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字經濟的發展對財務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充分結合數字經濟技術的特征制定財務管理轉型策略,可以使財務管理工作的突出價值得到較為完整的顯現。本文對數字經濟時代商業模式的演變進行了一定的論述,并對企業組織逐漸發生的變革進行了比較深入地分析。在此基礎上,重點分析了財務管理的數字化轉型,有助于推動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轉型發展,對于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數字經濟;財務管理;轉型;商業模式;經濟形態
本文索引:李波.<變量 1>[J].中國商論,2021(18):-126.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1)09(b)--03
數字經濟作為當前一種全新的經濟形態,是隨著信息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而產生的,融合了信息技術和社會經濟活動。在信息化和數字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各種交易數據正在逐漸轉變成一種新的生產要素和生產力,推動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隨著數據生產力影響的不斷擴大,數據所創造的社會價值不容小覷,尤其是當前存在的數字經濟,本質就是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當前,數字經濟對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能夠與多個行業進行有效地融合,進而起到強大的推動作用,為社會經濟的提質增效和經濟結構的不斷優化創造有利條件。
在數字經濟的大背景下,財務管理工作為了能夠更好適應企業的發展需求,就要充分結合數字經濟的特點,即更新迅速、共享合作以及產業數字化與數字產業化的深度融合,并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轉型,進而充分借助數字經濟快速的發展。
1 數字經濟時代商業模式的演變
在當前數字經濟的時代背景下,企業之間的競爭方式已經發生了非常重要的變化,產品之間的競爭日趨減弱,取而代之的是與企業息息相關的商業模式,對于企業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具有決定性的影響,為了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得一席之地,對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商業價值觀最為直接的體現商業模式,對于企業各項生產經營活動的順利開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需要予以充分的關注。企業商業模式的演變經過了較長的時間,主要可以分為3個階段,以下將分別進行論述。
1.1 產銷商業模式
在初始的工業化時代,對企業而言,為了能夠滿足生產經營活動的需求,主要采用了“規模化流水線生產方式”與“以產定銷”相結合的商業模式,這是滿足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企業所生產的產品主要是通過直銷和渠道兩種方式進行銷售,不同企業比例有所不同,還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逐漸發生變化,這就是所謂的產銷商業模式。該種商業模式能夠與當時的計劃經濟相匹配,由于當時的經濟環境非常差,物資也較為匱乏,只能對商品銷售進行一定的限制,采取了商品供給制。同時,由于信息流通速度較慢,企業難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全面了解消費者的需求變化,就會出現部分商品積壓,再是商品短缺的問題。雖然部分企業能夠對消費者的需求變化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沒有掌握生產的自主權,并且會受到原材料供應短缺和生產流水線的限制,導致無法在較短的時間內對產品進行更新。
1.2 早期電商模式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市場經濟也逐漸發生了一定的變革,其中最為明顯的是商業模式的轉變,逐漸轉變為由消費進行主導,演變成為消費者驅動模式。信息技術獲得了非常廣泛的應用,在互聯網的基礎上信息和商業流動成本逐漸降低,能夠從根本上打破傳統供產銷體系所形成的堡壘,為不同商家進行更加廣泛和深層次的合作建立良好基礎。通過互聯網能夠將生產與消費進行緊密的連接,能夠及時獲取消費過程中的相關信息,并進行相應的收集整理傳輸至生產商,為后續各種調整工作的進行提供科學合理的參考。
1.3 網絡平臺模式
隨著“互聯網+”技術應用的不斷深入,已經全面融入傳統的產業形態中,逐漸由價值傳遞轉變為價值創造,平臺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載體,替代了早期的電商模式。通過將互聯網與平臺進行有機結合,為產銷和供應鏈的整合發展創造便利,借助云計算和大數據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能夠對消費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消費行為進行深層次的剖析,進而結合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開展各種經濟活動。平臺通過充分的開放,為大眾的積極參與創造有利條件,實現“共享普惠、產銷融合”,推動消費的進一步升級。
2 企業組織發生的變革
在信息技術數字化過程中,通信技術逐漸由模擬方式向數字方式轉變,人們逐漸進入到數字經濟時代。技術的進步帶來了商業模式的創新和變革,在實際中的具體表現為商業模式帶來了在線化、交互化以及數字化的變化,推動了商業模式的不斷發展。數字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傳統企業組織形態的物理邊界,這也是企業組織順應數字時代的發展要求,具體的組織變革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
2.1 組織平臺化
