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競存
摘要: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設立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生活中存在的各種行為和舉止,以此針對行為和舉止作出正確的判斷,從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所以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在原有的教學基礎上轉變教學模式和方式,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加深對于道德與法治知識的認知和理解,從而可以時刻的規范自身的行為和舉止。通過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的學習,讓其樹立良好的道德意識、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以此提升他們自身在課堂中的參與感和體驗感,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和道德品質,為后續的學習和生活創造良好的條件。
關鍵詞:立德樹人;小學;道德與法治;高效
引言
小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知識還尚未完全的了解,并且他們自身的道德與法治基礎較為薄弱,很難在有限的學習時間中完全的掌握和把握所有的知識,這樣一來他們就無法全面系統的完善和補充其自身的知識框架和體系。因此教師需要更加注重對于學生的思想教育和行為習慣的養成,讓其在此過程中不受到任何外界因素和不良思想的誘惑和影響,在生活中或者是自己的身邊發現存在的良好行為和習慣,在此基礎上進行學習和模仿,還可以將自己已經學習過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加以驗證和應用,從而促進他們自身的健康、快樂的成長。
一、從生活中提煉素材
在現階段的教學過程中,很多同學和家長對于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并沒有關注,他們認為針對相應的知識點只需要進行強行的記憶和背誦就即可,不再需要花費自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相關知識,這樣一來教師在課堂中的講解也會被他們當做是耳旁風,同樣也會使得他們不再愿意積極主動的學習相關知識,因此在開展教學之前,教師需要針對每一位同學進行全面系統的調查和分析,并且知曉他們近期的學習情況以及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程度,在此基礎上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借助一些生活案例開展教學,在選擇相應的生活案例時,可以借助多媒體等電子教學設備為其進行展示和播放,讓同學們在觀看的過程中引起共鳴和思考。以解析《讀懂彼此的心》為例(部編版五年級下冊教材內容),教師在講解相關知識前,可以讓同學們聆聽視頻《讓愛住我家》,在其聆聽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讓他們將自己的真實感受和內心想法通過道德與法治課堂表達出來,在此基礎上,讓其講述自己小時候與家人之間的故事。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懂得父母對子女教育方式雖然存在著差異和不同,但是都蘊含著他們的愛。還可以讓其學會從多角度多方向理解父母,從他們自身的舉止和行為中感受到愛。[1]
二、通過問題導入
問題是檢驗學生是否掌握知識的一個途徑,同樣也是讓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的重要方式。但是在教學中,教師在設置問題的過程中,設置的問題過于簡單或者過于困難,讓學生不能明確該知識點的難易程度,對于一些學習較好的同學而言,他們很快就能解答出正確的答案,讓其覺得該知識點過于簡單,所以沒有集中自己的全部精力進行學習。對于一些學習較差的同學,他們不能及時快速的解答出答案,讓他們對自己進行質疑,產生挫敗感。因此教師需要利用問題導入教學,將問題的難度系數設定為一般難度,這樣就會使得每位同學都能解答出相應的問題[2]。
以解析《讓我們的家更美好》為例,教師可以為同學們提出以下問題:(1)在生活中我們總會聽到家長說,孩子的年齡還小,主要的任務就是學習相關知識,其他的家庭事務不需要去接觸和參與,你們認為這個觀點正確嗎?(2)在日常生活中,當家人之間的意見不同意時,我們應該怎么辦呢?(3)面對家庭中產生的變化,同學們需要做哪些準備呢?
三、增加實踐活動
在實踐活動中蘊含了大量的生活元素和德育因素,因此教師可以將全班同學分為幾個小組,讓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學習相關知識,通過系列的實踐活動,讓他們積極的參與到社會中,觀察到社會中存在的各種各樣的現象和文化,從而向良好的行為學習。
以解析《我們的公共生活》為例,教師在講解相關知識之前,需要讓同學們結合教材內容,說出公共活動的類型,在此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經歷說出自己的見解和想法[3]。在此基礎上需要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積極參與到公共生活中:(1)晚上來到自己家附近的城市廣場散步;(2)在節假日期間,與小組成員一起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參加志愿者服務;(3)與小組成員一起參加馬拉松比賽等一些公益性的活動;(4)參加義務宣傳活動等等。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同學們意識到在公共場所和生活中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到遵守社會公德,同樣也可以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和經歷積極的參與到公共活動中,豐富人生的意義,體會公共活動帶給他們的滿足感和喜悅感。
結束語
通過針對上述幾種策略和建議可以有效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質量,同時也有助于豐富學生的內心情感,讓其在不斷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保證其自身的健康、快樂的成長,真正的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教師在此過程中需要正確的引導同學們在實際的生活中感受教材中涉及到的相關知識點,利用這些知識點讓同學們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加深并且強化對于相關知識的了解,樹立和完善正確的價值觀念,從而為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創造良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黃雅芳.核心素養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探索[J].華夏教師,2019,30:55.
[2]王云川.《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淺探[J].法制博覽,2019,19:289.
[3]李文海.例談道德敘事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觀察,2020,947: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