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敏敏
摘 要:當前“三教”改革對中職育人質量提升有著重要作用。而要真正實現人才培養的高質量,實現育人質量推動地方經濟發展,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深化教學改革。文章通過學校在教學改革進程中面臨的困難、采取的措施、得到的成效進行闡述;又從教師隊伍的重構與建設、教材的開發與應用、教法的創新與實踐等方面進行了路徑實施,以此深化“三教”改革的意義,全面推動學校教學改革。
關鍵詞:“三教”改革; 計算機應用; 中職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0?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11-047-002
隨著江蘇沿海開發和長三角一體化兩大國家戰略的實施,以及上海自由貿易區建設和南通陸海統籌發展戰略的深入推進,啟東市正處于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關鍵階段,亟需一大批高層次、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多年來,我校在市委、市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取得了一系列辦學成果。但隨著新產業新業態涌現,本地職業教育突出的問題就是能為地方企業輸送的人才越來越少。因此,要加強和改進新時代職業教育工作,為當地企業輸送人才,必須把準職業教育發展方向和目標:要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
一、“三教”改革背景下中職專業教學的困境與疑惑
(一)調研分析助力重尋專業就業方向
2020年一場疫情的突如其來,也給中職教育教學帶來了很多壓力,涉及教學、就業等各個方面。重尋專業就業方向,就必須深入市場,去了解當地企業目前在計算機方向上的人才需求和企業目前的崗位需求,以此調整學校的專業教學方向。作為計算機專業的骨干力量,筆者帶領全體計算機專業教師,深入地方企業進行調研。由于學校地處農村,專業發展相對受限,經調研,團隊剖析目前學校專業發展所遭遇瓶頸,一致將目標放在政校企合作及新業態上面。因此新農村數字化建設引領了目前學校計算機應用專業的教學方向。
(二)現狀分析助力定位專業教學痛點
專業建設的成效離不開教學質量的推動,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學校人才培養質量。2016年江蘇省教育廳在《關于開展職業學校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的通知》中明確強調各學校定期開展多層面多維度的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推動教學質量持續改進并形成良性循環。基于學校在實際教學中出現的如下問題,筆者帶領團隊在專業內進行了相關研究與實踐。
1.學生主體地位的相對模糊。學校尚未完全改變傳統教學現狀,課堂中學生主體地位不明顯。雖然職業學校的教學已經走上了信息化教學之路,但由于各種現實條件的限制,學校離真正實現智慧學習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在目前的教學形式下,如何以生為本、以學定教,促進學生學會主動思考?
2.教師教學能力的停滯不前。教師集體備課不規范、業務學習不精進、信息化手段不熟練,導致出現課堂質量不理想的問題,如何有效融合、科學設計,保證課堂質量有效提升?
3.學校教學改革的艱難推進。我校地處農村,搭建教研平臺相對不易,在實際教學中,又缺乏專業引領,導致教師在新課程理念之下徘徊。如何以點帶面、深化教改,保證育人質量顯著提高?
二、“三教”改革背景下中職教學改革的路徑與實踐
(一)專業教師隊伍的重構與建設
教師作為“三教”改革的主體和關鍵,在教學改革的浪潮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教師隊伍結構的變化、教師教學角色的轉變、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都將為教學改革的推進提供有力的支撐。根據本校計算機教學的實際情況,目前學校迫切需要改革的有以下兩點:
1.組建高水平、結構化職業教學創新團隊。創新教學團隊的價值在于匯聚優質教學力量、創新教學方法、凝練教學成果、建設教學基地、發揮輻射作用。在團隊的帶領下,激勵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深入推進學校政校企合作項目。定期深入企業實踐,依托各類教研活動和教學項目,以高水平、結構化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為載體深化教師改革。當然,創新團隊的建設不能流于形式,必須有一定的政策引領與驅動。學校需要制定相關的工作制度及考核方法,發揮教師個人的最大潛能;組建最強的專業團隊,實現教師角色的多樣化和豐富性;實現教學與科研的有機整合,培養更優秀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2.建設高素質雙師型職業教師隊伍。產教深度融合離不開一支技藝精湛、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不是簡單的喊口號,而是需要政策推動、任務驅動、校企協同培養,共同抓好“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目前,學校“雙師型”隊伍建設的現狀不容樂觀,主要體現在教師的繼續教育及專業發展停滯方面,較大一部分教師不愿意長時間入企業進行回爐再造,導致缺乏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較強的崗位適應性。職業學校專業發展離不開企業的實際需求,專業的教學調整與建設方向必須時刻保持與市場同步,與企業同步,更甚者,需走在市場之前,走在企業發展之前。所以,如何在“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持續性發展上,學校還需要出臺一系列有效的管理制度。
(二)課程新教材的融合與開發
教材是教學內容的支撐和依據,是實施課程改革的重要載體。加快教材改革與創新,是更新教學內容,推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措施。本校計算機應用專業在教材改革方面主要做好以下兩點:
1.開發活頁式教材。目前計算機行業正在迅速發展,但學校開設的專業理論及實訓課普遍存在教學目標單一、認知培養不充分、技能訓練不突出、缺乏科學的教學評價依據、教學與崗位要求脫節、教材通用性弱等問題。為全面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方案的要求,推動學校教材改革,實現立德樹人,充分提升受教育者技能水平,筆者帶領團隊在長期實踐、一線工作的基礎上,依據活頁式教材"任務驅動、對接行業、理實一體"的開發理念,提煉基于工作任務分析的活頁式教材的呈現形式,開發適用于本專業教學的活頁式教材。