平臺是在信息化和網絡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是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出現的一種組織網絡,其中融合了當前多個不同的網絡結構。平臺各項活動的開展需要線下實體企業組織的有效支持。隨著平臺活動的順利進行,還會給企業組織帶來一定的促進作用,幫助企業更好地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確保企業各項生產工作的順利進行。平臺組織具有無邊界化和跨時空性的特點,為通過平臺進行交易的所有的主體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能夠消除區域、國別以及企業內外部等因素的限制,帶來交易效率的不斷提高。在進行平臺交易的過程中,為了交易的安全性,所有的主體都需要向平臺提供真實的信息才能利用平臺開展各項交易活動。
2.2 組織扁平化
傳統金字塔式的組織結構已經無法滿足當前企業的管理要求,為了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的發展要求,需要對企業冗余的組織結構進行有效的變革,盡可能縮短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為企業最基本的執行層提供更多的決策權。扁平式的結構組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組織效率和創新能力,為組織的健康發展提供可靠保障。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載體——信息化系統,能夠為企業內部信息的有效傳遞提供共享性和實時性,大大提高了傳遞效率,縮短了部門之間相互作用和影響的時間差,提高了企業對市場變化的反應速度。
2.3 組織虛擬化
與傳統企業固定組織結構形式不同的是,組織虛擬化是人們對實體組織所感知場景的一種描述和表達,是在實體組織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數字資產的有效實現需要將相關的要素資源由固定的物理形態逐漸轉變為相應的電子形態,即將模擬數據轉變為0和1所代表的二進制代碼。
3 財務管理的數字化轉型
3.1 價值創造向協同化轉變
在當前的數字經濟時代下,價值創造往往涉及多個企業,與所有相關企業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逐漸向著產業鏈的方向轉變,價值創造方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即由規模化和標準化轉變為協同化和多樣化。企業的利潤來源已經由傳統的規模經濟轉變為滿足部分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通過大數據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對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進行系統全面的分析,能夠明確不同消費者的真實需求,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就能結合消費者的需求進行個性化的生產,以最低的生產成本獲取較高的回報,為企業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此外,位于平臺內部的企業之間還可以通過進一步的生產整合產生一定的協同效應,逐漸構建生態鏈和生態圈,進而能夠共同創造價值,提高企業的效益。
3.2 財務流程向業財融合轉變
傳統財務管理系統具有的相對獨立和封閉特性,導致無法與各項業務進行有效地融合,會給企業的長遠發展造成不利。為了滿足數字經濟時代對企業提出的戰略管理要求,只有將信息化作為手段,以業財融合作為切入點,對財務管理系統的工作流程進行創新變革,才能促進財務管理工作效率的不斷提高。在對業財進行融合的過程中,為了確保整個過程的高效進行,需要做好流程、系統以及數據等方面的協調處理工作,避免相互之間造成不良影響,為融合的順利進行提供可靠保障。
3.3 財務職能向管理服務轉變
在數字經濟時代下,企業的組織結構已經逐漸轉變為線下和線上兩種不同的形態,這也是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對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而言,為了能夠對企業整體的生產經營情況進行全面的掌握,就要同時做好實體經營活動和線上平臺交易的管理工作。隨著價值鏈由單一企業逐漸擴大到整個產業鏈生態系統,這就對財務管理部門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同時做好企業內部和整個生態圈的財務管理工作。為了能夠對平臺運行過程中的風險進行科學合理的防控,財務部門要對平臺上各方的資金流動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尤其是要注意其中存在的各種風險,并提前做好應對措施,一旦遇到風險,企業就能及時采取有針對性的控制措施,將風險損失降到最低,避免對企業生產造成過大的不利。
3.4 財務主體向多元化轉變
企業的財務主體是指與企業的利益息息相關的主體,財務工作主要是為上述利益相關方服務的,滿足在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各種需求。隨著信息技術與企業管理的深度融合,企業的管理邊界逐漸變得模糊,內部的各個組織也朝著多個方向進行著不同的發展,加強了不同實體組織之間的聯系,弱化了企業之間的邊界。對企業而言,為了能夠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要充分重視與其他企業之間的協同性和交互性,達到資源共享和價值共創的目的。財務主體除了需要滿足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需求,還要重視平臺組織各個參與主體的需求,即財務管理工作需要由“服務企業”逐漸轉變為“服務客戶”,這也是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的發展趨勢。
3.5 財務手段向信息化轉變
