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造口是多種腸道疾病治療的重要處理方法,腸造口改變了生理肛門位置,因此被稱為是人工肛門[1-2]。雖然腸造口保證腸道疾病病人術后可正常排便,但造口后排便口從臀部肛門變為腹部人造口,多易出現糞便泄漏情況,易散發出較難聞的氣味,這些情況使病人接受腸造口術后的適應度極低,使病人需要背負較重的心理負擔,拒絕社會交往甚至拒絕正常生活,進而降低自我效能感,影響病人術后生活質量[3-4]。部分腸造口為永久性的,病人需要長久經腸造口排便,由于無法持續住院,出院后若無法接受有效護理干預,則容易由于自護不當引起多種并發癥,同樣會降低生活質量[5-6]。為了了解回腸預防性造口回納病人的適應狀態與病人自我效能及生活質量的相關性,本研究選取2019年5月—2020年4月120例病人進行調查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對象 以我院2019年5月—2020年4月120例回腸造口病人為研究對象,其中男79例,女41例;年齡34~70(52.34±12.14)歲。納入標準:年齡18歲以上;接受腸造口手術時間不超過1周;腸造口術后護士已進行造口常規護理及健康教育;病人具備正常閱讀、理解、表達能力;簽署知情同意書,得到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年齡超過80歲;合并身體殘疾;合并精神疾病;合并其他腫瘤性疾病;研究期間主動要求退出。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①一般資料問卷:問卷中涵蓋的內容有性別、年齡、月收入、受教育水平、造口類型、糞便泄漏散發臭味頻次。②適應狀態:基于適應狀態是一種主觀感受,主觀感受負擔越輕則表示適應狀態越好,因此本研究中適應狀態的評價采用自我感受負擔量表(SPBs)[7],量表包括情感負擔維度、經濟負擔維度、身體負擔維度,量表實施5分評分法,從不、偶爾、有時、經常、總是分別計1~5分,最終結果20分以下表示無自我感受負擔,適應狀態良好;20~30分表示有輕度自我感受負擔,輕微不適應;31~40分表示有中度自我感受負擔,中度不適應;>40分表示有嚴重自我感受負擔,重度不適應。③自我效能: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8]進行評價,量表包括10個問題,評分為1~4分,相應表示完全不正確、尚且正確、多數正確、完全正確,10個問題的得分相加即為最終評價結果。1~10分表示自我效能感差,11~20分表示自我效能感較低,21~30分表示自我效能感較高,31~40分表示自我效能感很高。④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評價量表(SF-36)[9]進行評價,量表起始問題為關于性別、年齡的調查,后部分共有11個問題,涵蓋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8個層面,每項評分最高100分,結果與生活質量成正比。
1.2.2 調查方法 通過問卷進行現場問卷調查,問卷由調查人員當場發放,當場指導填寫,并當場收回。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20份,收回有效問卷12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1.2.3 觀察指標 分析回腸預防性造口回納病人適應狀態評分結果及不同病人的適應狀態評分結果。分析回腸預防性造口回納病人GSES、SF-36評分結果。分析回腸預防性造口回納病人適應狀態評分結果與GSES、SF-36評分的相關性。

2.1 適應狀態評分結果 本組120例回腸預防性造口回納病人適應狀態SPBs評分為(39.86±8.43)分,其中身體負擔評分為(7.81±2.13)分,經濟負擔評分為(7.89±2.34)分,情感負擔評分為(24.02±4.18)分。不同特征病人SPBs評分結果見表1,顯示病人適應狀態與年齡、月收入、受教育水平、糞便泄漏散發臭味頻率有關聯(P<0.05),而與造口類型無直接關聯(P>0.05)。

表1 不同特征回腸預防性造口回納病人SPBs評分比較 單位:分
2.2 自我效能與生活質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120例回腸預防性造口回納病人自我效能感處于較低水平,SF-36各指標評分及總平均分也處于較低水平。見表2。

表2 回腸預防性造口回納病人自我效能與生活質量評分(n=120)
2.3 病人適應狀態評分與GSES、SF-36評分相關性 通過進行Pearson 相關分析法分析,顯示適應狀態SPBs總評分及各項評分與GSES、SF-36評分均呈負相關關系,即SPBs評分越高,GSES與SF-36評分則會相應越低。見表3。

表3 病人適應狀態評分與GSES、SF-36評分相關性(r值)
腸造口病人適應狀態處于較低水平主要是因為病人認為自身疾病與需他人照顧這一情況會對他人產生嚴重影響,進而形成的自責、焦慮等負性情緒,病人可能因此產生逃避心理,最終體現為低水平適應狀態[10-12]。本研究120例腸造口病人SPBs總評分為(39.86±8.43)分,處于中低水平,分析是由于雖然住院期間病人接受了一定的造口知識宣教及相關健康教育,但仍未充分掌握,且因為造口引起的生活不便更為突出,病人的注意點可能更多在這些不便上,認為自身會給身邊人造成諸多不便,心理上會產生明顯負擔,導致適應狀態低下。
自我效能是一個人對達到一個目標所具有的信心度,自我效能的高低會對個體行為產生直接的影響,關系著個人在達到目標前付出的努力程度[13-14]。對于腸造口病人,自我效能高,面對一些問題時會更愿意積極尋求處理的方法而不是消極應對,進而使存在的問題造成的負面影響更輕,病人的身心健康水平更高,適應狀態也能更好,更愿意以積極、樂觀心態面對腸造口,努力適應腸造口后的生活[15-17]。本研究120例病人GSES總分為(12.63±3.82)分,SF-36總均分為(48.96±6.37)分,均處于較低水平,類似研究中腸造口病人生活質量SF-36平均得分為(50.46±13.77)分[18],略高于本研究,但同樣處于中低水平,提示醫院應該注重腸造口病人的生活質量。對于腸造口病人,護理人員在日常護理中應該注重改善其自我效能水平、提升其生活質量,這樣可幫助病人適應狀態得到提升[19]。在病人住院期間護理人員可定期組織造口病人聯誼活動,設置一些娛樂活動幫助拉近病人之間的關系,并創造條件使病人之間充分交流,相互分享自身的困惑與應對經驗,通過同類型人群的分享、交流可使病人更愿意傾訴內心[20-21]。此外,醫院還可以邀請造口術后恢復良好的病人作為經驗分享者參加聯誼活動,使在院病人應對腸造口有更高的信心,更愿意積極應對往后的生活[22]。
綜上所述,回腸預防性造口回納病人適應狀態較差,相應導致緩和自我效能與生活質量受影響,臨床干預應該注重改善病人適應狀態,以提升病人自我效能,改善病人生活質量。