2.融合課程創新教材。項目教學引領下的計算機專業教學存在枯燥、乏味、針對性不強等問題。如何將計算機教學與新業態緊密相聯,充分達到服務地方經濟的目標?以計算機《C程序設計》課程為例,2020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指出:要開展國家數字鄉村試點。那么如何引導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學生發揮編程和思維優勢,推動家鄉全面振興?教材開發團隊瞄準課程融合,大膽嘗試,以項目教學為依托,在原教材的基礎上增加勾股定理、斐波那契數列、楊輝三角等數學經典案例,負載無人機測溫、志愿者培訓、疑似病例撤離路徑實際問題,引領學生開發適用于數字鄉村建設的GIS系統,學生在計算或規律探尋的過程中,錘煉建模能力、思維能力及創新能力,實現思維的高階跨越。
(三)專業教學教法的創新與突破
教法是三教改革的途徑。人工智能,5G,虛擬現實等一系列新的信息技術正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生活,適時改變教學方法,順應時代變革,努力實現學生深度學習和自主學習,是教學者致力思考的問題。在新技術下,原有教學方法已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生的學習空間不局限于課堂。本校教學團隊也一直在嘗試運用新技術改革目前的教學模式與方法。
1.基于“分層遞進、探究突破”教學理念設計教學
在學校原有“三段七步”問題探究教學模式的引領下,經實踐研究,本校計算機應用專業教學基于項目教學“分層遞進、探究突破”的教學理念設計教學。分層遞進是指任務分布的由簡入難,知識技能的循序漸進。學生通過新、舊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來形成、豐富和調整自己的認知結構;探究突破指多元探究,多元探究是在建構主義觀點下的具體運用,是指多對象、多形式、多內容實現團隊合作探究、師生合作探究、資源合作探究。該理念打破原有教學的壁壘,縱向延伸教學深度,讓知識的傳達與領悟充滿無限可能。在這樣的理念下教學也能便于教師因材施教,及時發現學生間的差異性,調整項目中的學習角色,發揮每一位學生的專業特長,幫助他們實現學習的準確定位。
2.依托“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展開教學
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計算機專業教學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師生借助超星泛雅學習通平臺和自制輔助平臺,開發多種軟硬件資源,展開“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在整體設計下,課前,教師運用平臺引領學生有效先學;課中,模仿企業真實開發流程,采用任務驅動法、多元探究法,加上模塊個性教學法進行學習;課后,教師及時開展教學反思,并利用平臺整合學生碎片時間幫助學生鞏固提升。在后疫情時代,這種教學模式的實踐運用有效拓寬了教學時間和空間。
三、“三教”改革背景下中職教學改革的成效與創新
(一)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的成效
基于“三教”改革的理念,學校計算機專業全體教師以學校教學實際為依據,構建全新的教學模式,重新定位學校的教學與學習目標,實現教學模式的全新突破,從而提升學生專業水平,優化教師專業水準,豐富學校教學成果,助推學校整體發展。主要取得成效如下:
1.學生從被動吸收向主動學習轉變。在新技術新媒體的輔助下,課堂教學更為豐富,學生學習更有興趣,教師教學更加得法。從而構建了全新課堂結構,突出了學生學習主體性,實現了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促進知識的自主構建與生成。
2.教師從重視結果向強調過程轉變。專業教學融入企業真實工作過程,有效幫助教師更新教育理念,變“重成績”為“重成長”;強調學習過程重要性、強調生產活動的重要性、又結合企業育人標準構建評價體系,重視育人質量全面提升。
3.教學從流于形式向扎根課堂轉變。學校規范各項教學工作,真正落實課改相關任務,引領全體教師重點圍繞課堂教學展開深層研究與實踐,全面建構高效課堂。
(二)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的創新
1.教師隊伍重構與建設帶來的專業發展。教學改革、新的教學模式的實施絕非能一蹴而就,需要長期不懈努力才可能產生高效和長效,因而這要依靠教師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厚實的學科功底來活化、來創造性地運用。專業發展是教師的需要,學校構建創新團隊下的專業帶動,解決了原教師專業發展中遇到的諸多問題,改善了教師內存驅動的不足和受外部環境的影響。在團隊的示范引領下,學校教師專業水平在不斷提升,教科研力量也在不斷增強,學校正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
2.深化政校企合作帶來的成效突破。政校企的融通給計算機專業建設提供了豐富的平臺,給學生的成長提供了機會,新農村網格管理大數據創建中心高度認可學生技術水平,愿為學生后續學習提供平臺,校企合作單位愿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
教學要前進,就得有改進。學校專業建設走上新臺階仍需進一步實現線上線下融通,為“面向每個人,適合每個人”的未來教育做好準備。同時,需要對照1+X職業等級標準,繼續優化學習任務,促進1+X證書融通。教學改革絕非一蹴而就,教學之路任重而道遠,教師需要永葆教學激情,永無止境地向更高的目標不斷追尋。
參考文獻:
[1]黃瑞敏.“三教”改革下產業文化融入職業教育研究[J]文化產業,2021(16):148-149
[2]楊燕,譚淑文,胡瓊,徐率.“三教”改革背景下課程設計的重要性探析[J]衛生職業教育,2021,39(10):46-47
[3]羅群.“三教”改革背景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機制研究[J]職業,2021(07):37-38
[4]王蘭香.打造“四化”優質課堂,推進中職“三教”改革[J]職業,2021(04):38-39
[5]王益琳,吳伶俐.中職教師“三教”改革實施中教師教研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1(0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