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艷林

從區域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講,醫藥生物健康產業作為極具發展前景的“藍海”,也是提升城市可持續競爭力的核心內容。
近年來,醫養健康產業方興未艾,漸成投資熱土。如何推動金融資本與醫藥健康產業實體經濟融合發展,促進醫藥生產流通提檔升級,備受業界關注。醫藥大健康投資領域是紅海還是藍海?為何在當下會出現如此多的跨界投資力量?新時代背景下,我們應如何把握住醫藥領域的創新投資機會?
在近日舉行的首屆中國醫藥財富大會上,針對“創業板、科創板、新三板對醫藥企業發展的支持”重大課題,上海證券交易所、深交所綜合研究所、全國股轉公司等機構的金融投資領軍人物以及醫藥健康領域的頭部企業家,圍繞醫藥行業企業登陸資本市場的多元化環境與趨勢等主題,深入探討醫療健康企業資本化路徑,系統解讀中國醫藥產業的創新與國際化之道,為上市醫藥企業提升創新能力、產融結合賦能區域實體經濟引入新思維、新動力。
大會首次冠名“財富”字樣、首次匯集醫藥企業界與金融資本界精英直接對話,把脈金融資本與醫藥產業融合發展,探尋醫藥產業投資的新風口,正邁向醫藥經濟發展的新藍海。
醫藥板塊呈高成長性居六大產業之首
生物醫藥作為“十四五”規劃要求加快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也是科創板重點支持的六大行業之一。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公司監管部總監王升義介紹,截至7月22日,科創板共有上市公司313家,股票總市值5.38萬億元,其中生物醫藥企業76家,占比24%,市值1.35萬億元,占比25%,生物醫藥占到科創板的四分之一。
王升義分析,從成長性來看,科創板生物醫藥公司整體業績呈高增長態勢,居六大產業第一位,已成為中國優質生物醫藥企業主要上市地之一,產業聚集效應逐步形成,正在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生物醫藥企業上市中心。
民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馮鶴年認為,通過內生增長與外延擴張并舉,優勢醫藥企業實現超常規發展,從而牢牢占據整個生態系統或細分領域的主導地位。
從國內醫藥PE、VC投資來看,去年一級市場在醫藥健康領域投資規模高達270億美元,同比增長17%。投資項目數量1422個,同比增長了20%,投資規模和項目數量在各個行業里面應該說是高居榜首。
從上市公司數量來看,2020年,共有76家境內醫藥和醫療器械公司成功上市,覆蓋了科創板、創業板、主板、港股和美股,上市公司數量也創下了歷史新高。
資本市場對醫藥行業驅動正在加速
“從歷史經驗表明,任何一個產業的快速發展和崛起,都離不開資本市場的有效支持,我們醫藥健康企業成長到一定的階段,進入資本市場也是必然的選擇。”馮鶴年認為,資本驅動賦能勢必推動醫療大健康行業的快速健康前行。
“資本市場對醫藥行業的驅動正加速前進。”馮鶴年強調道,我國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重視資本市場和直接融資,資本市場在提升資源配置以及使用效率、促進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以及促進科技創新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并且一直扮演著助力新產業發展的重要角色。特別是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以來,疊加創業板改革、新三板深入的推進,資本市場初步形成了服務不同發展階段企業的多層次體系,能夠更好地支持經濟創新發展和體系優化的升級。
全國股轉公司中介服務部總監、首屆掛牌委員會委員賈忠磊表示,新三板對于醫療健康類的中小企業表現出更高的包容和支持度。眾所周知,醫藥健康產業的前期研究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且沒有相應利潤。對此,新三板規定,在掛牌環節對企業不做收入和利潤的要求,在前期研究階段就可以掛牌。精選層的四套標準中沒有對收入和利潤的財務指標要求,只要達到15億元的市值要求就可以公開發行進入精選層。
目前,醫藥行業投資熱度不斷高漲,各路資金也在不斷地涌入這個領域,百花齊放的各類醫藥企業發展迅速,但同時我們也要意識到投資的本質是鼓勵創新,重復化建設也是醫藥行業需要規避的問題之一。
“資本是水,需要流向該去的地方,而我們各個金融機構就是這個環節的管道,管道的方向需要資本和企業來共同建設完善,投資真正有創新力、技術平臺,有人才儲備的公司,最大化資本的利用是個深遠的課題。”馮鶴年說。
