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碩
【摘要】在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市政道路工程是我國基礎設施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工程,是現代城市建設和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對提高城市居民出行質量、優化居民出行體驗具有不可替代的實用價值。瀝青混凝土是市政道路建設的主要材料之一,采用攤鋪技術提高瀝青混凝土材料的粘度,利用壓路機等設備通過碾壓促進其成型,具有十分顯著的應用優勢,在工程實踐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長期以來,有關部門高度重視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先后制定實施了一系列重要的技術規范和行業標準,為瀝青混凝土路面的優質高效應用提供了指導。但由于主客觀因素的影響,瀝青混凝土施工技術在實際應用中仍存在諸多不足,如瀝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控制不當、路面高度或寬度波動差異大、路面裂縫嚴重、路面平整度不高影響車輛通行舒適性等,逐漸發展成為制約市政道路工程整體施工效果的重要因素,不利于市政道路工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紹了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的相關內容,分析了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應用要點,并結合相關實踐經驗,從多角度、多方面提出提高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質量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市政道路施工;混凝土;瀝青;施工;質量控制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20.
前言
道路工程在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設中,瀝青混凝土道路施工的優勢十分顯著,因此建設單位應加大對瀝青混凝土施工技術的分析和應用。在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的應用中,應注意的內容是混合料攤鋪和混合料壓實,以優化失水率和采用對接施工技術,只有控制好各項施工技術的質量,才能保證市政道路工程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質量,從而提高施工效率,延長道路工程的使用壽命。
一、混凝土瀝青路面施工技術概述
1.1瀝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術的優勢
(1)施工速度快、成本低。在道路工程建設中,瀝青混凝土路面的優勢非常顯著。首先,瀝青混凝土路面最重要的優點是施工速度很快,成本很低,非常適合道路工程,因為在道路工程施工中,速度和成本是首先追求的,而通常道路工程對速度的要求都很高比較高,對造價控制的要求也比較高。與其他施工工藝相比,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藝復雜度相對較低,可一次性攤鋪施工所需材料,給施工帶來極大方便。其次,瀝青混凝土路面由于自身的條件,能夠在施工完成后最快的時間內對外開放,保證正常交通,施工后期的養護手段也很簡單,對縮短工期、降低造價有很大幫助。
(2)路面性能好。瀝青混凝土路面之所以能夠應用于道路工程建設中,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瀝青混凝土路面的性能非常突出。在投入使用的后期,瀝青混凝土路面的性能體現出良好的優越性,這是其他施工技術所無法達到的。瀝青混凝土有助于提高路面的使用性能,如增加路面的摩擦系數、提高路面的抗滑性和防水性等,提高路面的使用性能對提高路面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義。
(3)保護路基。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設中,瀝青混凝土路面的應用有一個比較顯著的優點就是對路基形成保護作用,這是由混凝土本身的性質決定的。混凝土路面對礦粉有很強的吸附作用,有助于增強吸附性能材料層的形成,從而通過對路基地層的有效保護,對路基形成保護作用,可有效延長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壽命,提高路面結構的完整性,并可以達到防水滲漏的目的。
1.2瀝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術發展前景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瀝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溫拌瀝青混凝土和自流式瀝青混凝土路面等施工技術水平相繼出現并大幅進步,建筑設備的智能化、自動化程度日益提高,很好地適應了現代生產的需要。此外,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機械設備的技術含量也越來越高,智能化、自動化程度也越來越高。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生產系統設備的不斷完善,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機械設備技術水平還將繼續提高。
二、市政道路施工中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應用措施
2.1施工前準備
在工程開工前,需要對工程過程中所需的全部資料進行科學統計,并根據資料和竣工時間制定相應的工程工期,包括后期的道路質量監測問題,因此需要收集相關資料,資料的積累和驗收必須保證數據與站點一致。在物資的儲存中,要嚴格控制物資的儲存環境,并定期將物資送到相關檢測部門進行質量檢測。通過抽樣調查,反饋施工現場的質量是否合格,包括施工道路的延性、材料的軟化等。另外,瀝青材料的儲存對溫度有一定的要求首先,瀝青要存放在專用容器中,最低要求不得低于130度,最高溫度不得超過170度。只有在此基礎上,瀝青質量才能達標。碎石的主要作用是承受物體的壓力,必須對碎石的磨耗、壓碎值等相關指標進行檢測和監測,符合我國相應的道路指標。碎石種類繁多,根據工程規模和路面規格進行分類。另外,為提高施工效率,保證施工現場質量,材料不應混放,應擺放整齊,并聘請相關人員進行控制。
2.2混合料的配比
在配料過程中,需要根據不同的質量標準來計算配料比例。對于瀝青的使用,首先要對瀝青的質量進行比較,并根據瀝青的數據與其他相關材料進行科學配比,達到國家質量標準。材料混勻后,送有關單位檢查審核,審核后進行大比例混勻調制。同時,需要安排相應的技術人員對國家要求的文件進行分析研究,得出最終材料的總使用量。為了提高瀝青與路面的粘結力,需要在路面鋪筑后噴灑相關原材料,并將陰離子乳化與陽離子乳化相結合。生產中需要保證材料的配比和質量,對材料的拌和方法也有要求,所以在預拌材料完成后,需要抽檢,不斷檢查材料的質量,直到達到最終的標準。送相關部門審核檢查后,根據不同的道路要求選擇一條試驗路進行模擬,最終完成國標質量要求批量生產。
