是幾個小時。直到他帶領的科研團隊培育出了良種、突破了嫁接技術難題,探索形成了山核桃生態高效培育技術……
如今,山核桃結果提早了,產量提高了,農民的口袋鼓了,山核桃成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金果子”,大片經濟林成為豐收的“致富林”,增收致富后的果農笑稱黃堅欽是他們的“美猴王”。杭州市臨安區島石鎮山核桃種植戶楊有發說:“黃教授觀念新、沒架子,一個電話,他就趕到現場指導,解決我們好多問題,他就是我們山核桃農的‘財神爺!我現在有150多畝山核桃林地,年凈利潤20多萬元。”
扎根大地開展科研工作的旗幟黨員
黃堅欽是浙江農林大學森林培育學科黨支部常務副書記。他堅持將支部建在學科上,形成了“學科會議后召開支部會議”的慣例,所在支部被評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他擔任浙江農林大學中層干部13年,在多崗位努力奉獻,以“釘釘子”精神持續不斷攻堅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重點學科建設等項目。在擔任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期間,推動科技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聯合共建亞熱帶森林培育國家重點實驗室,實現省屬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零”的突破。
黃堅欽始終把責任和擔當扛在肩上。他主動承擔浙江省重點建設高校申建任務,推動浙江農林大學成功入選第二批省重點建設高校,成功申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一次性獲批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申報過程中,他不分白天黑夜,辦公室每晚燈火通明,對申報材料逐字逐句、一個符號的修改,對各類材料反復論證、補充、完善,實現了學校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和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歷史性的突破,獲批博士學位授權點數量居全國增列高校之首。作為林學學科負責人,他帶領林學學科入選省重點建設高校優勢特色學科,團隊建設成效顯著。如今,他又帶領學科教師全力做好第五輪學科評估的申建工作。
在做好學科工作的同時,他和團隊鉆研在科技攻堅一線,帶領黨員教師骨干團隊開展科研攻堅,在干果良種選育基礎理論研究與高效培育關鍵技術開發上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領銜完成的“南方特色干果良種選育與高效培育關鍵技術”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他帶領的干果團隊多次獲浙江省科學技術獎、梁希林業科技進步獎,累計獲得國家授權發明專利13件,審(認)定林木良種25個,編制國家標準1項、行業標準4項,發表學術論文182篇,其中SCI收錄19篇,出版專著8部,成果處于國際同類研究先進水平。
用小果子撬動農民致富大產業
黃堅欽和他的團隊一干就是30多年,把論文寫在了祖國大地上,為農民致富增收提供重要科技支撐。他始終牢記黨員身份,以助農增效增收為己任,心系農民、無私奉獻,常年耕耘在技術推廣示范的第一線,積極投身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等重大戰略,讓鮮艷的黨旗始終飄揚在科技服務中。
黃堅欽帶領學校干果團隊,經常下鄉搞調查,了解農戶面臨的各類種植問題,幫助群眾增收致富。在30多年時間的科研攻關和成果推廣過程中,黃堅欽教授和他的科研團隊應用良種造林、生態高效栽培、樹體營養調控、測土配方施肥和人工輔助授粉等技術,直接產生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累計新增造林面積121.5萬畝,新增干果產量9.6萬噸,累計增加產值57.7億元,大大推進了山核桃、薄殼山核桃、香榧等南方特色干果樹種栽培良種化進程。
為了更好地推廣每項科研成果,為林農增收增效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黃堅欽還帶領團隊先后挺進安徽大別山區,前往貴州黔東南州,在8個省的90多個縣(市、區)開展科技扶貧。他用300多期技術培訓、6.8萬份培訓資料、隨時在線的遠程指導,將科學種植技術及時地無償傳授給貧困地區的農民群眾。
30多年的默默堅守,黃堅欽將研究成果用于幫助群眾增收致富。用小果子撬動了大產業,讓鄉村振興插上了科技創新的翅膀。他也成為大家口中的“黃金牛”,老百姓眼中的“山核桃”教授。
黃堅欽說,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科技人員、普通的共產黨員,只是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已。在浙江農林大學,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大家都在積極發揮自己的作用,讓黨旗飄揚在科技服務中,都在為精準扶貧、鄉村振興貢獻智慧力量,這也是每一名科技工作者的責任,更是每一名共產黨員的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