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強制性的第三次分配 要靠思想轉變來實現
“突出第三次分配的作用,是黨和國家對收入分配格局進行調整釋放出的重大信號,也是進一步完善分配制度、開創中國特色公益慈善道路、帶領國人走向共同富裕的戰略指引。簡單來說,第三次分配與慈善捐贈的內涵近似,但又不能簡單等同于慈善。第三次分配有別于第一次、第二次分配的關鍵差異,就在于其‘非強制性。”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日前這樣表示。
“要有效引導第三次分配,使其社會效果得以最大化,轉變主流社會的觀念與國家發展的思路是關鍵一步。具體而言,結合時代背景,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無疑是重中之重。如果說過去我們對效率強調得更多,那么今后,公平必須被擺到更重要的位置上。要讓非強制性的第三次分配有所發展,培育重視公平的理念、改變人們的自利思想,是重要的社會基礎?!北P和林認為。
未來城市安全風險治理要做到“軟硬兼施”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教授毛振華日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近段時間以來,無論是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此類的健康危機,還是面對暴雨這樣的極端天氣災害,我國城市應急治理體系經受了考驗,同時也暴露出了短板,未來城市安全風險治理需要做到“軟硬兼施”。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化持續加快,城市的‘鋼筋水泥化率不斷提高,地面上的基礎設施基本上達到現代化的標準,但地下的基礎設施建設的水平難以評估,所以當前需要全面排查全國各地地下基礎設施的情況,按照現代化標準強化地下基礎設施的建設。而提高應對極端天氣災害的軟實力需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強化:一是進一步完善應急響應機制和法律法規體系。二是做好物資的儲備和保障。各類應對災害的儲備應做好區域內布局,包括城市間的布局以及省際間的布局。三是重視社會組織在應急管理中的作用。四是注重核心資源的保障?!泵袢A說。
整治學區房亂象,“病去如抽絲”
“業界常說,教育公平、均衡每進一步,學區效應就弱一層。根治學區房亂象的關鍵在于義務教育資源均等化。現在各地采用比較多的是大學區或者多校劃片、教師輪崗制度這兩個工具。無論是大學區制度還是教師輪崗制度,可以說都是經過實踐檢驗有效的工具,但最終影響究竟是揚湯止沸還是釜底抽薪取決于其在實踐中的落實程度。當然,學區房現象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在于不少人把學區房當作住房的衍生工具,如果住房不是投資品而完全成為一種消費品,那么學區房也將很快消失。目前中國住房市場投資還沒有完全從以投資炒作為主導的住房市場轉型為以消費為主導的住房市場,未來學區房亂象的根治還有賴‘房住不炒政策的持續推行。”青島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易憲容日前這樣表示。
“如果把學區房亂象當成發展中的一種病,正所謂‘病去如抽絲,我們可能要用一個更長的時間維度來解決這個問題,不能過于著急?!币讘椚輳娬{。
保就業是增強內生發展動力的關鍵
“就業一頭牽著消費,一頭牽著供給,是需求體系和供給體系之間的連接點和發力點。就業大局穩定可以改善居民收入預期、提升消費意愿,是擴大最終消費、拉動內需的基本條件,同時也為改善供給提供了有力支撐。因此,保居民就業是當前一項極其重要的戰略任務。”近日,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在接受采訪時這樣表示。
劉尚希認為,保居民就業,關鍵要把握三個抓手。一是密切關注農民工群體。未來考察就業問題,既要看就業充分性,也要重視農民工群體就業的穩定性、平等性。二是重視小微企業。幫助小微企業成長,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需加大精準滴灌力度,同時要促改革、強服務,拓展普惠金融、產業鏈金融、數字金融,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三是用好新經濟、新平臺的就業機會。互聯網催生了多樣化的創業就業模式,直播帶貨等網絡營銷覆蓋用戶規模達到8億人以上。數字技術發展為我們暢通供需、解決就業問題極大地拓展了空間,我們應敢用、善用、用好這些新職業、新崗位帶來的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