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超然
4月8日晚順豐控股(002352.SZ)公告2021年第一季度業績預計虧損9億-11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預計虧損10億-12億元,而2020年同期歸母凈利潤和扣非凈利潤則分別盈利9.07億元和8.32億元。
4月9日開盤,順豐控股開盤跌停,當天出逃資金16億;4月12日繼續低開低走,收盤下跌9.38%,交易量超過100億。自4月6日至12日5個交易日,順豐控股累計下跌逾20%。從今年2月中旬至今,順豐累計跌幅約45%,市值蒸發超過2000億元。
順豐同時也公告了虧損原因,主要來自幾方面:一是對物流賽道的多元布局導致成本增加;二是在疫情后用戶需求增加導致2020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成本承壓;三是公司整合業務線的資源投放,存在資源重疊投放;四是春節期間不打烊,對一、二線城市在崗員工補貼創新高,導致經營成本攀升;五是拓展下沉市場,電商件毛利下降。
從順豐公告的虧損原因來看,最重要的其實是新業務的拓展投入:“公司正處于新業務拓展關鍵期,為擴大市場份額,打造長期核心競爭力,公司繼續加大新業務的前置投入”,前置投入即建立前置倉,目的是降低前置成本,也就是要降低客戶時間等待的成本。
隨著電商平臺發展至今,已形成阿里、京東和拼多多三分天下的競爭局面,阿里旗下的菜鳥控制“四通一達”,通過電商業務布局物流快遞市場;京東大量布局的“前置倉”,以社區為圈層,當日達大大降低了消費者等待的時間,很多商品可以精確選擇送達時間;拼多多進入市場就是以廉價為主打,旗下極兔快遞更是以價格低廉為根本,拼多多憑借對消費者心理的準確定位,以拼單形式大打價格戰,以廉價的商品+廉價的快遞為模式,幾乎沒有人因為幾十塊錢的拼單商品而選擇單價更貴的“四通一達”或者順豐;當三大電商都已經擁有自己的物流體系和產業鏈商業模式,難免嚴重擠壓了順豐的市場份額。順豐2020年市場份額僅排第五,只有10%不到。
在過去電商混戰的時候,順豐通過強大的組織能力和優質的服務體系短時間獲得了市場,奠定了物流龍頭的地位。在那個時代,順豐作為第三方物流平臺,幫助在電商以服務性獲得了市場;
但是現在,電商逐漸成熟,都瞄準了物流的肥肉,建立了各自的物流平臺,逐漸打通了下游,建立了各自競爭壁壘。單一業務類型的順豐作為第三方物流平臺被拋棄也是早晚的事情。因此,順豐發展新業務迫在眉睫,但時間效率和成本是負相關的,前置倉的前期投入和運營成本是相當高的,但為了建立競爭壁壘,順豐別無選擇。同時,仍然處于電商下游的物流行業,沒有上游電商加持,很難再贏回市場份額。
當前市場對順豐的一個誤解是,認為發票、合同電子化之后,政企商務件市場下滑會大幅拖累公司業績,甚至市場有投資者主觀推測這一變化會嚴重影響順豐的發展。事實上,商用票據等電子化,對順豐的影響并不大。
從業務結構看,2020年報顯示,順豐控股時效件業務占公司營收比例在43%左右。此外,順豐控股時效板塊件量結構中,消費類占比高達47%左右,是第一收入來源;文件類占比僅33%左右。因此,文件類業務占公司營收的比例僅10%,占比較低。
進一步分析,占比僅10%左右的文件類業務中,電子發票、電子合同只占一小部分,更何況電子發票、電子合同寄遞業務并不會徹底退出市場。因此,對公司業務收入的影響微乎其微。
接著從順豐近4年業務占比變化情況來看,順豐經濟業務占營收的比例,從2017年的20.85%提升至2020年的28.67%。更加值得關注的是,順豐時效件占比下降飛快,雖然公司推動時效件的高端化,價值量有所提高。例如,珠寶鉆石的高端品牌蒂凡尼、箱包行業高端品牌LV、化妝品高端品牌雅詩蘭黛等,這些品牌價值高并且對服務要求高的企業,在時效件領域的選擇均是順豐。
但無法忽略的是,相比生活一般用品,高價值商品復購率較低,而且即使高端品牌,快遞客單價的上限也不高,對公司毛利率改善不會太明顯,且很難形成規模化,相比其他三大電商的成交量并沒有很強的競爭力。
在財務方面有兩點需要關注,第一是盈利能力下降,護城河較淺,競爭激烈嚴重拖累了毛利率;行業快遞平均單價已從2007年的28.50元/件,下滑至2020年的10.55元/件,主要是因為電商快遞占比較大但同質化競爭非常嚴重,價格戰成為主要手段。例如深度綁定拼多多的極兔,采用超低價快速搶占市場。
順豐雖然下沉市場電商需求也旺盛,特惠專配業務量增長迅猛,但都是經濟型業務,毛利率低,隨著價格的下降,順豐優質服務體系和組織能力優勢逐漸喪失,毛利率近4年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
第二點是公司資產質量,主要看固定資產和商譽。
2021年公司披露兩項動作,首先是“目前在建的順豐機場主體工程建設正在全面推進,力爭2021年機場工程全場建設項目交工驗收并啟動校飛。”順豐的自建機場,總投資372.6億元,機場工程183.6億,轉運中心工程135億,順豐航空公司基地工程46.2億。其中220億通過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募資。
目前從2020年報中無法獲得機場建設進度,僅在公司“在建工程”科目里看到“鄂州民用機場轉運中心”項目完成8.02%,項目預算14.5億元。截至2021年1月2日,順豐機隊規模達到62架,相比全球第一的聯邦快遞的600多架飛機,還有發展空間。但自建機場,是否會造成資金拖累,是否能改善順豐的市場份額,提高競爭壁壘,邊際效用情況還需要時間去驗證。
商譽方面,公司當前為33.77億,2021年一季度減值1.89億。同時,今年2月順豐控股公告將以現金方式,部分要約收購嘉里物流51.8%的股份,交易對價約175.6億港元。基于2月以前嘉里物流在二級市場的表現來看,175.6億港元并沒有溢價過多。通過公告可知,順豐收購嘉里物流是看好嘉里覆蓋全球的業務網絡,這也預示著順豐發展海外業務的決心。
但從產業鏈來看,無論順豐自建機場還是收購國際物流巨頭以發展海外市場,都沒有改變順豐當前依舊處于產業鏈中游的現實,也許順豐未來長期對標的是全球物流巨頭聯邦快遞。但中短期來看,物流行業還是需要背靠上游強大的電商流量來加強競爭壁壘,贏取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