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芳
《內經》對心理因素在人體疾病的發生“喜怒不節,則傷臟,臟傷則病在”,治療“一曰冶神,二曰養身”和預防“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作了系統總結,充分體現了心理與生理健康同等重要且相互制約。然而,農村的大部分家長只忙乎于生計,而忽視了孩子們來自自身生理因素影響、家庭、學校、社會的諸多刺激所造成心理壓力。對此,我引導學生家長綜合采取了“和性情,娛心目,益神志、重言行”的心教方略,巧疏妙導,排除學生的種種心理困惑,讓他們步入正常的心理發展軌道。
一、關注孩子生理發育,排除孩子的羞澀、煩躁、不安的心理困惑
高年級孩子處于進入青少年的“過渡時期”,對自身的生理發展懵懵懂懂,從而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壓力,產生了羞澀、煩躁、焦慮、逃避等不安情緒。我引導家長關注學生的生理發展,正確地疏導,打消他們自身心中的顧慮及雜念,讓他們健康地成長。
例如:一天中午,我任教的五⑵班的謝小婷同學家長突然來電“向來天真活潑的小婷,今天竟忐忑不安地坐在書桌前,臉紅耳赤,眼眶噙著淚花。我感到莫名其妙,便上前問個究竟。企料,盡管我多方傾心打探,她都不動于衷。這是怎么回事?”這肯定是初來月經給她帶來的心理壓力,羞于啟齒。因為上午上課時,她的同桌突然大叫起來:“老師,小婷的屁股流血了!”我一聽馬上意識到她來月經了,連忙把她帶到我的宿舍,幫她處理。她當時感到非常尷尬。我只好附在她的耳旁輕聲細語地教育她:“別緊張,你是來月經了。”我還告訴她來月經的原因及護理的一些方法。她似懂非懂地點點頭,不再那么靦腆了,沒想到她回到家面對母親還是羞于啟齒。為了徹底打消她心中的羞澀、不安之感,我引導家長耐心地指導孩子正確面對這件事情。告訴孩子:每個女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階段都會自然地來月經,別不好意思,這是每個女人正常的生理自然發展規律,就像人的肚子餓了要吃飯,尿急了要撒尿一樣正常,自然。媽媽、老師也有過你這樣的經歷,我們要坦然地面對……家長采用我的“妙招”循循善誘,果然很靈。她臉上的“紅云”逐漸消失了,還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家長還對她進行了一些生理衛生教育。最終,她的臉上又恢復了往日燦爛的笑容。
小學高年級孩子生理結構、生理機能有了很大的變化,情緒與情感增添了新的色彩。作為老師要引導家長適當地對孩子進行生理健康教育,讓孩子對自身的生理發展有一個正確、全面的認識,排除心中的羞澀、焦慮等心理困惑。
二、走進孩子的心里,排除家庭給孩子帶來的孤僻、壓抑的心理困惑
家庭是兒童與世界的最早接觸點,是孩子的基地,是一切教育的開端。中國古代的“益母擇鄰”、“岳母刺字”等故事就強調了家庭教育在兒童身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但現在大部分農村家長卻對此感到很茫然,每天除了忙乎生計之外,空閑時間便打牌、打私彩、聊天等,無暇顧及孩子,對孩子的學習不聞不問,更無視孩子的心理變化,對孩子的教育只是簡單而又粗暴地打與罵,或輕描淡寫地嘮叨幾句,造成了孩子的孤獨、壓抑等錯綜復雜的心理疾病。
例如,我班的林小成之父母親經不起私彩風浪的襲擊,滿腦都充斥著對私彩的渴求,對他漠不關心,還常大發雷霆,這使原本天真可愛的他在心靈上受到了沉重的打擊,情緒變得異常,學習不安心,只是一門心思地玩。有一天,他索性逃學把泥塊搬回家里捏各種模型,搞得家里臟兮兮的。他父親發現后,一怒之下,痛打了他一頓,他竟然默不作聲,任憑打罵。其實,他對打罵早已習以為常,形成了孤獨、寂寞、壓抑等情緒,從而變得麻木不仁。對此,我通過家訪,主動與其父母進行了一次長談,想方設法勸告他們為了兒女的未來得遠離私彩,并改掉壞脾氣,用心去呵護自己的兒女。家長深受感動,有所感悟,毅然決然地表示要時時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找他促膝長談,誘導孩子排除家給他帶來的一切煩惱。家長首先向孩子道歉:“對不起,父母平時對你關心不夠,還經常大動干戈,我們的所作所為的確不妥,從現在開始我們互相監督,改正缺點,共同進步。”之后,其家長用恒心、愛心去感化他。他不再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了。相反,不久后,他逐漸變得開朗,變得懂事,人爭氣了,成績也穩步上升。
教育家馬卡連柯就指出:“沒有父母的愛,所培養出來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缺少父母之愛的兒童,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就會經常處于緊張、憂慮之中,這將嚴重影響他們的心理正常發展。故而,我們要有針對性地向家長宣傳正確的教育思想,使他們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嚴格要求、循循善誘、因材施教、尊重信心、以身作則,幫助家長提高自身修養,進而改善家庭的教育環境,調整教育子女的方式,使孩子們幸福健康地成長。
三、尊重與信任孩子,扭轉其逆反心理
由于部分農村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存在著一定的弊端,使有些孩子變得傲慢無禮、好玩懶學、暴躁沖動、調皮搗蛋等,當他們對周圍的事物有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得不到認同時,由于感情控制力比較弱,與家長發生沖突,產生對抗、逆反心理或行為,這是天性的自然流露,對此,我引導家長靈活探測孩子心靈的“雷達”,冷處理。
例如,我班的葉小明同學喜歡表現自己,常常故意放縱行為,處處布下導火線,尋求“火星觸發”,以便“一鳴驚人”。有時搞得老師和家長有些束手所措,家長經常嚴肅地批評他,這逐漸加劇了其逆反心理。有一次,他故意在做作業時上玩遙控車,家長沒收了他的,并生氣地訓了他一頓。之后,家長把遙控車放在書柜里。不料,第二天遙控車竟不翼而飛了。對此,我引導家長不動聲色,要用愛感化他,逐步扭轉其逆反心理。于是,家長把這事暫時放下,并在平時若無其事地借機接近他,以親切的語氣,詢問他班里發生的一些情況,讓他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不時還跟他開開玩笑,聊聊天,一塊做做游戲,解除他的逆反心理和報復情緒。他被父親真誠的愛感動了,過了一個星期,他輕輕地走到其家長的身邊,紅著臉吞吞吐吐地說:“爸爸,我……我……向你承認錯誤來了,我不該在做作業的時候玩玩遙控車,更不應該偷偷拿走遙控車……”家長聽后十分高興,微笑著說:“人有時會犯錯誤, 這是在所難免的,只要承認錯誤,堅決改過來就會得到別人的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