2.3 攪拌施工
施工的過程之中需要對瀝青的現場進行監控,為了保證材料的合理利用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攪拌的工序,道路的質量決定著最終的攪拌質量,所以在攪拌材料的時候應該不斷的根據標準不斷的進行調制,并且不斷的進行采樣,根據不同的道具建設環境,達到不同的道路要求。不同的瀝青材料的攪拌手法也不同,為了能夠最大程度發揮出材料,還需要選擇最適合的機器進行攪拌。并且在二次使用應用在其他的道路之上的時候,還需要重視攪拌機的清洗工作,防止因為攪拌機機器本身的設置來影響最后產生的產品的強度。并且選取最科學的攪拌強度來保證最后工程的質量。
2.4混合料的攤鋪
在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混合料的攤鋪是最重要的環節。施工人員要注意攤鋪的技術要點,綜合分析后才能開始施工。混合料的混凝土攤鋪分為基層攤鋪和表面質量的詳細檢查。也就是說,在攤鋪工程開始前,應將粘結層的瀝青材料灑好,并最大限度地保證每層瀝青材料的均勻性。瀝青材料均勻灑在路面上后,應徹底清理待攤鋪區域,同時,禁止車輛在瀝青路面上通行。在混合料攤鋪過程中,施工人員必須掌握相關步驟,首先在接觸面上均勻攤鋪一些熱瀝青混合料,然后開始大規模的攤鋪工作,并在攤鋪第一層熱瀝青時保證均勻性,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證整體攤鋪的均勻性。
2.5混合料壓實
混合料攤鋪完成后,下一步是壓實混合料。混合料攤鋪完成后,路面應刮平攤鋪,在刮平、攤鋪過程中,應找準檢測線,根據相關檢測標準,找出不規則位置,再進行調整。不規則位置找平時,一般采用人工找平的方法。最大限度地保證路面的平整度后,可進行下一步壓實。混合料的壓實一般分為三步:第一步為初壓,第二步為初壓完成后的復壓,最后一步為終壓。路面每壓實一次,就要找出上一壓實環節的不足,及時調整上一壓實環節。而在這三個步驟中,每一步的建設都有不同的要求。初壓環節要保證溫度在120℃以上,再壓溫度控制在90℃以上,終壓控制在70℃以上。在軋制過程中,也嚴格控制軋制方向。碾壓方向應為縱向碾壓,應從攤鋪料的下部開始,逐漸向上部延伸。另外,如果在碾壓過程中,壓路機應保持勻速行駛,不應有突然制動或加速,否則會影響路面壓實質量。
2.6優化水損
在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水經常滲入路面裂縫,是影響路面施工質量的因素之一。這種現象稱為水損,是指由于水涌入裂縫而造成的路面損壞現象。這種現象對道路工程的質量有很大的影響。如果水損嚴重,甚至可能對礦物材料造成破壞,對道路工程的影響更大。水損的發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增加路面的張力,這將大大降低瀝青的附著力,使路面瓷磚開裂或完全剝落。因此,對于水損現象,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應采取一定的防護措施,并可在施工過程中對集料進行進一步處理,使集料表面更加光滑,采用液體防剝離是防止路面水損的有效措施。通過增加處理措施,可以改善瀝青與路面的粘結性,提高市政道路的施工質量。
三、市政道路施工中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質量控制
3.1提高施工人員綜合素養
在瀝青混凝土道路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始終扮演著不可替代的關鍵角色,是執行具體施工技術實施方案,落實施工技術要求的直接實施者與操作者,其綜合素養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瀝青混凝土道路整體施工效果。因此,在瀝青混凝土道路施工前,因對現場施工人員進行專項培訓與指導,引導其明確掌握瀝青混凝土施工技術的關鍵要點,牢固樹立質量意識、責任意識,提高攤鋪、碾壓等基本操作技能,對于施工中發現的各類質量問題第一時間作出反饋處理。
3.2建立健全完善的施工質量管理制度
瀝青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應用具有專業性、技術性等特征,施工過程中容易遭遇更多不確定性因素的干擾,威脅道路整體施工質量。因此,應結合市政道路工程建設實際,建立健全系統化的施工質量管理制度體系,為具體施工環節與措施的制定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用制度化的方式將瀝青混凝土施工質量的目標任務、計劃方法等固定下來,使瀝青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有據可依。要依托于獎懲制度,視施工質量問題的不同,獎優罰劣。
3.3積極引進現代施工技術方法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瀝青混凝土施工理念開始付諸于市政道路工程建設實踐,為提高市政道路工程建設質量提供了更為豐富的技術手段,使得傳統模式下難以完成的瀝青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任務具備了更大的可行性。因此,技術人員應密切關注瀝青混凝土施工領域的最新發展方向與趨勢動態,從市政工程建設的客觀實際出發,不斷總結經驗,創新瀝青混凝土手工技術方法。
結語:
綜上所述,受施工技術、人為操作、過程控制等方面要素的影響,當前市政道路建設中瀝青混凝土施工過程中依舊存在著諸多方面的薄弱環節與不足之處,制約著市政道路建設質量的優化提升。因此,有關人員應該從市政道路工程建設的客觀實際需求出發,充分遵循瀝青混凝土施工技術的基本規律,創新施工技術應用理念,強化施工過程控制,提高整體施工效果,為促進市政道路工程建設奠定堅實基礎,為保障城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穩定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李仁祿,瀝青混凝土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應用[J].江西建材,2020,127-128,127-128
[2]梁海洋,瀝青混凝土施工技術在道路施工中的應用研究[J].交通世界,2020,40-41,40-41
[3]夏云清.瀝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術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運用[J].居舍,2019(09):42-43.
[4]林應淦.市政道路施工中的瀝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術[J].四川建材,2019,45(11):84-85.
[5]陳仁明.瀝青混凝土施工技術在道路施工中的應用[J].建材與裝飾,2019(30):27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