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堅
科學素養是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之一,是現代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在關注基礎課程對核心素養的浸潤,形成科學的學科價值觀念的同時,通過課外活動對核心素養的培養加以深化,在跨學科綜合實踐中提升學生的動手意識和操作能力。實踐證明,這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一條可行之路。
一、學科課堂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陣地
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離不開課堂這個主陣地,科學素養培養與學科教學活動的融合必然是教學管理工作的一部分。課題組全體教師積極探索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學過程以傳授知識為主線,以發展智力、開發創造力為重點,不失時機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敢思敢疑、不怕失敗的科學精神,在引導學生思考、探究、合作、活動中培養他們的科學素養。例如,思政課教師借助國情、成就、文化等內容,幫助學生樹立依靠科技振興國家的思想;史地科教師以常識性知識進行發散思維的培養;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教師結合教材本身的科學因素向學生宣講科學家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事跡,以及科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懂得科學生活化、社會化,從而熱愛科學、學習科學、研究科學;信息技術教師加大了程序設計、網頁制作、電子報刊編輯、計算機繪畫等內容的滲透教學力度,幫助學生提高制作電腦科技作品的水平,等等。
進行實驗探究有助于激發學生的科學求知欲望。在教學中,凡是教材規定的分組實驗我們要求教師都必須開展,一些演示實驗如果條件允許就把它變成分組實驗,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科學探究中不斷改進、不斷提高。當學生提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具體的科學問題時,師生可以通過實驗探究去共同解決,例如《生活中的二氧化碳》活動課,教師正是通過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實驗,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實驗素養,讓學生真正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化學。此外,我們經常鼓勵學生動手進行小制作和小實驗,提高動手的能力,培養學習興趣和科學探究精神。
二、課外活動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載體
我們堅持不斷完善學生科學素養培養制度,積極開展各種相關的課外活動,做到班班啟動,人人參與。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與技能,體驗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與方法,增強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我們組建了“暢想”科技社、0&1信息組、“藍天”飛行隊、“綠野”自然教室等多個學生社團,此舉得到學生的積極響應,眾多的學生踴躍參與,并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相關的科技知識、進行科技創作等。通過這些活動,不僅培養了學生一定的科學素養,而且讓學生懂得科技要為國家服務的道理,從而進一步增強了社會責任感。
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與提升,必須有適宜的載體,這個載體就是各種課外活動+專題研究。為此,課題組除了舉辦科普講座、科技沙龍等各種課外興趣活動,還指導學生選取具有現實意義的研究課題(如“西湖公園鳥類調查”“古樹名木保護的調查”“垃圾污染及垃圾分類現狀調查”等)開展調查研究,撰寫實踐活動報告,接受集中問辯,修改完善之后再推薦參加各種評比、競賽,讓每一位參與活動的學生都有所收獲。事實證明,各種有效的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科技實踐創新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動手能力,學生的科學創新意識得到增強,并在活動體驗中逐步優化、提升自身的科學素養。
三、累累碩果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動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通過一系列扎實有效的工作,學生的科學思想、科學意識、科學態度得到了全面激發,享受了創新創造的樂趣,培養了實際操作能力,為全面發展奠定了較為扎實的基礎。三年來,隨著學生科學素養培養途徑與策略研究工作的走深走實,我校在各級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屢獲佳績,學校集體榮獲潮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組織獎,個人累計獲得科技創新大賽省級獎勵6項、市級獎勵19項、區級獎勵63項,有3個項目取得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實用新型專利證書》,6個項目榮獲潮汕星河獎科技獎二等獎、三等獎。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