創新藥將是醫藥產業發展的主旋律
醫改持續攻堅、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路線逐漸明晰……我國醫藥行業在政策驅動下正處于深刻的變革中。中信建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銀行業務管理委員會董事總經理劉連杰表示,伴隨著醫療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傳統仿制藥企業受到很大的影響和沖擊。而國家推出的科創板為醫藥企業上市創造了非常好的發展機遇,讓越來越多的創新藥企業成為了上市公司。與此同時,一些仿制藥企業也加大創新藥的研發力度。尤其是中醫藥產業的發展以及中藥現代化在國家重點支持下,逐步發展成為行業中最具有前景的領域。
在國家宏觀政策引導下,金融資本更加重視對醫藥大健康領域的投入,更加重視自主創新科技成果項目的價值。民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馮鶴年表示,當前,中國醫藥企業與各國的創新藥項目許可和合作開發日益活躍,在創新+國際化政策的大背景下,我國創新藥企業無論在研發能力還是商業化,在人才與市場布局、戰略合作以及資本的全球化都將是未來戰略布局的關鍵要素。基于此,馮鶴年認為,創新藥將是醫藥行業未來發展的主旋律。
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吳以芳認為,當前,創新藥市場一片繁榮,但是繁榮之下也在積聚泡沫。在這個過程當中,就要求企業在創新轉型上應對新的挑戰。一些企業在不斷探索前沿技術、新興技術,像雙抗、ADC、基因治療已建立足夠的技術能力,這是創新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創新研發投入方面,復星醫藥2020年投入了40億元,其中36.7億元投入到了制藥業務上面,收入占比達到15%以上。
吳以芳強調,創新伴隨著的一定是國際化,當下一些本土企業也在深入推進國際化進程。例如:一部分企業把產品通過全球臨床多中心進入國際市場,這是臨床國際化。一些頭部研發企業在海外尤其是在舊金山灣區、波士頓,這些創新生態領先地和創新研發資源富集地,建立自己的創新研發單元,提升全球營銷能力,為未來新產品上市、自主營銷奠定基礎。
深交所綜合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員、場外辦公室主任王曉津則認為,在數字化轉型的大背景下,很多新業態、新模式的企業都將與數字化轉型有關系,數字化轉型將成為生物醫藥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在這個領域出現了很多高成長企業。例如:海爾
通過搭建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持了包括生物醫藥、大健康領域在內的很多企業發展;位于深圳的邁瑞醫療把工業互聯網的理念和場景應用到了生物醫療領域,并不斷培養出很多新興的企業。
醫藥企業發展可依靠的活力之島
從區域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講,醫藥生物健康產業作為極具發展前景的“藍海”,也是提升城市可持續競爭力的核心內容。此次大會選址青島,體現的正是青島產業布局所具備的獨特優勢。
近年來,青島市醫藥健康產業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通過出臺健康青島行動實施方案,16項健康青島行動三年計劃等措施,加快療養、休養、保健、健身、休閑、健康旅游等特色潛力行業培育,加大人才引進培養和金融支持的力度。醫藥健康產業已具備加快發展的基礎條件,目前正圍繞健康醫藥產業工程、項目、企業、人才、園區、小鎮等關鍵要素推進“六個一批”重點任務,做優做強做大醫藥健康產業,努力打造與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相匹配的高品質醫藥健康產業體系。
據介紹,首屆中國醫藥財富大會由青島市人民政府與中國醫藥物資協會共同主辦、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和城陽區人民政府共同承辦。會上首次發布了中國醫藥大健康上市企業研究報告、醫藥上市企業等系列榜單;還舉辦了青島市城企合作對接會,重點推介青島市城陽區醫藥產業發展情況及產業政策、城陽區基金及上市政策、城陽區企業及園區等系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