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海洋
摘要:在當前時代發展的進程中,教育行業一直在進行不斷的革新和突破,人才培養路徑是教育核心話題。而在特殊教育行業中,由于受教育對象本身存在一些生理層面的缺陷,其培養和教育往往會被忽視。因此,在特殊教育學校培智生活數學教學中,存在的根本問題就是忽視了培智教育人才培養的更新。其次,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有待提高,其應當找到與生活數學教學內容所適配的教學模式;最后,鑒于培智教育的特殊性,在教學過程中,人文關懷與教學嚴謹性是同等重要的。本文將從更新人才培養理念、提高教學水平、關注教育特殊性這三個方面來分析特殊教育學校中培智生活數學教學的對策。
關鍵詞:特殊教育學校;培智教育;生活數學;問題及對策分析
特殊學校中就讀的學生,一般會在智力層面、視力聽覺層面和自理能力這三個方面出現不同程度的問題。而特殊學校的教育不僅需要通過教學來幫助學生改變這些問題,同時更要努力使得學生能夠在個人成長中跟隨時代的步伐。只有這樣,培智教育才能實現其真正價值。
一、更新人才培養理念,重視特殊學生的成長
培智教育盡管存在其自身的特殊性,其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也與普通教學工作存在差異,但其依舊是面向社會進行人才輸送的培養過程。因此,培智教育的人才培養理念也應當隨著時代進行不斷地更新。事實上,在當下的社會發展過程中,大環境對于人才豐富度和差異性的包容程度越來越高了,即特殊教育所培養的人才也會有其相應的專業培養和工作崗位。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只要存在特殊問題的人才也具備與普通人才相等水平的文化素養和工作能力,那么其所具備的競爭能力和發展機遇都是一致的。因此,特殊教育更加應該向時代看齊,并在此基礎上,充分重視特殊學生的成長與培養。
實現特殊教育人才與普通教育人才具有同等水平和競爭力的前提,就是要讓特殊學生能夠自主進行日常生活。以人教版小學生活數學三年級《節約能源》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學生的學習目標拆分為兩個部分,一是認識能源以及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觸到的能源及其外在體現;二是用數字的形式來表現生活過程中對這些能源的消耗,同時認識相關的數字。因此,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認識電表和水表這兩個基礎設施,并教會學生如何查看電表和水表中所顯示的數值。
二、教師提高職業水平,提升教學模式適配性
在培智教育小學生活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和職業水平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一方面,這是由培智教育自身所存在的特殊性決定的,其要求教師在具備扎實數學知識的基礎上,擁有應對和妥善處理突發情況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對教學模式進行不斷地探索與更新,以此來提升生活數學教學模式與培智教育之間的適配程度。當生活數學課堂的教學模式得到優化,學生們對課堂的適應程度得到提升,他們就能夠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學習和知識攝取的過程中。此外,特殊教育所面對的教育者存在著不同的問題,教師也應該針對不同的問題設計出不同的教學模式,力求學生能夠在相應的模式下進行數學學習。
以人教版小學生活數學三年級《購物中的學問》為例,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實物教學的方式,以便讓學生更加了解這個過程。以“五個人想要五瓶汽水,而商店里每三個瓶蓋可以兌換一瓶汽水,那么他們需要買多少瓶汽水”這一題目為例。在教學課堂中,教師可以讓五名學生參與到這一情境中,并將三個瓶蓋與一瓶完整的汽水放置在一起,進而向學生表達可以進行交換的含義,并最終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三、關注教育的特殊性,尋求教學的人文關懷
培智教育中存在的最大特殊性,就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無法進行正常的、高效的溝通。換言之,要想進行有效的溝通,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充分的磨合。而這一磨合過程是完全需要由教師來進行主導的,學生則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實施配合。事實上,面對存在不同特殊問題的學生,教師還需要對其具備充分的人文關懷。一方面,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保持耐心與細心,將學生的感受作為首要考慮的因素;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從根源上平等看待這些學生,即在教學模式中采取特殊的方式,而在心理層面將他們當作正常學生看待。具備這種人文關懷的教師,他們的教學過程是充滿愛意與善意的,進而能夠在心理層面對學生形成關懷和指導。
以人教版小學生活數學三年級《小小采購員》為例,教師可以列出一張簡單的班級用品采購清單,并以圖片形式來表示所需要采購的物品,以便學生能夠更加清楚地了解采購內容。在這一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著學生去進行采購,一方面能夠讓學生與外界世界進行充分的接觸;同時還能夠增進與學生的交流和相互了解。通過活動參與來增強師生情誼,不僅能夠培養教師對學生的耐心,還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于教師的信賴感,更有利于特殊教育中的教學實施。
四、結語
特殊教育需要教師采取特殊方式來進行。然而,教育的內核是永恒不變的,即教學過程中需要正義、需要愛、需要成長。特殊教育更是如此。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秉持教育內核,堅守崗位初心,一定能夠實現特殊教育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徐虹.培智學校小學低年級段生活數學課堂中德育的滲透 ——以開展環保教育為例[J].現代特殊教育,2021(7):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