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產生的財務數據逐漸增加,給財務人員造成非常大的負擔,導致財務信息的收集、整理、匯總以及分析等工作存在不同程度的延后,難以做到交易數據的實時性。為了進一步提高財務工作效率,需要將信息化技術與財務工作進行有機結合,以運營管理作為線索,將價值管理作為財務工作的重心,對企業的財務管理流程進行科學合理的優化,提高信息的處理效率,確保信息的及時反饋,降低財務管理工作的風險。同時,還能大大減輕財務工作人員的工作負擔,從繁瑣的會計核算中解放出來,從事更加有意義的財務預測和財務運管工作,促進財務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斷提升。
3.6 財務報告向柔性化轉變
不同于傳統財務管理工作自身價值最大化的側重點,數字經濟時代的財務管理更多關注的是企業所處的生態圈,相應的財務管理對象也逐漸轉變為多方參與平臺的多元價值。為了更好的滿足企業新的商業模式,財務管理不僅需要進行基礎的財務管理工作,還要為平臺流量的數字資產選擇提供多元化、柔性化的計量標準,能夠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進行客觀真實地反映。
3.7 財務決策向智能化轉變
隨著財務管理工作重心由核算轉變為管理決策,能夠為企業各項決策的有效制定提供科學合理的參考。在財務決策向智能化轉變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所具有的強大處理能力,對海量的企業生產經營數據進行系統全面的分析,能夠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戰略管理決策依據。同時,還需要結合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特點,構建相應的預警和監管體系,對資金供給、投放以及債務補償能力等多個重要指標進行風險分析,明確企業運營環節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促進企業風險抵御能力的不斷提升。
3.8 理財管理向標準化轉變
為了更好地適應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在對企業資金進行集中式的管理過程中,財務管理部門需要將理財管理作為資金管理工作的重心,還要對應收賬款、融資以及財務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進行標準化和制度化的管理。同時,結合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構建相應的財務共享中心,對企業資金進行集中式的標準管理,尤其是要注重收付風險和在線交易資金的有效控制,確保整個收付過程的順利進行。
4 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數字經濟影響的不斷擴大,為了滿足企業的未來發展要求,財務管理工作就要充分抓住數字經濟時代帶來的機遇,逐漸進行相應的轉型,促進財務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斷提升,為企業各項生產經營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可靠保障。
參考文獻
楊宇華.數字經濟時代的企業財務管理轉型研究[J].會計之友,2020(2):91-92.
曾祥興.數字資產對會計準則和財務管理的挑戰[J].財會研究,2019(2):115-121.
賀寧坡.“數字經濟”下企業管理和財務管理轉型[J].財務與會計,2018(5):159-160.
唐寧霞,陶義.市政工程給排水管線施工工藝分析[J].科技資訊,2013(27):246-246.
張志華.數字經濟下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的創新[J].內蒙古煤炭經濟,2018(7):34-35.
國暉.“數字經濟”下企業管理和財務管理轉型[J].農家參謀,2020(5):67-68.
丁巧苗.數字經濟時代企業財務管理發展轉型探討[J].商訊,2021,4(18):25-27.
宋穎.數字經濟時代的企業財務管理轉型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1,24(8):74-75.
Transformation and Thinking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the Digital Economy Era
Taiyu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I Bo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conomy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financial management. Fully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gital economy technology and formulating financial management transformation strategies can make the outstanding value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appear more completel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volution of business model in the era of digital economy and analyzes the gradual changes of enterprise organiz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above, we may draw a conclusion that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is helpful to promote the smooth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personnel engaged in related work.
Keywords: digital economy; financial management; transformation; business model; economic 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