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薇
網上看到一個激勵師者的提問:一位名師,睡了50年后再蘇醒過來,能否再用一支粉筆站穩講臺?時代在進步,科技在更新,不言而喻的答案也正如我們師者為學生詮釋的學無止境,終身學習才能跟得上社會的進步。
回顧自己經歷過的課堂模式,從80年代的一支粉筆最多加一根直尺,到90年代的一支粉筆加一根直尺再多加一些實物教具,到00年代的多出來的課件,投影,再到10年代的智慧課堂,的確是不斷在進步,不斷在更新的。所以,我也想談談自己的一下淺見。
80年代的教學模式簡單乏味,課堂效率不高,學習興趣主要來源于學生自己的求知欲,所以對于全民化教育起到的作用不大,大部分學生早早失去了學習興趣;90年代教學模式稍有改進,有了模型教具,學習不再那么枯燥,但是課堂容量還是不高;隨著電子時代來臨,00年代的教學模式用到了PPT,錄像,投影等先進的信息技術模式,教學能具體化形象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大大提升,課堂容量和效率提高很大,教育在普通化大眾化;10年代的教學模式可謂在00年代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智慧課堂,智能化教學。
何為智慧課堂,帶著自己的親身教學經歷,跟大家探討。我通過學習和實踐的理解如下:在教學設計上,為了主導提倡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首先在課前環節就需要教師根據學情分析,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科學合理地設定教學目標,任務定向,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點燃智慧,生成智慧。接下來,在課堂教學中,靈活地組織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機智地提問,滿足到每一個層次的學生獲得成就感,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并在課中設計小組活動,培養學生們的團隊合作意識與競爭意識。運用多媒體的快捷性,及時分享小組結論,培養交流表達的能力,共享智慧;接下來,老師發揮關鍵作用的時刻到了,做好總結,思維提升,發展智慧;隨堂練習檢測,檢驗收獲智慧。課后的作業布置與以往比較,有了個性化針對布置安排的功能,讓學生可以反饋自己的知識盲點充實智慧。當然,這一環節是大大加重了老師們的任務和工作量,同時對技術操作要求也提高了,敦促我們老師要不斷學習才跟得上時代的進步。才剛剛帶完一屆智課班,所以還有一些切身的體會想要分享一下,對于文科的智慧課堂,課堂氣氛相當活躍,活動多樣化;對于理科的智慧課堂做得好的地方在于可以分組分層,過手反饋及時,課堂效率額提高,在作業講評時,真的能做到一堂評講分三個層次同時進行,對于學有余力旳優生學習,可謂是事半功倍,老師們可大大為他們提供難題集錦解析。
此外,在親歷了智課班的教學工作后,作為班主任,我也想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議,智慧課堂的堂上有老師的帶領是大大提高了效率,考慮到孩子的視力健康,希望我們能迅速研發出護眼模式。同時課下的另一半學習時間,只有不到1/3的學生不會用智課的平板來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有1/3左右的中等生會明目張膽地借著做作業的名目,邊做邊玩,還有1/3的學憂生在班級空間聊天吵架的,登錄一些網站玩游戲的,千奇百怪。只有想不到沒有孩子們做不到。我在這里提出來也是希望我們的智慧課堂能在這些方面改進,畢竟我們老師要在教學方面化更多地精力和心思了,所以這一塊如果能在讓我們少操心甚至不操心那就是有一大進步……
21世紀是數字與網絡的世界,所以智慧課堂必將是勢在必行的教學模式,我們師者要積極學習操作運用,并記得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智慧課堂的配套設施白板及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