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斐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也就是說識字是學生學習文化的開始,學生如果不掌握一定數量的漢字,就無法閱讀和作文。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低年級的學生要完成一定量的識字任務,但漢字的結構復雜,它是由各種不同的基本筆畫按一定的規律和方式組合起來的方塊字,且類似性大,而低年級學生的空間知覺發展水平仍處于大體輪廓的知覺占優勢,而局部分化能力較差,因而掌握大量的生字必有困難,應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呢?
一、我是課前小偵探
學生在低年級段已具備了充分的識字能力,如熟記在學生心中的:加一筆、去一筆、加部首、去部首、換部首、看圖等,他們不僅樂在其中,而且耳熟能詳,比較符合學生心理需求,而且學生身邊又有一位耐心、博學的老師——字典,無論何時,它都慈眉善目,來者不拒地敞開胸懷,接納你,慈眉善目,來者不拒地敞開胸懷,接納你,在這寬松的氛圍下,學生形成了課前“搜索網”,但已是中年段,我就指導他們在有效預習的時候,不僅能做到對生字的認識,講出它的意義,更要能有針對性地拓展,如一字開花形的識字方法,例如學習“幕”字的學習將帶動“暮、墓、慕”字的理解和運用,不僅能記住“幕”字本身的意思,更加甄別了形近字,這類似得方法,非常有利于學生系統學習知識,自主建構知識體系,為學生今后的學習也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我是課堂展示者
有了課前厚實的基礎,有了豐碩的積,學生在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他們立即在學習小組內展開學習本課生字的交流,或心平氣和交換,或面紅耳赤爭論,或語出驚人壓四座,我虛心拜訪于他們,常常收益多多,如:《馬》一課中,寫馬“剽悍強壯”,學生通過匯報:我在課下查閱字典時發現“剽與標意思相同,也作剽悍,在字典里我還看到了:飄、螺、縹,因此我也記住了它的讀音:piao,而非biao,我因此也查到”瞟和驃”,還有鏢、標、嫖、痹它們念“biao”,它們的意思也因部首不同而又區別。這么細致地辨析,讓識字不再限于課內那幾個生字,它的意義也絕非是識記生字那么單純,它不僅讓學生在課前充分動起來,也讓課堂立刻活起來,充滿生機、學生一改從前被動接受,機械記憶,這樣的形式比老師領著重復抄寫,反復訓練要高效得多。帶給學生不僅僅是眼前高分的短期效應,而是為將來繁重的學習之路架設了前行的路燈,鋪設了光輝的坦途,學生的個性就在識字的過程中得以展現,在匯報交流中得以張揚,在總結提升中得以詮釋,學生在其過程中是快樂的,更是幸福的,因為他們的身心是投入的,更是滿足的。
三、我是課后儲存者
每一位學生在此過程中都是積極參與并全身心投入的,因此它們每個人都是知識的發現者,包括學習方法、學習技巧、學習能力、學習資質……都值得別人去學習,我也常發起這樣的號召:
看我們班XX都積累了那么經驗財富了,一時間,資源共享的時代掀起了熱潮,課吧,你會看到手里捧著“形近字區別”本的學生正在與手里是“生字混淆本”的學生討價還價,或是另外增加一本故事書,或是添上自己課后積累的小秘籍,凡此種種,都讓孩子們樂此不疲,開心向往。
學生的學習潛能是巨大的,這需要我們做教師的大朋友,去慢慢發現,去觸動孩子們那根屬于他們的敏感神經,積極投入,那我們不僅僅是收獲識字這籃果實,很可能是更大的驚喜。就像學生在識字的同時,不是自己的學習能力、交際溝通、團結協作能力獲得共贏了嗎?這難道不是我們期待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